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云:“韘,射决也,所以拘弦。以象骨,韦系,著右巨指。”故可知玉韘为射箭钩弦之器。 目前考古发掘最早的玉韘是商代妇好墓出土的一件玉韘,下端齐平,上端为弧形斜面,中空,可套入拇指。背面下部有一凹槽,以便挂弦。正面为兽面纹,下方有两个透孔,可穿系与绳固定。 玉韘 商代 安阳妇好墓出土 商-周 韘的佩戴方式 春秋时期,玉韘挂弦用的凹槽演变为凸出廓外用来控弦的扳凸。《诗经.卫风.芄兰》云:“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这里的“童子佩韘”的“韘”,就是指玉韘。一般为成人佩戴,少年结婚后也佩戴,象征长大成人。 战国时期,玉韘渐渐演变成为成年男子的配饰,形状从指环形演变为扁平体。到汉代,韘演变为“心形佩”,扁薄体,中心的孔径变大,两侧装饰有凤纹、螭纹等纹样。 至西汉,玉韘逐渐丧失扣弦功能,朝向平扁化、装饰化的方向发展。 勾连云纹玉韘 战国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南越王墓出土玉韘 战-汉 海昏侯墓出土韘形佩 西汉 韘形佩 汉 河南博物院藏 出廓凤鸟勾连云纹 韘 西汉 上海博物馆藏 宋仿汉龙纹韘形佩 宋代 清谢堃《金玉琐碎》载:“扳指,即《诗》所云'童子佩韘’之韘也。” 清代多作为一种戴于右手大拇指上,用于赏玩的装饰品,材质多样,玉、水晶、玛瑙、象牙、松石、青金石等,造型多为圆箍状。 “行有恒堂”款白玉扳指 清代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白玉扳指 清代 国立故宫博物院所藏 清仿战汉白玉韘形佩 清代 国立故宫博物院所藏 绿松石扳指 清代 国立故宫博物院所藏 【END】 |
|
来自: 昵称59293294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