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0后老男孩现形记之再为人父

 涂燃 2018-04-24
 


  昨天晚上,与大儿小子在家里玩足球。大儿自然玩的很欢,而小子居然也可以跟着颤颤悠悠地来回奔跑,或用手拨,或用脚踢。不禁想起,小子也已然三岁,虽然实际上不过一周三而已。心中禁不住的愧疚感油然而生,小子都已经这么大了,而自诩懂得也有能耐用文字记录生活和生存的我,居然还从没有为他而单独有一篇完整而详细的叙述。今天就拼着用我这搜肠刮肚的江郎才尽,勉为其难地聊聊家常,说说经历吧。

  看着大儿小子的互动,看着兄友弟恭,看着几乎一模一样轮廓的两个孩子,这种幸福足以弥补人生的各种不幸、不顺和不快。一开始,他们的相像作为父母的我们居然没有发觉,还是因为一直住在一起的弟媳妇有次无意中看到大儿在柜子角落放着的小子现龄写真,对着小子说孩子真帅。那时候我们才意识到,大儿小子居然是如此地相像。后来,我们把大儿小时候的照片翻出来,仔细对照。见过的人都说真的是太像了,几乎一模一样。就算是我们作为在一起时间最长的父母,如果不说的话,第一眼估计都是分辨不出的。基因和血缘这种东西,有时候想想真的是如此的神奇,尽管相隔这么多岁,依然如此,天然如此。

  大儿子已经十岁,当然,我们这里算的都是虚岁。蓦然回首,十年了,时间过得真快,禁不住的感慨万千。而面对大儿小子,心里那种天生的舐犊之情一般无二,但是经历和过程,却是完全两个样子。如果说初为人父是一种狂喜,一种自然而然的感性冲动的话,再为人父则显得更加沉静,一种波澜不惊的理性思考。

  大儿子的到来不在计划之内,是父亲的猝然而去直接决定了他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在一片又一片的阴霾,一阵强一阵的伤感之中,他的到来是有冲击性和颠覆性的。而各种偶然因素、传统观念和现实存在,更是让我一听到护士传出来的音信之后狂喜不已,那股喜悦难以抑制地从我心底的最深处涌出。在产房之外,我给通讯录里所有稍微亲近一点的人打电话,我甚至想让所有的我认识甚至不认识的人知道我已为人父,作为一个新生男儿的父亲,包括我在天国初安的父亲,短信、写诗、撰文、拍照……然后,我极尽自己的需求想象,到超市里买各种母婴用品,刷爆自己的卡,我能想到的一切方式,我都在尝试,就像我们当年初出茅庐,一试再试。

  或许,就是这个“试”,我们祖祖辈辈以来生儿育女的现实写照,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没有从业资格证,没有培训结业书。或许很多人还是幸运的,如果还有自己的父母尤其是父亲的强大存在的话,尽管也许还有各种各样的格格不入,但这种亲历亲为的经验总结,比任何的现身说法都实用且适用。而我自己,很多的东西像在摸着石头过河,或者深夜无灯过山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仅仅是几个字而已,中间的各种辛酸无奈自无法用文字来陈述。

  再为人父之时,不管是年岁还是阅历或者基础或者其他,还是有太多不同。很多东西自觉不自觉地都纳入未来生涯之中,计划他的到来,规划他的轨迹,谋划他的人生,策划他的姓名。尽管因为现实因素,尽管因为时隔多年,很多东西依然还是赶不上变化,还有各种无力回天和不可避免。但是,遗憾的存在,我们都有意识地理性规避。或许以后还会有别的遗憾,但在我们的亲身经历里面,我们的底气不敢说十足,至少不再像小马过河了,尽管我们也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而再为人父的这个过程,或许是对大儿的那份曾经的缺憾弥补,或许是对小儿的这种未来的规划进行。而当我们说起家国顶层设计而情绪流露的时候,想到未来的孩子对于作为父母角色的我们的看法。古人说,养不教父之过。为父为母,各有职责,如果孩子没有自己努力的方向,那肯定是我为父的过错。或许也是时候为孩子做个顶层设计,有愿景,有规划,接地气,接实际。

  长辈们说:做回父母,你的人生才是完美的。生儿育女的过程,有彷徨,有忙乱,有争执,有悔恨,有各种始料不及,有各种身心俱疲,有各种赤裸裸的怒其不争,还有各种沉甸甸的诚惶诚恐。或许就是如此,我的脑海里会时不时地蹦出一种想法,大儿子如果可以像游戏那般,重新载入,流程再造,成长重组多好。当然,存在就是一种合理,虽然也会有各种遗憾,或者说和自己想象的不太一样。在这个过程中,妻是最大的功臣,十月怀胎的辛苦与漫长、顺产分娩时撕心裂肺的痛、诸多为人母的担忧与焦虑、完全无法好好睡上一觉所造成的极度疲劳、几乎没有自己一片独立的空间等等,等等。在这里,我向妻子说声:亲爱的,您不易,辛苦了!

  某种意义上说,孩子是夫妻关系的一种牵连和重塑,是父母生命的一种延续和扩展,是灵魂的网络经纬,有真情的融会贯通。血脉相连的人间真情和血浓于水的世上天伦,永远是人生的最大财富,一辈子最简单有力、且有事实讲根据的存在感。尽管青春的执拗和年少的顽皮不断,但是看着一天比一天长大的礼貌而健壮的小伙子,心中有时候还是有各种自然而然的自豪心性和傲娇质感。对于小儿子,每天回到家他扑上来抱住腿要抱抱亲亲的那股冲劲和亲昵、叫爸爸的那种干脆利落还有那种天真无邪放肆的笑声,让我每天一到下班时间就想往家赶的冲动感与日俱增。

  人生自然免不了各种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但同样地还有不尽长江滚滚来。对于家庭,百岁老人杨绛先生说,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而我对于家庭,就像我之前的文字所述,我们要求的不多。我这一辈子最大的幸运和幸福,就是我们在这个异地他乡有个十口之家。在细处,尽管作为父母,我们有各种期望,我们依然也有希望他去帮忙完成的期待。但是,对于孩子的未来,或许,健康的体魄,快乐地生活,顺利的命运,自然的天伦,如此足矣。而于我,再为人父,也是时候以此再出发,再做一篇人生大文章。

  2018314日星期三上午草就于鹭岛云顶山麓黄厝海滨 424日上午修改于鹭岛云顶山麓黄厝海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