分享

【家庭教育】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老沔城人 2018-04-23












【家庭教育】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王灿明

    因为研究顽童,我接触了很多的顽童家长。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常常把他们的顽皮当成“天真”。当父母习惯了孩子的“天真”之后,眼睛中看到的往往就不再是“天真”,而是他们的破坏性,这时,顽童就成为了家长头疼、老师痛心的孩子。
    所以,当下中国顽童的声誉并不好。然而,作为参加过原子弹研制的“曼哈顿计划”的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以量子电动力学上的开拓性研究而荣获了196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在公众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力。然而,费曼却骄傲地自称为“科学顽童”。
    2005年,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别逗了,费曼先生》。当您看完这本书的时候,就不会把他看作为一位一丝不苟的科学家,而把他当成一个喜剧演员、疯狂者,一个“科学界的卓别林”。有人在美国报纸上这么说过:“如果您以为物理学或物理学家中间没有什么乐子——那么就来会会费曼吧——一个用一团原子变戏法的最令人捧腹的伙计。”
    费曼小时候就是一个超级大顽童,做过各种令人啼笑皆非的荒唐事情。他有超强的好奇心,比如他常想:“警犬真厉害,人的嗅觉有多灵敏呢?”他不仅是想想,而且真的像猎犬那样趴在地上爬来爬去。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他骄傲地向大家宣布:猎犬嗅觉固然强于人类,但人也并非真的那样“无能”,问题只不过在于人的鼻子离地面太高而已!
    “人小时候,你给他一个极好的东西,他就会永远向往那个东西。我就是这样迷上了科学。我像个小孩子一样,永远期待着发现的奇妙。”费曼日后这么说。
    费曼是幸运的,因为他的父亲没有扼杀他荒诞离奇的想法,没有限制他自由探究的欲望,而是巧妙地把他足够多的能量引导到科学探索上。
    尽管费曼的父亲不是一位科学家,但他是一个爱探究,爱科学,并能深刻了解科学真谛的人。他以最恰当的方式向费曼传授科学,告诉费曼蚂蚁有多么奇妙,他向费曼讲述树林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介绍测心术把戏如何玩法,培养费曼留意观察的习惯,让费曼去思考那些认为有趣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这种没有压力的自由教育下,小费曼认识到这个世界是那么充满乐趣,使他终身都对各种科学现象感到兴趣盎然。
    11岁时,费曼就在家里搞了个实验室,并常常在家里摆弄:把开关以不同的方式将灯泡连接起来,自己制造保险丝,玩收音机,发明防盗铃,做麦克风,制造发电机,表演化学魔术,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在这些好玩儿的探究中,他不断体验着发现的乐趣、科学探索的乐趣。他以“玩儿”的心态研究物理,把物理学当消遣并自得其乐。视学术为玩乐者,古往今来为数不多,而理查德·费曼教授可谓登峰造极。
    费曼永褒赤子之心,他那神圣的好奇心,他对世界孩子般的惊奇,他被科学完全吸引,那种倾尽全力而后快的内在冲动在他身上永未泯灭,与他彻底、诚实的科学品格完美地融合于一身。在费曼身上,我们也许再次验证了创造心理学中的一个普遍原理:内部动机有利于创造性,外部动机有害于创造性。
    孩子的调皮是天生的,如何顺其自然,保护他的天性,并把它转化为科学探究的动力,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和家长必须深思的问题。凭借着强制或惩罚,或许我们可以造就奴才,但不能成就英才。因为,所有人才的成长,靠的就是对世界的惊奇和强烈的理解世界的渴求。或许,这正是费曼这位“科学顽童”留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吧。
    恰好,前几天我看见了一位著名记者发表的一篇回忆文章。原来,在小学时代他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顽童,玩兴很大,很野。一到外面,便是“不尽祸事滚滚来”,成绩单上,常是“大红灯笼高高挂”。直落得教师怨,同学恨,邻居厌,家长怒。
    临近毕业时,有一次上数学课,一道题目难住了班上所有的同学,却让他莫名其妙地解了出来。巧的是新来的数学老师不清楚他的“历史背景”,居然在全班同学面前夸奖起他来:“你们瞧瞧人家,多聪明!”这听来很寻常的一句表扬,却如一副灵丹妙药,一下子改变了他。从此,他逐渐甩掉了落后帽子,时隔不久,竟成为班上屈指可数的佼佼者。
    读完这个故事,或许你有不少感慨。一个顽童生活轨迹的改变,竟然是因为一句本属无意的夸奖,这或许有些偶然,但是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这偶然当中又包含着必然。因为来自教师的夸赞、鼓励,可以唤起学生的自信,激发起学生的潜能,成为促使他们奋发努力的巨大动力,甚至成为他们人生道路转折的契机。
    据说,在我们多达140亿的脑细胞中,经常处于活动状态的仅有十几亿个,仅占脑细胞总数的8%左右,90%以上的脑细胞一直处于相对静止或睡眠状态。前苏联科学家叶里莫夫曾指出,我们只发挥了大脑功能的极少部分,如果能够发挥大脑一半的功能,那么我们将轻而易举地学会十几种语言,背诵整套的百科全书,拿12个博士学位。面对这一组组数据,你是否感到吃惊? 既然我们的大脑蕴藏着如此巨大的潜能,为什么我们还要认为顽童“朽木不可雕也”呢?
    对任何一个顽皮的孩子来说,不管他们是否承认,他们的心灵深处都存在一种被肯定、被赏识、被尊重的强烈愿望,这种欲望一旦得到满足,他们身上平时所难以被人察觉的潜能就会被奇迹般地激发出来,甚至取得令人难以想象的成功。相反,如果这种欲望屡屡受挫,或是一直受到压抑,他们身上的各种潜能极有可能化为乌有,甚至引发种种悲剧性的后果。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这是古代著名教育家颜元留下的教育名言,实在值得我们去好好咀嚼,细细体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