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杨慎研究中心”在川大挂牌成立

 桑子pt9n45ezwp 2018-04-24

2018年1月16日,“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杨慎研究中心’挂牌仪式”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举行。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向宝云、四川大学副校长晏世经、四川省社科联党组副书记唐永进、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姚乐野、成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母涛、成都市新都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林晖、四川省委宣传部出版处处长嘉东波、四川省教育厅科技与研究生教育处副处长黄武、成都市新都区文联主席罗朝荣、文体广新局副局长张必、成都市新都区杨升庵博物馆馆长朱力,以及《巴蜀全书》评审组专家和杨慎研究中心顾问、学术委员谭继和、李远国、王炎、江玉祥、邓经武、谭平、王毅、彭邦本、粟品孝、郭齐、王智勇、黄锦君、杨世文、尹波等相关单位以及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光明日报》《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新都资讯》等媒体记者出席会议。

杨慎是蜀学的杰出代表,被誉为明代百科全书式的第一大才子,在经学、史学、子学、文学、科技等诸多领域成就斐然,是“首批四川历史名人”之一。经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评审认定,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杨慎研究中心由四川大学古籍所牵头成立。

杨慎

四川大学古籍所长期致力于古籍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工作,在中国儒学与蜀学领域成果丰硕,在杨慎研究与资料搜集方面已有一定积累,会上将其中的部分成果进行了展示,包括《升庵韵书》(七种)校点、《杨慎学案》、《杨慎学谱》、《杨升庵全集》(部分)以及《丹铅总录笺证》等书稿和成果。

四川大学校副校长晏世经首先代表学校致辞,对此次川大承担杨慎研究中心的建设感到欣喜荣幸。他指出负责牵头成立杨慎研究中心的川大古籍整理研究所在文献整理、儒学研究与蜀学研究领域成绩突出,拥有一支多学科背景的研究团队,在蜀学研究以及杨慎研究方面积累了丰硕的前期学术成果。

晏世经教授致辞

他表示学校将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将《巴蜀全书》和杨慎研究中心作为四川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和全省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纳入四川大学建设世界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规划,与杨升庵故里——新都区紧密合作,打造优势研究团队,推动高校和社科院所、地方政府、文化产业的协同创新,立足乡邦、融汇古今、创新思路,引领海内外杨慎学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提升国家和四川的文化软实力,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贡献力量。

向宝云副部长、晏世经副校长、唐永进副书记、母涛副部长共同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杨慎研究中心”揭牌,并向郭齐、王炎颁发“杨慎研究中心”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聘书,以及顾问7人、副主任4人、学术委员等26人也同时受聘。

会上,成都市新都区委宣传部与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签署了《关于联合推进升庵(杨慎)文化研究传承发展工程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双方开展杨慎文化研究传承合作、打造升庵文化高地建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签约现场

签约现场

杨慎研究中心为四川大学与成都市、新都区联合共建。中心主任郭齐教授作了中心组织架构及职能说明,学术委员会主任王炎教授作了中心学术委员会及学术规划说明。中心下设办公室、信息资料室、文献整理研究室、学术思想研究室、升庵文化研究室、升庵研究基金等6个部门。

郭齐教授介绍中心组织架构和职能

王炎教授介绍中心学术委员会和学术规划

研究中心成立后,将陆续出版《杨慎珍本善本文献再造》《杨慎学术研究丛书》《杨慎著述总目》《杨慎研究论著目录》《杨慎全集》《杨慎史料汇编》《升庵文化大众读本》等学术成果,创办《升庵研究》学术期刊,“杨慎研究中心”“杨慎资料中心”“杨慎学术交流”网和“升庵讲坛”,举办“纪念杨升庵(杨慎)诞辰5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等,致力打造集文献集成功能、研究阐发功能、文化传播功能、文化传承功能、创新发展功能为一体的杨慎研究重镇和中华文化传播新基地。

四川省社科联党组副书记唐永进首先对四川学界的古籍整理工作表示了赞赏,认为“杨慎研究中心”与《巴蜀全书》项目是四川社科界的光荣,也是四川社科界团结合作、潜心研究、坐十年冷板凳的典范。他表示四川省社科联将会积极推动“杨慎研究中心”的建设工作。

唐永进副书记讲话

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四川大学社科处处长姚乐野肯定了杨慎研究中心的重要意义,认为四川大学古籍所三十余年来在儒学、蜀学研究领域成就瞩目,主持编纂了《全宋文》《儒藏》《巴蜀全书》等大型丛书,其建设的儒学研究中心成绩显著,具有建设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经验,杨慎研究中心落户川大古籍所,可谓相得益彰,相信杨慎研究中心一定能够取得丰硕的成果。

姚乐野教授讲话

成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母涛指出加强对杨慎的系统研究,是实现天府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举措,是文化自觉的重要体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杨慎研究中心与新都区政府密切合作,致力于打造升庵文化,是高校立足乡邦,发挥优势,与地方党委、政府开展协同创新的典范。成都市将在重大课题规划立项、社科研究、资料整理、成果出版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推动中心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

母涛先生讲话

成都市新都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林晖向大会介绍了升庵故里——新都区在杨慎研究与传承方面的推进工作。中心顾问谭继和研究员以及学术委员李远国研究员、彭邦本教授、王毅院长、邓经武教授、谭平院长、粟品孝教授、王军社长等从文学、史学、经学、出版等角度发表了对杨慎的认识和评价,并对中心在学术研究、文化创意、展示体系构建、资源共享等方面提出了富有启发性的建议和支持意向。

新都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林晖讲话

谭继和先生发言

李远国先生发言

彭邦本教授发言

王毅先生发言

邓经武教授发言

谭平教授发言

粟品孝教授发言

四川大学出版社王军社长发言

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向宝云作总结讲话。他表示,四川历史名人传承创新工程是我省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四川大学要充分发挥其学术带动性和引领性,团结更多的学者,联合地方党委政府,争取通过杨慎研究中心的建设,出精品、出人才、出模式、出范式,打响杨升庵学术研究品牌,形成研究杨升庵的学术群体,为打造四川文化强省、学术强省、社科强省,推动四川在知识层面迈向新台阶贡献文化力量。

向宝云先生总结讲话

本次会议由《巴蜀全书》编纂组、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主办,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承办,“中华孔子学会·蜀学研究会”、四川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儒学研究中心”协办,《巴蜀全书》总编纂、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院长、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舒大刚教授主持会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