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栅栏:北京历史上的“金融街”--李银芬

 老北京的记忆 2018-04-23

文│李银芬

大栅栏

大栅栏,在这条洋溢着十足京味儿的百年老街,集中了中国传统商业的精粹。然而,就是这条以商业闻名的街区,历史上曾是条著名的“金融街”。在明末清初“三纵九横”格局中,“三纵”之一的珠宝市(今珠宝市街)和“九横”之一的钱市(今钱市胡同),先后集中了当时信用卓著的炉房、银号,并形成了当时的钱市交易大厅“钱市”,每日珠宝市“钱市”开盘,各银钱、铺户均按照当天所报行市为准,使之成为当之无愧的金融中心。

珠宝市街位于前门外大街西侧并与之平行,北起前门西河沿街,南抵大栅栏街, 是北京早期“ 炉行”的集中之地。据记载,最早经官方批准的炉房只有十八家,俗称“ 十八案” , 现今钱市交易大厅两侧平房就是“十八案”所在地。后官炉房逐步增加,发展到二十六家,分布于钱市胡同两侧和珠宝市街。炉房成立初期,专以溶化零散碎银铸成银锭为主要业务,在市面以银换钱或以钱换银,均是货行的副业。后来逐渐专营,名为钱铺。民国初年,钱铺改名,多称银号,或称兑换所, 经营存款、放款业务。现存珠宝市街47号就原是鑫利福银号的旧址。

钱市胡同位于珠宝市街中部偏南, 与珠宝市街垂直, 东西长5 5米,东口宽80厘米,最窄的地方只有40厘米,被称为“北京最窄的胡同”。胡同尽端为一庭院,上有罩棚,旁为铺房,为清代官办的银、钱交易的“钱市”遗存。“钱市”的形成与炉行有关,珠宝市是清代炉行最集中的地段,所以同时形成钱市。民国后炉行萧条, 钱市无市,逐渐改建为银号铺房,而今形成一条最窄的胡同。当时的交易大厅只是银两和制钱互相兑换的场所,是早期金融市场的雏形,也是最完整的金融交易所遗存。

炉房

据悉,老北京早期的“炉房”就出现在今天大栅栏的珠宝市街。清道光年间, 直隶深州孤村卢天宝,在北京前门外珠宝市街创设聚炉房(后改为复聚炉房),以融化散碎银两为业。初创时属于家庭手工作坊,父子叔侄相继经营,后逐步发展壮大,出现了复聚、万聚、全聚、增盛、增茂、德顺等炉房,均由卢氏家族开设。卢天保字绍周,人称卢老绍,当时民间有“要开炉房, 先找卢老绍” 的说法。而后, 有些高官富商也相继开设炉房,如同元(初添“兴”字,再改“祥”字)、聚义、祥瑞(初添“成”字,后改“兴”字)、益泰(后加“源”字)、源丰、恒丰、德丰、聚盛(后加“源”字)、全聚(后加“厚”字)、万丰、万兴、宝兴、恒盛、聚丰、恒康、裕兴(后加“源”字)、宝丰(后加“成”字)、宝元祥、裕丰源、谦和瑞等。一时炉房共计达26家之多。

当时北京炉房虽多,以珠宝市的26家炉房信用最为卓著,为京内外人士官商所信任。所有对付现银,以此26家最为放心。后来,炉房又在户部立案,可以代交官项,又称“官炉房”,左右着当时北京的金融行情。当时一切银钱行市,皆以珠宝市所定为标准。及至1912年, 北京突遭兵变, 市面百业停顿,政府为接济市面,借给珠宝市炉房现银,令再转借给当时货行。

然而,此时国内金融情势已不同以往。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外国银行纷纷进驻中国,随之而来的还有大量的机制外国币,同时,我国也仿效制造出了广东、江南等机制银元,流通市面。现银因名称、成色、分两、携带不方便等不足,流通渐少。民国以后,依靠银两流通业务生存的炉房业业务清淡。关门及自动清理者约八九家,即使聚义炉房也仅剩余炉一座,初期七天开炉一次,后来半月或者一月开炉一次。至1915年,珠宝市街各家化银炉都已经拆除。官炉房将化银炉拆除后,外街(即珠宝市以外的街道)尚有小炉房二家,三聚源及永泰成,各有炉一座,所化之银两,到珠宝市公议局打公议十足官戳记炉房字号戳。直至日伪时期,该两号同时清理。从此,“化银炉房”仅为历史上的一个名词而已。

此后,分布在珠宝市和钱市的炉房纷纷改建成银号铺房,当时钱市胡同北侧的银号纷纷扩建他们的商号建筑,公共通道越来越窄,最终使钱市胡同成为如今北京最窄的一条胡同。现在,钱市胡同内的部分院落还保留有早期的木架构天棚,大门仍有“全球互市翰琛赆,聚宝为堂裕货泉”的对联。加上民国初年扩建的银号建筑,现今这里成为清末民初金融商业建筑和早期金融市场的标本。

银号

钱市顶棚遗迹

炉房转变为银号,是由单纯的冶炼加工发展成为经营信用。清朝末年随着开办银行、开造机制币以及贵金属黄金、白银淡出流通市场, 炉房因特殊的优势, 比兑换所、汇兑庄更早地发展成为经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银号。各行业每天交来碎银,溶成元宝前,都存放于炉房,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存款余额, 可以借给工、商业,开展放款业务。另外,各炉房间的往来拨付也日渐频繁, 这种炉房间的划拨, 形成了“ 同业往来”。如果买卖双方不在同一地区,也可通过设立分号或异地炉房代理,这种“联行往来”和“异地结算”发展成为汇兑业务。

1915年中、交两行钞票停兑,珠宝市大部分炉房均添设代客买卖中、交票信托业务( 聚义未添设),一时业务大振。1916年,聚义、全聚厚、同元祥、祥瑞兴、聚盛源等,相继在天津、上海设立分庄,除做存放款业务外,兼作汇兑,改称银号。1921年,受外蒙古独立影响, 绸布行损失惨重, 此外,西藏、新疆等地,货物滞销,波及北京行货,导致珠宝市如裕兴源、义泰源、源丰、谦和瑞、复聚、万聚等家相继清理。幸存者如聚义、同元祥、全聚厚等亦不超过10家,积极在河北张家口、东北奉天、长江汉口、南昌一带开设分行,扩大业务。

1928年,国民政府南迁后,北京银钱业务清淡,恒盛、宝兴、宝丰等也相继倒闭。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由炉房改造之银号仅存7家。1935年,日本人在华北挤兑法币,并高价收买铜元,河北省银行与中国农工银行发生挤兑风潮,中交两行紧缩法币,银根紧缺,百业停顿,同元祥、全聚厚、祥瑞兴、聚盛源、万丰、万兴等银号同时倒闭, 后仅有祥瑞兴复业。此时,仅存聚义银号一家, 后改为聚义银行,至日本投降,以聚义银号复业,直至1951年结束。

炉房集中的珠宝市,在演变为银号后,在银钱业中也有着特殊的地位。北京所有银号每天业务结束后,都要带着存折到珠宝市银号登折,即将每天收付划拨补记在折上,才算一天业务终结。当时还有一条习惯规约,其它地区银号均要在珠宝市银号开户,而珠宝市银号不在其它银号开户。另外,北京银钱业“同业公会”一职,多年来一直由聚义银号经理王振亭担任,直至北京解放前夕,才更换了会长,但仍是珠宝市的老银号祥瑞兴银号的经理郭存今。珠宝市自炉房发展到银号,逐渐形成的这种特殊的地位一直延续至日伪时期。

钱市

钱市胡同银号旧对联

现今的钱市胡同,清至民国初年曾是北京著名的银钱交易场所,各大钱庄、商号每日清晨集中到钱市,确定当日金银、银元、铜钱及钞票的兑换比率,因而有“钱市”之称。钱市的出现和炉行的繁荣息息相关,当时的珠宝市街和钱市胡同,集中了北京最为著名的炉房。现今的钱市胡同建筑中,砖木结构的砖门楼,抬梁式的屋架,正、厢房顶的气窗,都是当年炉房冶炼银锭时所留的特殊建筑形式。

“钱市”创办者是当时京城最大的钱铺“四大恒”。光绪年间,位于东四牌楼的恒利号、亨和号、恒源号、恒兴号钱铺出资在珠宝市创立钱市,内设经纪人20户,并在钱市里用砖建成长方的砖垛20个,名为“ 案子” 。现今钱市胡同的尽西头的院子,门牌号是钱市胡同7 号, 南北各有一排单层铺面房, 南房七间, 北房六间加一间门道, 中间是一座大罩棚, 高天井, 两侧开天窗, 上架五檩悬山式屋顶。就是清朝末年的“ 十八案” 炉房和钱市交易大厅旧址。只是如今南北两侧的房子住了多户居民, 由于空间过于狭小, 居民自行在大罩棚内南北两侧陆续分别搭建了不十分规整的平房,两排房子之间只有一条狭长的通道, 令原本宽敞的交易大厅几乎成了外边狭窄胡同的翻版。

早年买卖制钱,由各行业或地区商号自行组织,于清晨在茶摊酒肆自由交易。经纪人是每户一个。开盘时经纪人站在各自的案子上,高声呼唤买或卖。成交后由经纪人到账房写买卖证票。票证上所写的和当铺写的当票相似,只有本行人懂得,外界人绝不认识。经纪人的字号,统称“某家案子”,如“蒋家案子”、“马家案子”,均以姓冠名,子承父业,且以回族人为多数。每天黎明,全城买卖制钱(后改铜元与铜元券)均到珠宝市钱市交易。每日必到行业, 以钱铺、钱腊铺、粮店及有门市之商号为最多。当时还没有电话,各家派赴钱市的人员, 都各自携带鸽子两三只,开盘后,各家将所开的行市,写在一个小皮条拴在鸽子腿上,放飞回本柜。当有专人将鸽子带来的行市摘下,遂按照钱市所开的行市作为买卖的标准。如遇到行市有涨落时,各家即再放鸽子回柜。这项用信鸽传递行情的办法,一直沿用至电话出现。

买卖制钱与铜元有特殊的计算方法。买卖制钱,以五十二两六钱五分松江银买一“泡”(一份)。行市的标准名曰“边”、“盘”。后改铜元,仍以“边”、“盘”为标准。废银改元后,即以五十二两六钱五分松江银改为七十二元为一泡。另外,买卖成泡,需要四文底子钱,外加佣钱一吊六百文,就是经纪人的佣金。后直至日伪时期废弃铜子, 改用分钱, 钱市这一组织,终被历史淘汰,仅剩老旧的天棚和废弃的砖垛“案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