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筑师徐大纬:对石库门与上海绞圈房的最新诠释

 万宝全书 2018-04-23

由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联合米域主办的FCF未来城市论坛Vol.01“文化历史建筑再生”已落幕。

第2期分享,来自曾承担几十项国家级和上海重大工程项目的建筑设计的高级建筑师徐大纬

徐大纬,曾承担几十项国家级和上海重大工程项目的建筑设计,现任上海智盈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建筑师

对石库门与上海绞圈房的最新诠释

现在对于石库门的起源有两种表述,第一种认为石库门是由江南传统的三合院和四合院脱胎而成,布局采用了欧洲的连排式。我们的观点认为石库门是脱胎于上海的绞圈房,石库门的里弄布局沿袭市镇传统的街巷制。

这里面有几个问题,石库门到底是“混血儿”吗?石库门是中国建筑还是外国建筑的一个变种?是洋人设计和施工的吗?这一系列问题是比较困惑大家的。

一、四合院是中国汉民居的基本建筑形制

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合院式的住宅统称。合院式建筑最早的发现在陕西, 3000年前的西周遗址,是被公认的中国最早的四合院。2000年前,东汉的墓碑上面的砖,有一种四合院画像砖。1900年前汉代有陶制四合院明器,1000年前的唐三彩四合院明器,做得更加精致。

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的四合院呢?实际上我们国家历史上有15次大的移民,最著名的移民就是明初朱元璋的时候,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迁移,迁往全国各地的移民曾达百万人之多。四合院的摇篮是中原地区,由于移民到处跑,建筑形式也跟着人迁移,于是中原地区的四合院被带到各个地方去。

现存的四合院比较多,北京、山西、四川、扬州、苏州,还有少数民族,大理、客家族,到处都有四合院。

四合院还影响到中文的文字里去了,是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载体。四合院是宗法等级制度,儒家礼学尊卑有序、纲常伦理的建筑体现。四合院的风水理论,天人合一、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环境学,千百年来汉民居传承的血统和基因,是一脉相承的。

▌二、清末民初上海民居基本形态的演绎

三合院和四合院是上海民居合院建筑的基本形态(绞圈房和石库门)。

上海的四合院是什么样的?

卫星地图上可以看到召稼楼的三合院(奚氏宁俭堂)和四合院(梅园),都是上海地区一种典型的成长型的绞圈房。当人们有了钱、有了地,就会不断地扩展。从1948年三林地区农村的航拍图看,当时上海的房子看起来是方的,像乐高玩具一样拼起来的,有亲缘关系的家族,住在一起形成聚落。上海民居另外一个重要的分布地区就是集镇,形成了许多一层或二层的前店后宅,前店后作坊的绞圈房四合院。1948年,在上海西区安福路、五原路、淮海西路、华山路、徐家汇附近、万航渡路和愚园路,还有有大量绞圈房存在,可以推断在上海不管是郊区还是市区,绞圈房曾经是是一统天下的。

上海浦东的张闻天故居是一层三合院绞圈房,三面双坡屋顶。双坡更适合排雨水,后埭是客厅以及长辈居住,哥哥家住东厢房,弟弟家住西厢房。这是宗法制度,长幼尊卑的体现。三合院不是永久的三合院,有钱了就前面加一埭,成为四合院,还会前面再扩建一个三合院或四合院。

绞圈房是上海的四合院,这个四合院不比北京的四合院差,还很精致,房子全部并拢。北京的四合院都是一个个房子分开的,因为没有排雨水的问题。

二层三合院绞圈房,特点跟一层的一样。三面的双坡屋顶,东厢房、西厢房,里面有一个仪门,非常漂亮。这是送客人出去的礼仪之门,很高的待遇,但是在外面看什么都没有。

二层四合院绞圈房,特点也是这样的,四个方向一定要双坡,而且要45度交接,可以排雨水,这是上海地区绞圈房的特点。

四个方向双坡屋顶的二层绞圈房脱胎成为上海第一个四合院石库门“兴仁里”,是为商业服务的,绝大部分都是作为钱庄之用,下层开店,上面可以居住。二层四合院绞圈房和四合院石库门的平面布置和空间形态高度相似。上海广东路建成第二个石库门里弄“公顺里”,是三合院石库门。二层三合院绞圈房和三合院石库门的平面布置和空间形态高度相似。

后来发生了鸦片战争,有了《南京条约》,上海成为一个通商口岸。租界成为了上海富商的避难场所,大量的石库门里弄兴建,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演进和脱胎为上海石库门。石库门建筑顺应传统民居的居住平面和空间,满足居住、商铺和仓库等各种功能,成为喜闻乐见的宜居民居类型。

二层的绞圈房和石库门有何不同?区别就是绞圈房的前门的墙体砌筑的较高,里面有砖雕仪门,深藏不露。而石库门里面没有仪门,所以,前门的墙体被大大降低,通风与采光比绞圈房更好。“绞圈”一词来自上海木工术语。

石库门的大门和绞圈房的大门的尺寸基本相同,一般宽度大于1.45米,高度大于2.8米,必须符合鲁班尺的风水吉数规律。

再讲就是石库门的工匠,施工早期石库门的工匠,主要来自本地和江浙一带水木作工,其中川沙地区和高桥地区的木作营建商和浙江宁波地区的石匠密切合作,建造了大量的石库门,数量达到上海民居的70%。

绞圈房是上海的四合院,是江南传统厅堂式民居的一个小分支。上海绞圈房脱胎成为石库门的5个必备条件:1.平面布置:一正两厢,中轴对称的合院2.空间形态:三面双坡绞圈屋顶3.穿斗式木结构(立贴式)4.石库门门的建构和尺寸 5.施工工匠的主要来源是本地的水木作工匠(本帮)。

现在,我们在许多石库门弄堂找到一些外面是巴洛克风格的石库门,而天井里有漂亮的中式仪门,它们就是遗存的绞圈房,经历了很多年后,它们主动或被动地披上了巴洛克风格的外衣,乔装打扮,“混迹”于石库门弄堂之内。如何找到隐藏在石库门中的绞圈房呢?从卫星地图上看,绞圈房的体量明显地比石库门大了许多。

1907年,唐山启新洋灰股份有限公司引进丹麦史密斯回转窑,大量生产和供应“马牌”水泥——洋务运动的成果。石库门的建造进入砖墙承重结合钢筋混凝土圈梁的结构模式,不断改进平面布置、外立面丰富多彩,有阳台,巴洛克风格的门楣、窗楣和山墙,中西合璧,凸显海派风格,成为上海城市的优秀建筑。

上海石库门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个就是木结构,1872-1910年,这个时候应该是白墙黛瓦,但是现在找不到白墙,因为房管处不是涂成黑就是黄,就不是白的。第二个就是工业革命,1910-1920年,叫灰色年代,墙面和门头都是清一色的水泥灰色,是后期老式石库门的一种,再后面我叫它摩登时代,就是1920年以后,清水红砖墙,中西合璧式的,美轮美奂。石库门充分体现了它的中国血统和上海基因。

从1872年-1910年的38年时间里,石库门充分体现了它的中国血统以及上海血统的特质和基因。石库门姓“中”,是它的本质,重来没有改变过。石库门不是一个“混血儿”,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简单讲一下结论,绞圈房是上海的四合院,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四合院基因;绞圈房是上海民居的根、属于江南厅堂式合院民居的一个分支;绞圈房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条件下脱胎成为上海早期石库门;绞圈房独特的地域元素和社会历史元素有别于其他民居建构的综合特征。

▌三、上海绞圈房独特性

绞圈房具有抗台风的功能和联排拼接的功能。

上海绞圈房是江南传统民居的小分支,在特定的地理和气候环境条件下,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发展成为具备抗台风功能的特殊民居形式。

1.上海绞圈房是典型的天人合一的生态民居,是海洋文化的载体。

2. 上海绞圈房三面或四面双坡绞圈的屋顶,压低了屋面的底标高,减少了侧墙的受风面积,以抵御台风的侵袭。

3.上海绞圈房二层三面或四面双坡的屋顶,与二层三面或四面双坡屋顶的石库门建筑,在空间形态方面高度吻合,符合脱胎的基本条件。

4.江南传统民居仅具有两面双坡的屋顶,与石库门建筑的空间形态不同,和上海石库门的起源难以关联,认为石库门源于江南民居是错误的。

上海绞圈房聚落,是四面双坡的绞圈屋顶;江南古镇民居聚落,是两面双坡两面单坡屋顶。绞圈房从江南民居脱胎了以后,基因发生了改变。上海绞圈房分布在上海浦东地区和浦西七宝古镇以东地区。在七宝划一条线,七宝古镇民居、泗泾古镇民居(七宝古镇以西)属于江南民居的范畴。

另外,绞圈房具有横向联排拼接(联院式)的性能,不断延伸。由江南院落式民居沿袭下来,纵向的“进”和横向的“落”或“路”,可以横着排,又可以竖着排。

我们来看一下兴仁里这个院横向联排的石库门弄堂,户户朝南,主次弄分明,相对封闭。绞圈房联排功能的奥秘,是柱顶的榫卯木结构,这个结构非常稳定,也就是可以不停联排的原因。欧洲的联排,户户面街、忽略朝向、开放式,跟我们的特点完全不一样。

上海石库门建筑房屋联排的格局源自于绞圈房与生俱来的联排拼接性能,是租界投资商在上海弄堂里房屋联排布局的最佳房型,并日趋规范。源自于上海集镇传统的街巷制和“非”字形规划格局,认为和外国房屋和城市的联排格局有关,依据不足。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