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说市场。 把篮子放下,我们说的不是菜市场, 是说说金融市场啦。 我国金融市场有多种分类方式, 按照组织形式通常可以划分为 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及柜台市场。 三个市场是逐步建立的,并不是一蹴而就。 那我们得从国债讲起。 我国国债恢复发行是在1981年, 那时候还没有这些市场。 这时发行国债主要采用行政摊派方式, 所以当时出售国债是这样的: 直到1988年,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柜台开始销售实物国债,出现国债的一级市场。 同年,为了解决发行国债的流动性问题,在柜台进行国债流通转让试点,这就是国债二级市场。 由此,柜台交易市场形成。 2年后,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 标志国债交易所市场形成,也就是场内市场。 国债场外交易市场逐步扩大, 但当时国债还是实物债券,且未做统一登记,难免会遇到监管套利, 比如说, 监管困难,造成乱象丛生。 1995年8月,国家对国债场外交易场所进行了清理整顿,停止了一切场外交易市场,商业银行等机构原有的国债场外交易都搬到交易所进行。 证券交易所成为唯一合法的国债交易市场。 但是,到了1997年, 大量银行资金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回购违规进入股市,引起股市动荡。 证券交易所债市所采用的自动撮合交易制度也不适用于银行的大笔资金运营, 这就好像, 银行这么大额的资金, 导致交易所里其他人都没法愉快玩耍。 所以…… 1997年6月,央行要求商业银行全部退出证券交易所市场。 商业银行在交易所托管的国债等全部转到中债登。 中债登全称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是为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和其他固定收益证券的登记、托管、交易结算等服务的金融机构。 各家银行将债券都转到中债登同个屋檐下, 是不是应该发生点什么? 央行规定,各商业银行在中债登托管的各类债券, 可通过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提供的交易系统进行回购和现券交易。 在这里,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提供交易场所,用于勾搭业务,属于前台; 中债登负责登记托管和清算,属于后台。 至此, 机构投资者进行债券大宗批发交易的银行间债券市场成立。 而后银行间债券市场逐步拓展到同业拆借市场、外汇市场、票据市场、黄金市场以及衍生品市场等, 而市场参与者也不限于商业银行,涵盖了大部分金融机构,包括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 银行间市场逐步形成, 三大市场终于全部诞生啦! 我们再来回顾下, 三个交易市场的发展历程如下: 证券交易所进行证券买卖被认为是场内交易市场; 柜台交易市场和银行间市场则属于场外交易市场。 好了, 今天就说到这吧。 银监会2003年4月才成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