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的粮食革命已经蓄势待发

 我爱你文摘 2018-04-24

中国的粮食革命已经蓄势待发

一个被搅动的市场

中国正在经历一个消费习惯和供应链转型的动荡时期。整个国家拥有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但只有5%至7%的耕地。资源稀缺和人口增长将农业革命推上了国家关注的重要议程。

Pew全球态度调查项目(PewGlobal Attitude Survey)显示,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丑闻动摇了中国消费者对食品供应链的信心,71%的人口对食品安全表达了严重担忧。很多一线城市居民开始寻求有机食品和进口食品作为解决方案。中国食品品牌则正在寻求新的方式来吸引年轻消费者。所有这些迫在眉睫的因素为创业者提供了一个充满机遇的市场。

一个渴望农业和食品革命的政府

为了促进农业创新和遏制与食品污染,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来孵化相关技术。

在全国各地,政府建立了260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作为研发试点和技术展示。项目包含从植物和动物育种计划到精密农业和节水型农业等各个领域。同时,这些园区也会向创业者提供资助。

顶尖农业大学为学生和校友的项目提供资助和工作空间,例如Cyb-Bot,一家机器人及自动化公司从中国农业大学基金获得了投资。一些校际的农业科技创业项目也让学生能够展示项目、获取资助。

无疑政府已经在全力以赴地为农业创新和创业创造技术条件,也已经认识到,有必要进一步让这些技术能够商业化,切实转化为有意义的农业、食品相关的事业。

农业和食品行业的创业者正潜伏于中国巨大的造梦工厂中

根据UHY International的报告,每天有4000个创业团队成立。拥有政府支持的风投仅在2015年就筹集了2310亿美元,其中投资科技企业的孵化器数量已经上升到1500家,并在持续不断的增长中。

农业和食品公司只占这些创业团队的一小部分,其中成功案例主要为打通线上、线下的O2O公司,例如饿了么(B2C外卖电商,估值45亿美元)和美菜(B2B农产品电商,估值20亿美元)。

新兴的食品品牌正在引领中国消费升级的趋势,消费者对安全、健康产品的关注已经吸引到了投资人的关注。例如线上沙拉外卖品牌甜心摇滚沙拉从竞技创投和华映资本处募集了A轮投资。冷榨果汁品牌HeyJuice则获得了中国著名女演员杨颖的投资。

还有些创业团队正在为食品安全和食物浪费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城市农业系统、厨余回收设备和水净化技术等。这些拥有愿景的创业团队尽管才刚刚起步,但有些已经初露锋芒。

投资人正陆续进入农业和食品领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资本家和商业领袖对农业和食品项目表现出了兴趣。

达晨创投是第一批在中国关注该类项目的投资人之一,他们投资了家禽供应商福建圣农和江西煌上煌。红杉资本和新希望则完成了对奥科美的A轮投资,这是一家创立于北京的农场数字化管理平台。

总体而言,中国的农业和食品投资速度还没有跟上世界其他地区的步伐。但会逐渐增长,有两个主要原因:

首先,互联网和移动技术领域的溢价估值正在鼓励更多的风险投资人拓展视野寻找被低估的项目。农业和食品领域中有诸多这样的项目机会,例如奥科美。

其次,全球对这一领域的投资在2015年已经迅速增长到46亿美元。如果全球趋势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方向提供了暗示,农业和食品行业很可能成为下一个风投的投资目标。

为什么中国还没有一个颠覆性的农业、食品独角兽?还缺少些什么?

一个健康的创业生态系统需要投资人,创业团队,导师和持鼓励态度的政府。农业和食品的创新也需要这些条件。

投资方面,当资本汇聚,农业和食品领域的种子轮投资和发展阶段融资更需要被鼓励和促进。绝大多数投资失败发生在100万美元到5000万美元之间的发展阶段。如果更多的投资人能为初创食品公司的早期阶段和后续阶段制定系统性战略,一个更有活力的市场将会显现。

由Horizons Ventures和Bill and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等大公司领投的ImpossibleFoods震惊了世界,然而中国还没有出现这样发展最前沿农业和食品技术的创业团队。应鼓励创业者和学生从需求层面出发开展技术革新、深入听取市场意见,并准备好大胆地预见、承受美好愿景所带来的风险。

Bits x Bites正是一个立足于中国、投身食品创业教育、致力于促进创业者和投资人社群的角色。

中国食品相关的挑战迫在眉睫。创建一个致力于为这个领域提供解决方案的加速器/风投平台是不可或缺的一步 。适应市场需求并且应用可持续商业模式的创业者将获得回报。如果有潜力的创业团队得到了恰当的支持,消费者、农民、零售商、投资人和所有关心地球生态系统的人都将从中获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