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山是山的三重境界

 常有理 2018-04-23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前些时日,人们对宋代青原惟信禅师的三重境界而乐道,上升到了个人的修炼以及管理的最高标准,就连海尔的张瑞民也发表了他的海尔现在正处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时期的理论。其实,禅师的三重境界是否定之否定理论的过程:“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人生经历的中世俗的第一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对世俗的否定,也是人们的经历过程中的一种认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是对世俗的否定之否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返朴归真。”当然,人们能真正达到第三重境界,那么,人生无论做什么也就一定能够成功。

最近,重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王先生也提出了三重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当然,王先生讲得是词的境界。

王国维先生在这里所引用的词,其实大家都非常熟习,相信大家都非常喜欢。我和大家有同感,我也非常非常喜欢——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别离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哈哈,请各位不要误会我要讲的是爱情的三重境界噢。

其实,在商言商,在管理岗位上就要学会把所学的用在管理上。由上述引申到管理上,也可以看出管理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人为管理。即管理是目的,为管理而管理。(追求的是物质生活)。这样的管理也是最低级的管理,我们海通人大多数都经历了这样的管理时期,也是早期最通用的管理方法,坏处人人明白。

第二重境界:制度管理。为“理”而“管”,因“管”而“理”。(追求的是精神生活)。将管理当做手段,而不是目的,这样能管住人身,也能部分地管住人心,能够做到政令畅通,员工步调一致。但因为有“管”这个枷锁,员工还是感觉到不自在,只把工作当成一种职责和一个饭碗,并没有投入过多的精力和事业心。其实,海通一成立就实施了制度管理,也许这一管理在我们海通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相对)的阶段,但是我们一开始也在实践文化管理。这一点,全体员工会有一定的体会。

第三重境界文化管理。即是不“管”而有“理”,这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也是全世界企业领袖们追求的管理目标或是管理境界。(追求的是灵魂生活)。这种管理就是充分信任员工,没有条条框框,只给员工一个总目标,这样的管理模式下人人是管理者,人人用“心”管理自己,将自我目标与企业目标完全吻合,员工自觉性极高,自律性极强,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充分发挥和展现。这也是企业文化共同愿景所要求的。所以说,在我们海通,如何从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过度,如何真正达到人性化管理,这就要求全体员工特别是管理者研究和实践的最大课题。

达到第三重管理境界,管理者就应学会融合儒家与道家的思想精华,对人生哲学的感悟。

其实,第三重境界也就是老子“无为而为”的管理最高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