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约400名孩子死于这种呼吸道传染病!1至5岁高发!

 渐近故乡时 2018-04-23

1

麻疹,孩子的恶魔

麻疹属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春季高发。

人群普遍易感,

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者,

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

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

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病愈后有持久免疫力。

2

麻疹不是终身免疫性疾病

       出过一次,基本上这辈子都不会再和它们见面了,有了终身免疫权!???

       研究证明,麻疹并非“终身免疫”,因为随着时间的推延,人体内这种特异的麻疹抗体也会逐渐降低,长期没有再次接触麻疹病毒的机会,体内麻疹抗体最终将会消失,此时若再感染麻疹病毒,即可发病,少数人仍可患第二次麻疹,对疑似麻疹的病人不可掉以轻心。

3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发病前2天到皮疹出现后5天都具传染性,

主要是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传播

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4

 小心提防!麻疹症状开始时极像感冒

前驱期:

一般持续3~5天,体弱及重症可延长至7~8天,

接种过麻疹疫苗或有被动免疫力者则可短至1天。

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主要表现发热、咳嗽、打喷嚏、流涕,眼皮发肿、流泪、怕光,口腔内出现白点(柯氏斑);

出疹期

第3~5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

通常2-3天内皮疹扩散到全身,维持4-7天,

随后皮疹开始消退,脱屑、留下褐色斑痕,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恢复期:

若无并发症,单纯麻疹自起病至疹退一般病程为10~14天。

5

 疑似麻疹的孩子到底要不要去医院?


“烧三天,疹三天,退三天”

“疹出热退”等都是用来形容麻疹的。

出疹期一般持续3-5天后就会开始消退,消退的顺序和出疹的顺序一致,

一般要历时1-2周即可自愈。

出现并发症要及时就医:

麻疹患儿可并发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少数合并心脏损害,如在出疹后2~5天再次发热,头疼、嗜睡、惊厥等症状,应警惕麻疹脑炎。

6

科学预防这样做哦


1

麻疹,孩子的恶魔


麻疹属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春季高发。

人群普遍易感,

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者,

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

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

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病愈后有持久免疫力。

2

麻疹不是终身免疫性疾病

       出过一次,基本上这辈子都不会再和它们见面了,有了终身免疫权!???

       研究证明,麻疹并非“终身免疫”,因为随着时间的推延,人体内这种特异的麻疹抗体也会逐渐降低,长期没有再次接触麻疹病毒的机会,体内麻疹抗体最终将会消失,此时若再感染麻疹病毒,即可发病,少数人仍可患第二次麻疹,对疑似麻疹的病人不可掉以轻心。

3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发病前2天到皮疹出现后5天都具传染性,

主要是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传播,

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4

 小心提防!麻疹症状开始时极像感冒

前驱期:

一般持续3~5天,体弱及重症可延长至7~8天,

接种过麻疹疫苗或有被动免疫力者则可短至1天。

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主要表现发热、咳嗽、打喷嚏、流涕,眼皮发肿、流泪、怕光,口腔内出现白点(柯氏斑);

出疹期:

第3~5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

通常2-3天内皮疹扩散到全身,维持4-7天,

随后皮疹开始消退,脱屑、留下褐色斑痕,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恢复期:

若无并发症,单纯麻疹自起病至疹退一般病程为10~14天。

5

 疑似麻疹的孩子到底要不要去医院?


“烧三天,疹三天,退三天”

“疹出热退”等都是用来形容麻疹的。

出疹期一般持续3-5天后就会开始消退,消退的顺序和出疹的顺序一致,

一般要历时1-2周即可自愈。

出现并发症要及时就医:

麻疹患儿可并发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少数合并心脏损害,如在出疹后2~5天再次发热,头疼、嗜睡、惊厥等症状,应警惕麻疹脑炎。

6

科学预防这样做哦

1、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最有效手段。

预防麻疹疫苗有两种:麻疹疫苗、麻腮风三联疫苗按照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程序,儿童在8月龄应及时接种麻风或麻疹疫苗,18-24月龄应及时接种麻腮风或麻腮疫苗。注射疫苗1周后开始产生抗体,1个月达高峰。


2、在麻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


3、居住场所每天注意开窗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和清洁卫生;


4、麻疹病人在出疹前4日至出疹后4日都有传染性,一旦出现发热伴皮疹的症状,应立即停止与他人接触,做好隔离,避免传染给他人;若症状较轻可居家隔离治疗,症状较重则应及时就医,住院隔离治疗。


点击蓝色字体“中国儿科前沿论坛”加关注,了解更多国内外更多最新儿科研究前沿资讯!

“健康,百事兴—健兴”为您温馨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