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3月18日,哈尔滨一公交车突然起火,乘客试图从车门逃生但却打不开车门,最后依靠一男子猛拽车门才最终让乘客顺利逃生……针对该案例中“车门安全设计”的问题,交通言究社采访了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福建工程学院交通运输研究所以及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等多个机构的专家,请他们介绍情况。 3月18日,黑龙江哈尔滨,一辆公交车在行驶中右转,左后轮突然爆胎,车尾自燃并伴有爆炸声。据乘客描述,当时车内乘客非常慌乱,多人拥挤在车门处,试图逃生,但车门却始终打不开……危急时刻,车上一男子将门向内拽后打开车门,使得所有乘客成功逃生。该起事故造成1人脸部和手部轻微灼伤。 ▲视频:哈尔滨一公交车起火爆燃,数十名乘客逃生 回想该起火事件,至今仍让人心有余悸。为什么会出现一开始打不开车门的现象呢?其实,公交车的车门基本分为内摆门和外摆门两大类型,从视频中可以看到这辆公交车的车门采用的是内摆门,即打开时车门向内旋转。所以向外用力无法打开。 目前,公交车车门存在两种设计,向内开的是内摆门,向外开的是外摆门。美、德等国家的公交客运车辆内外摆门均有使用,而国内内摆门使用较多。 那么究竟内外摆门哪个更安全呢? 交通言究社带着这个问题,采访了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特约专家团队成员福建工程学院交通运输研究所所长吕英志、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车辆室主任周文辉以及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应朝阳等专家,请他们谈看法。
几位专家都表示,两种车门设计的安全检验都达到并符合国家的安全标准。这两种车门没有绝对的优劣,而是各有利弊。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车辆室主任周文辉:国内公交车内摆门使用比较普遍。一是内摆门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较低。二是如果出现公交车上乘客较多的情况,内摆门更不易被挤开,能有效防止乘客跌落。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应朝阳:公交车主要行驶在城市道路,停车上下客时车旁经常有非机动车和行人,车门如采用外摆门易与非机动车和行人发生刮擦;并且,内摆门车门关闭动作较快,更适用于上下车乘客多的城市线路公交车。
▲图:内摆门示例
▲图:外摆门示例 福建工程学院交通运输研究所所长吕英志:外摆门主要是气动或者电动向外旋转,优点是向外开启,发生紧急情况而车内拥挤时,车门朝外推动,避免乘客卡住车门区导致车门无法开启,这种设计比较符合一般防灾逃生设计要点。 除了传统的外摆门,还有一种塞拉门,类似外摆门,开门时先将车门稍微外推,再用类似滑门的方式由导向滑块打开。这种方式综合了传统内外型摆门各自的优点,并且车门较能贴紧车身不需要像传统外摆门需要大角度外推旋转,也不需要为了内摆车门旋转而划设大范围的禁止站立区。但因为成本较高,过去多用于轨道交通,现在逐步出现在新型公交车上,这应该是未来的一种趋势。
▲图:塞拉门示例 针对紧急情况下如何逃生,专家都谈到了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应朝阳:无论是内摆门还是外摆门,公交车的车门应急情况下从车内和车外均应能手动打开。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车辆室主任周文辉:本案例中车辆起火时,为何车门无法第一时间打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司乘人员未在第一时间启动车门开关及车门应急开关,延误了开门时机后,大火可能烧毁车门的启闭控制线路,导致车门无法通过远程控制打开。司乘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反应非常重要,相关企业应落实主体责任,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培训和演练,提升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操作能力。 福建工程学院交通运输研究所所长吕英志:不管是内摆门还是外摆门,车门紧急手动开启方式一定要明确标示在车门边,这是对所有人安全逃生的一种提示,在轨道交通中一般会有,在公交客运中却往往被忽视了。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车辆室主任周文辉:本案例也反映出乘客应急技巧不足,紧急情况下不知如何正确快速地打开车门,亟需教育和培训演练。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应朝阳:对于普通乘客而言,增加相应标识的同时加强宣传教育非常必要,要让乘客知道怎样应对紧急情况,熟悉每一种车门的逃生方式,避免因为拥挤和慌乱打不开车门,造成损失。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车辆室主任周文辉指出,本案例中公交车起火后火势蔓延迅速,其中公交车内饰材料的阻燃性可能并不符合标准,如果采用阻燃性好、燃烧烟密度小、毒性小的内饰材料,在发生起火等紧急情况时,乘客可以在司乘人员的帮助下有序逃生。 以下为逃生注意事项: 首先,失火后忌慌乱,拥挤易造成人员死伤 在遇到类似“哈尔滨公交车起火”事件的情况时,相信大多数人都很难做到淡定有序的逃生。因此,当遇到类似情况后,首先要做的便是尽最大可能稳住自己的情绪,不要过度紧张,拼命争逃反而会让救援和逃生变得更加困难。 若在逃生过程中,衣服不慎被火点燃时,可立即就地打滚将火扑灭;发现他人衣服着火时,可用其它布类物品将其身上的火捂灭。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提升自身逃生技能、学习应急救援基本知识。 其次,紧急情况下,正确使用车内应急装置 应急锤:紧急情况下,乘客可使用设置在应急窗旁的安全锤,击碎车窗四角玻璃逃生。 灭火器:公交车上通常会配有干粉灭火器。使用灭火器可有效压制火情,为乘客逃生争取时间。一般情况下,公交公司也会定期更换干粉灭火器,以防灭火器老化而影响使用。 安全顶窗:公交车的顶部设有两个紧急逃生出口,在紧急情况下可旋转红色开关,打开窗口逃生。 车门边上的应急开关:当电路损毁、车门无法正常打开时,按住应急开关可切断气路,释放气压后便可手动开启车门。紧急情况下,车外的人也可使用此开关打开车门。
▲图:公交车内各种应急装置位置分布 有些公交车还设置有自动灭火装置和侧窗自爆系统。 自动灭火装置:当车内温度超过170℃或其他危险情况发生时,该装置会启动高压喷淋设置,进而对车内进行灭火。 侧窗自爆系统:该装置由司机手动启动控制,触发后会在0.1秒内,产生可击碎应急窗玻璃的气压,玻璃会被击碎成散射的颗粒状(不会对乘客造成伤害),乘客只要轻轻一推,便可打开玻璃逃生。 ▲图:公交车内设置的侧窗自爆系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