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养了一辈子的鸽子,对赛鸽的习性依然不甚了解,更多的鸽友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赛鸽赢家几乎是建立在“懂鸽子”的基础上的。因此,科学掌握赛鸽的生理性特征性参数,对我们更好地饲养、管理赛鸽,具有非常重要的帮助。以下参数均是国际和国内兽医专家长期总结出的,供广大鸽友参考。 (1)成年赛鸽的平均体重是700克(不同年龄、性别和血统的鸽子不同)。 (2)赛鸽每天平均喝45毫升的水(20~60毫升),育种期加倍。 (3)赛鸽全身血液量平均为32毫升。 (4)赛鸽脉搏每分钟为140~440次。 (5)赛鸽的平均体温为41.8~42.5℃。 (6)我们知道,哺乳动物口腔内产生的唾液能帮助食物消化,而赛鸽口腔的唾液腺非常发达,能分泌大量的唾液,但食物在口中通过的速度很快,因而在口腔中几乎不发生任何消化作用。 (7)鸽远视眼,左右视轴之间的角度约为145°,视野300°,属于双边视力,因此赛鸽所感受到的都是平面图像。 (8)鸽子和其他鸟类一样,在眼睛后方视神经的顶部,有一个黄豆大小的腺体,称为“哈德氏腺”,它能加强视神经作用,并且与地面磁场产生强烈的定向感。 (9)鸽子具有双重呼吸特征,当吸气时,吸入的新鲜空气大部分经过缩着的肺进入后气囊,少部分进入副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直接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同时前部气囊扩张,接受来自肺的空气(上次呼吸时吸入的)。呼气时,后部气囊的空气流入肺内,通过毛细管进行气体交换,前部气囊的空气进入支气管排出体外。这种一次吸入气体经两个呼吸周期排出体外的现象称为“双重呼吸”。 (10)赛鸽除了用肺和气囊进行新城代谢外,它还可以通过肾脏进行血液循环。这种“双重呼吸”和“双重循环”的特点,是赛鸽耗氧量达到最低,它的循环系统使机能迅速调整体表温度,以适应外界环境,使它具有抗严寒、耐高温的能力,为竞翔创造最佳条件。 (11)鸽为什么生病时会出现竖毛现象?因为在真皮层内有竖毛肌,置于毛囊的根部,在赛鸽生病时,迷走神经就会兴奋,病鸽就表现为乍毛畏缩的现象。 (12)耐力型赛鸽的左右心室体积会增大,爆发型赛鸽左心室会增大,但右心室没有明显变化。 (13)鸽肝脏分泌的胆汁中含有胆盐和胆酸,此外,鸽没有胆囊。 (14)雄鸽有2枚睾丸,雌鸽只有一个卵巢。雄鸽的两侧睾丸,左侧的大于右侧的。 (15)鸽的常染色体有40对,性染色体有1对,其性染色体还伴随着羽色基因,雄鸽2条,雌鸽1条。子代性别是由雌鸽(卵、蛋)所决定的,双雄和双雌现象的决定权也在雌鸽。 (16)成年鸽配对后,经过多次交尾(配对),7~10天即可产卵,每次产卵2枚,由公母鸽轮流孵化,孵化17~18天幼鸽及破壳而出。幼鸽出壳之初,全身裸露,或只有很少的绒毛,缺乏体温调节能力,眼不能睁,腿不能站,不能自行觅食和啄料,必须在种鸽的哺育下才能生存。 (17)鸽乳根本不是乳,是嗉囊内膜上一些特别部位的表面剥落下来的皮屑和水分的混合物,含有脂肪和其他营养素。 (18)赛鸽脚爪跟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类似),因为鸽子跟所有鸟类一样,都是恐龙演化而来的后代。 (19)鸽子的一根主羽被扯下来时,说遭受的痛苦高于他的皮肤被割伤。 (20)朝鸽子的一只眼睛照光,光线会从另一只眼睛投射出来,因为鸽子的两眼之间只隔着一片很薄的骨膜。 (21)鸽子飞行中定向不是靠眼睛而是靠脑部的哈德氏腺与地面的磁场感应。曾经有实验让鸽子暂时“失明”,用黑色板子遮住受测鸽子的眼睛,它们依然可以从130公里的地方飞回家,这表示,鸽子似乎只有在飞返入棚时,才会用到视觉。 (22)鸽子的眼睛虹彩是其视网神经发达程度的表现。 (23)鸽子的眼睫毛其实是很细小的羽毛。 (24)赛鸽具有独特的“气骨”现象,鸽子的肺部连接着赛鸽骨腔,这些骨骼包括翼骨、腿骨、肩骨、脊骨和胸骨。如果赛鸽翅膀折断,而且骨翼刺穿了皮肤,这时使用胶带把喙和鼻子封死,它依然可以呼吸。 (25)鸽子吸气时,器官顶端就会往上移,而且几乎吸住嘴巴上方的窄缝(鼻孔后)。 (26)赛鸽不同于其他家禽,雌鸽性成熟后并不会立即产卵,必须雌雄配对,经过多次交配才会产卵。一般情况下,交配后7~10天雌鸽才会产卵,产卵前3天雌鸽开始趴窝,暖窝,准备产卵。通常情况下雌鸽在第一天产下第一枚蛋,此时对雌鸽呈半蹲状,用胸部护住蛋,隔一天再产下第二枚蛋后才开始孵化。 (27)赛鸽的消化系统局域摄取、运送和消化食物、吸收和转化营养以及排泄废物的作用。它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与内分泌的活动也有密切关系。 (28)成年鸽一般每年6月下旬开始换羽,经过3个月的换羽期,到9月底基本换成。即所谓“七零、八落、九齐、十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