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报纸杂志,尤其是报纸副刊,不时地看到一些所谓的对联赫然堂皇地出现在版面上。无论是国家级的还是省市级的报纸副刊,都存在这种似乎不可避免的毛病。对此我常常纳了闷了:作为副刊编辑,其对联文学知识如此欠缺甚至无知,这个编辑是怎么当的?这不是贻笑大方吗?不是以讹传讹误导读者吗?不是对传统国粹的亵渎和扼杀吗?
1.今日育棠棣,明日成栋梁。
一是字词合掌,前句与后句的第二个字都是“日”字,造成语意重复; 二是后句第二个字与第四个字都是仄声,韵律交替不当。第2句的毛病是:前句的“丰收”是形容词,后句与“丰收”对应的“财富”是名词,词性不对应;前句第二个字与第四个字都是平声,韵律交替不当。第3句存在四处错误:一是前句的“笔墨”是名词,而后句与之对应的“俭朴”是形容词,词性不对应;二是前句的“耕耘”是动词,而后句与之对应的“生活”是名词,词性不对应; 三是前句的“福”是名词,而后句与之对应的“美”是形容词,词性不对应; 四是按照古韵律要求,前后句末尾的“福”字“美”都是仄韵,违反了上联仄收尾,下联平收尾的规定。如果按照新声韵要求,就要把前后句对调,才避免韵脚错乱的毛病。第4句的缺点有:前后句第2第4个字出现连续两仄现象,平仄没有交替;前句的“益”是动词,而后句与之对应的“乐”字是形容词,词性不对应。第5句的不妥之处有:前句后五个字都是连续平声,成了尾三平,而且韵脚不符合上仄下平的规定;后句的第2第4第6第8个字全是仄声,韵律交替严重不当,尾字应是平声却用了仄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