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黛玉进贾府8: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和曹寅到底有多少共同点?

 金色年华554 2018-04-24

列位看官,昨天我们谈到在林如海的身上映射着很多曹家特别是曹寅的影子,而且,林如海也深受皇帝的信赖,钦点他兼任“巡盐御史”这一肥缺,那么,何以见得皇帝对他就那么信任呢?林如海和曹家特别是曹寅到底有哪些共同点呢?

其实,在《红楼梦》第二回林如海的简介中,已经说得很明白了,首先,是皇帝钦点了一个正当着“兰台寺大夫”的探花去兼任一个官品只有七品的“巡盐御史”,在之前我们也说过,“巡盐御史”职位虽低,但权力很大,是个肥缺,而且又是皇帝钦点,足以见皇帝对林如海的重视。

其次,从皇帝对林家的态度来分析,《红楼梦》中说,林家也是功臣出身,列侯爵位,本来只应三代袭爵,可皇帝念其功劳,让林家再袭一代,也就是林如海的父亲,这也足以说明皇帝对林家的信任。

到林如海这一代,只有通过科举考试了,作为功臣之后的林如海没有像贾府的公子少爷那么堕落,表现得非常出色,得中探花,这说明林如海确实满腹经纶,很有才华,要知道,探花是科举考试中的第三名啊!

《红楼梦》对林家的评价是“虽系世禄之家,却是书香之族”,林如海又是探花,可见其学问精深,由于膝下无子,只有黛玉,又“见他生得聪明俊秀,也欲使他识几个字”,黛玉从小深得父亲的教养。

在此之前,笔者曾对“林黛玉进贾府”做了详细的文本分析,可见,黛玉的知书达理,来源于其父的教诲,通过《红楼梦》后面的故事情节,我们也可以判断出,林黛玉的诗词才华,之所以能在大观园群芳之中当属第一,也来源于其父幼时的教诲。

我们再来看看曹寅的生平,此人精通诗词、戏曲和书法,而且家中藏书丰富,是康熙一朝的名臣,曾经主编过《全唐诗》《佩文韵府》,这两部书都是奉旨督办,也就是说,这两部书的出版,是国家项目。

列位看官知道,康熙的“文治武功”都是非常辉煌的,所以才称之为“千古一帝”,康熙一朝的“文治”项目非常多,最著名的当属《古今图书集成》和《康熙字典》,不过,《全唐诗》和《佩文韵府》也是非常知名的,对后世影响也非常深远,康熙能将此事交由曹寅负责,也足见其信任程度。

除此之外,曹寅还写了《楝亭诗钞》八卷、《诗钞别集》四卷、《词钞》一卷、《词钞别集》一卷、《文钞》一卷,可见,曹寅还是一位文学家,同时,曹寅家中的文化氛围也非常浓厚,这才锻造出曹雪芹嘛!

可见,林如海与曹寅都是才华横溢的“文人”,在这一点上二人又有交集了,综合昨天文章的论述,林如海与曹家有许多共同点,所办的差事中,都做过管理“盐务”的差事;所任官职里,管理“盐务”都是兼任;都是皇帝的心腹和眼线(也就是说都是特务);职权范围都是搞监督的;而且还都是“文人”,林如海的身上确实映射着曹寅的影子啊!

但是,从《红楼梦》的文本推断,二人虽有交集,但在二人皆为“文人”这一点上,笔者认为,二人的目的或许不同,那么,曹寅的这个“文人”和林如海的这个“文人”,究竟有什么区别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