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名家张文华 雄健深沉 道法自然

 墨兰之天 2018-04-23

张文华

【艺术简介】

张文华,女。笔名映雪孤星、柯心、苏倚荷。

1970年3月生于天津武清。

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天津市政协女子书画院院士

中国楹联书画院院士。

中国榜书协会会员。

师从著名书法家诗词家何俊田、唐云来二位先生。著名书法家刘炳森先生再传弟子。

唐云来先生入室弟子。

诗词书法得益于何俊田、唐云来先生亲传。

解放军九三五三四部队文化建设艺术顾问。

解放军六六四八一部队特约书法指导师。

天津市联坛十杰。

中国楹联书画院武清分院院长

天津楹联书画院副院长

武清诗词学会会长。

自幼喜文学、古典诗词。

作品发表于《中国诗词月刊》、《天津日报》、《运河文学》杂志。

专著《张文华诗词选》三卷。

【作品鉴赏】

文华女士的外祖父是武清乡村的士绅,文革时期一度被抄家。就在文华女士8岁的时候,那个特殊的时期结束了,她外祖父家被查抄的部分财产和书籍被退还,这其中就有一些古典名著。受外祖父的影响,文华女士自幼喜欢古典文学,无论是长篇小说,还是唐诗宋词,都是她涉猎的目标。据她自述,她10岁时读完了《西游记》。上四年级的时候,她读完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说唐》《上下五千年》《东周列国志》等书籍。上初中的时候,为给中考做准备,她把精力都用在课本上。上高中以后,正值《红楼梦》电视剧热播。看电视的时候,总觉得少了些文字的读白,于是跑到了镇里文化站去租书、借书,恶补了N遍的《红楼梦》原文。到了高二下半学期,由于意外变故,不得不辍学回村务农。在回村务农的20年间,一直没有放弃对古典文学的挚爱,并产生了创作的冲动。2007年开始,她开通了博客,借助这个平台发表自己创作的新体诗。自2009年开始,文华女士开始创作旧体诗词。由于她特殊的生活和情感经历,使她的诗词通俗中见典雅,柔美中见性灵,内心的感悟和心理变化被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形成了自然淡雅、感情真挚细腻的艺术风格。

上世纪70年代,市场尚不发育,集市上几乎没有卖春联的。每到春节,村民都要到合作社买几张红纸,然后请识文断字的先生手书春联。文华女士的叔父是村里的教师,书法功底非常好,十里八村小有名气。每到年底,全村的春联差不多都由她的叔父写就,这对文华女士幼小的心灵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此,她迷上了红纸黑字的书法楹联,并乐此不疲地帮着叔父裁纸、研墨以及送春联、读春联……在文华女士看来,这是她孩提时代最幸福的事儿了。

到了而立之年,文华女士的眼界开阔了,她对书法的兴趣已经达到了极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有幸成为著名书法家何俊田的弟子。从下定决心研习书法的那一天开始,她每天都沉浸在读帖、临帖的世界里,有时持续到凌晨两三点钟才休息,可谓废寝忘食。就是偶尔早睡,到了被窝里,大脑里仍然琢磨着字的结构、笔画,比较着不同书体的异同。“技艺修成梦不穷,不关晓月与西风。笔头褪去松烟墨,被里犹拈一指功。” 这是她《论书诗》系列诗作中的一首,道出了其沉迷于习字过程的真实经历。

文华女士用心临摹、创作,她每年习字用的宣纸都不下二十刀,堆满了她的书房和卧室的各个角落,以至于经常引起丈夫的“抱怨”。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她的书法便小有成就。成名之后的她,仍然谨遵师训,守住艺术底线,不为书法界一些不良风气所惑。正如学者张振发先生所评价的那样,“她把学习和传承历代先贤的真、善、美始终如一的作为自己追求的方向和目标。毫无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她终于被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吸收为会员,成为本乡本土书法家的开山女杰。”

文华女士是少有的集诗词家与书法家为一身的作者,她把书法与旧体诗词融会贯通,做到了相辅相承、相得益彰,此等文魁古来不多,而作为女性形神兼具者少之更少。她的作品既抒发了作者建功立业的理想,传递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在内容上,既有阳刚之气,又有阴柔之美;在书体上,用笔朗畅,雄健深沉,道法自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用古朴浑融来形容文华女士的书法作品,是我欣赏后的直观感受。文华女士的书法既苍朴高古,又清新自然。她注重字的造型和经典的用笔,更注重于字的神采。她的行书和楷书均博采众长,结构严谨,线条疏朗遒丽,笔峰遒劲,形神兼具。欣赏文华女士创作的诗词书法作品,会让读者产生一种特殊的美感,纯然是一种享受。武清籍学者张振发先生评价道,文华女士的书法“正统大气,骨骼清奇,柔中带刚,纵横有向,低昂有态,谐不伤雅,神骨俱肖。她善于用长锋纯羊毫作书,蘸满浓墨,柔媚出奇,但见她运笔游刃,挥洒自如,酣畅流利,一幅风骨遒峻、造型端丽的作品油然而生。”

文华女士书法自成一家,这或多或少源于恩师何俊田先生的指导。何俊田先生是雍阳书坛巨擘,著名书法家刘炳森先生的得意弟子。他的书法,纵向取古,横向取今,以盛唐楷书作底,上溯北朝碑版,潜心研习篆、隶、行、草,诸体兼擅,成就自家风貌。他的书法严整遒劲,沉实洒脱,俊美中含刚毅,朴茂中显雄浑。既有建安风骨,又具唐宋神韵,更有时代气息,给人以质朴醇厚之美感。何俊田先生在潜心耕砚的同时,同样酷爱古典文学、诗词歌赋,对戏剧、曲艺、音乐、美术都有研究,其中旧体诗功力最为深厚。所谓名师出高徒,作为书法大家的嫡传弟子,文华女士确实得到了何俊田先生的真传。

俗语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文华女士并没有停留在继有的成就上,她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把诗词书法这个“副业”做成了自己“主业”,自奋自立的在宣纸上苦心耕耘。她在“专工”的基础上,注重汲取百家之长,拓展自己的书法天地,从“二王”到颜柳,无不为之所用。文华女士人生多舛,她把坎坷的经历,睿智的人生体验和丰富的内心情感,都融化在浓墨重彩之中,幻化为作品的灵魂。她的书法正统大气,柔中带刚,力透纸背,正是她生活轨迹和人生感悟的真实写照,读之令人肃然起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