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存在的三大问题

 沧海泛舟nyk 2018-04-23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

一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产学研衔接有待加强。我国科研体系主要按照行政区划设立:在纵向层面上,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为全国农业科技发展的共性问题和区域性问题的解决提供支撑,但科研单位对成果推广和产业发展的责任较为淡化,产学研结合不紧密;在横向层面上,农业部、科技部、教育部及其下属单位均可通过项目形式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支持,但课题的设置重点体系化程度不高,机构重叠、任务交叉的现象仍然比较多,成果推广和向产业延伸的动力不足,产学研衔接不够紧密。

二是大学偏重于科研和教育,没有农业科技推广的义务。在国家科技方针的指引下,我国农业类院校在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大都偏重于科研和教学,且在科技资源流动、信息共享、人才联动等方面没有形成高效机制。在科研上,对实际生产需求的关注仍然不够,导致对下游科研机构的辐射传输能力不强:在教学上,以理论课程的讲授为主,传授的知识与实际生产的贴切度不够,培养的人才对基层农业生产的了解不足:在任务上,没有推广和展示的义务。

三是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地位有待提高。近几年来,我国政府逐渐明晰了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和潜力,要求充分发挥企业在商业化育种、成果转化与应用等方面的主导作用。然而,与国外企业广泛参与农业科技研发不同,我国私人企业在农业科研投资中的比例不足2%,企业不具备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自主研发能力,且科研投资高度集中于农作物。此外,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农业科研投资分布不均,农业科技推广网络不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匮乏,激励机制和担保风险补偿机制缺乏,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都对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的完善提出了新的需求。

改善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的管理评价和激励机制

刘  畅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存在两大主要问题。一是我国农业科技成果国际地位偏低、关键技术被外国公司控制。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已多年未见类似杂交水稻、黄淮海综合治理等的重大成果,农业科技创新活动多流于对国外相关科研活动的低水平、重复式的跟踪模仿,鲜见重大突破。目前我国半数以上的生猪、蛋肉鸡、奶牛良种和绝大部分的高端蔬菜、花卉品种均需依赖进口。二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有效供给不足。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活动在经费有限的条件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选题与市场定位的脱离,导致科研成果有效供给不足,产生了一些难于推广、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的科研成果。我国进行的科研院所体制改革,虽然改革了过去的农技推广体系,但却难以彻底解决农业科技创新领域“重课题申请、重研究过程、重科研成果鉴定评奖”而“轻应用示范和推广”的问题。

解决以上问题,要从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中的管理评价和激励机制入手。

首先,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的管理与考核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国研发资金投入占GDP的比重较低,而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比重更低,2012年,中央提出要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这意味着在未来我国将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但是增加了投入,资金如何被合理地分配和使用,还需要推行一系列的改革,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项目管理与考核制度。尤其是对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考核制度中,应将科技创新成果的国际竞争力、与市场需求的匹配程度和可推广性作为重点考量指标。

其次,鼓励涉农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亟待形成。我国涉农企业整体参与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的比例较低,能够直接进行研发、真正有自主创新技术的企业较少,其主要原因是国家尚未将涉农企业作为农业科技投入的重点对象。然而,涉农企业是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更容易把握农业科技发展的前沿趋势、市场需求和推广方式,因此,我国亟待形成一套针对涉农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的激励机制,鼓励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农业科技创新活动。

毕亮亮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中国科技论坛(2012年3月1第3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