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旧石器时期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玉器的发展,经历了从“实用器物”向“欣赏饰物”演变的 过程。古人对玉器的认知历史是非常久远的,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古人就用玉石做 成砍斫器。(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同的,是在辽宁海城小孤山洞穴中发现的近万年前的 玉斧,见图8)但是,当时人们对玉的认识是一知半解的,对于玉与石的区分和界定, 也是不特别明确和清晰的。
二、新石器时期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制造工具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到了新石器时 代,人们彻底发现了玉的美丽和独特的性质,并在社会生产中,逐渐形成了对玉的清 晰理解和认知:石器为工具,玉器为礼器、佩饰、葬器之用。玉材逐渐从工具材料中 慢慢分离出来,用以做佩饰、礼器之用,并逐渐在日常生活中传播开来。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的兴隆洼文化,距今有8000年的历史。那里出土的白色 玉玦(见图12),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史上发现最早的佩饰用玉器。
红山文化遗址,因发现于内蒙古赤峰市郊的红山而得名,距今有6000多年的历 史。它在西辽河流域融合了中原仰韶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的精粹,内容丰富,形式多 样,玉雕工艺也有了大幅提高。至今为止,红山文化出土的玉器有近百件之多,是新 石器时期北方玉器的典型代表。
著名的三星他拉村出土的红山“C”型龙(见图10),周身卷曲酷似甲骨文中的“龙”字,吻部前伸,颈背留扁平状鬣毛,鼻端平滑并留有对称猪鼻孔,眼突起呈菱 形,眼尾细长上翘背留小孔......整个器形高26厘米,宽21厘米,呈墨绿色,是迄今发 现的出土最早的玉龙。刀法简练,造型生动传神,被誉为“天下第一龙” 。
辽宁凌源市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猪龙(见图11),是红山文化玉龙造型的又一典 型代表。怒目圆睁,眼周圈纹,吻部前突,口微张,獠牙外露,背部弯曲如环,是猪 首蛇身相集合的形态,辅以阴线细刻和压地隐起的手法,刀法精湛、形象生动。
知识点
压地隐起:又称斜刀,是红山文化玉器的雕琢特点之一。具体是用平行的双阴线 勾画出轮廓,然后磨去其中一线的线墙,去掉外棱,形成一个平缓的坡面,使所表现 部位的外廓突出。视之不见,触之有感。
良渚文化距今4000多年,因最先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而得名。公元1986、1987 年,从良渚墓葬中出土的大量随葬品,其中玉器占了90%。良渚文化玉器以琮(见图 13)、璧、钺最多,造型宏大、风格雄浑、制式严谨、纹饰神秘,是新石器时期南方 玉器的典型代表。
良渚文化玉器除玉琮、玉璧等少数玉件为单件外,多为复合件,工艺细腻,浮 雕与阴刻的完美结合,雕琢工艺十分精湛,纹饰雕琢尤为精细,尤其以良渚文化的象 征——神人兽合体的“良渚神徽”为最。
良渚神徽表面用细密的阴刻线纹琢出如此复杂的精细图案,可见当时琢玉技法的 高超。神人兽合体的良渚文化典型图案,多次出现在不同的良渚文化玉器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