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刻意练习——从新手到高手

 阿秋816 2018-04-24

听课要怀着理性的、批判的、怀疑的、独立思考的、批判性思维的一个精神听混沌大学的课。

如果我给你讲了一个道理没有告诉你这个道理是如何证明出来的,那是我的错。

如果我告诉你一个道理,没有告诉你这个道理在现实生活中的方法论,那是我的错。

如果我告诉你一个道理和方法论,却没有告诉你其他人是如何去应用这个道理和方法论的,还是我的错,我们就是用这样高的要求要求自己来讲和你来听。

如果学了一个道理和方法论,但是看不到身边有什么人在运用,那么这个道理和方法论还是进不到你的大脑中去的。

每节课给你介绍思维模型都是独立的,但是整体停下来会是连贯的。

无论是什么样的职业,业余的人一定干不过职业的人。

为什么学习了那么多依然没有什么卵用,为什么学习都变成一种生活习惯还不能从业余变成专业的?

人类只有发明了发明的方法之后才能快速发展,我们只有学习了学习的方法之后才能成为高手。

学习背后是有理论的。

《穷查理宝典》————多元思维模型。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刻意练习,为了提高能力而被刻意设计出来的练习。学习是需要来设计的。

研究表明,一旦动作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即使再多练习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就好像你的开车达成自动化的程度时,20年的司机可能就没五六年驾龄的司机水平高,同样的一个20年经验的医生可能没有五六年经验的新医生水平高,因为他们自动化了麻木了也就早早的停止了进步。

中国运动员训练的下底传中把运动员练废了,倒背如流把好学生练废了。

倒背如流把好学生练废了。倒背如流到了表演的程度,一旦到了舒适区,赶紧往前走,去学习更高级的东西。

一旦你把某个动作练成了自动化的程度,这个动作就成了你的舒适区,你这时候一定要跳出你的舒适区,进入到你的伸展区,练习新动作,练习更高级的动作。并不是学的东西越多越好,也并不是学习的时间越长越好。

千万不要做舒适区里炫技的小猴子。

刻意练习的方法论我总结了3条:(超过3条就不能叫方法论了,太复杂了)

1 创建模型。

这是刻意练习的最最重要的方法论。刻意练习的主要目的是创建有效的心理表征。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高手在训练的时候训练什么?什么东西使得职业和业余区别出来,高手在练习的是套路。专业人士在训练的时候训练的是套路。人们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绝非是零散的信息和随意的动作,业余的人总是在重复这些信息和动作,他们希望随着练习的时间多了水平会提高,但是这些信息和动作背后,有一些固定的结构,这个结构就叫做套路。高手从信息里看到的是套路,把套路拿出来练,这就是高手和一般人最大的区别。

围棋的高手99%的时间在记定式,业余选手只想着不停的下不停的下指望能够获得高水平;

编程的高手在记算法,律师在学习案例。数学家在学习公式,科学家在学习定律,他们都在学习里边的结构,而业余选手只是在学习零散的信息。

业余选手学习信息,高手学习信息里边的结构。

电影中对桥段(套路)的研究使得电影创作从随意变得专业。

广告文案和商业模式都是有桥段的,普通人只看到了结果,而高手看到的是背后的套路

套路在不同领域有不同叫法,例如影视中叫桥段,商业和研究中叫模式等。

电影生产的模式:桥段。

离婚的模式:是不是夫妻双方蔑视对方。夫妻之间相互鄙视是离婚的第一大征兆。婚姻专家跟夫妻聊天十分钟就能分辨出来2个人几年后会不会离婚,因为婚姻专家脑子里也有看的套路,而普通人看的只是信息。想去一个优秀的地方去学习,千万要带上另一半。夫妻双方共同提高是家庭幸福的保证。

团队合作的模式:团队里的人发言时间是否平均。不用太看内容只用看发言时间,平均的合作会长远。

撒谎的模式:瞳孔是否放大。

看一个人工作是不是有前途:看这个团队有没有方法论。例如“得到”出了自己的《品控手册》,对于每天的60秒钟语音他是有自己的方法论的,得到的每一篇文章也是有自己的方法论的,多长时间,什么样的开场,镜头要怎么样对准等,他们研究下来发现只有清单体是适合传播的因为看起来很有逻辑。所以得到从有一帮靠兴趣靠才华的自媒体群脱颖而出,成为一个专业的这样的一个团队。你有没有这样的方法论,从个人走不向团队最大的障碍是不是就是没有一个方法论。

学而思的套路:创始人讲课不是一流的,他把精力放在了后台研究课程开发体系,在做课程课件的研发。有三百多人的团队在做课程课件的研发。把每一个知识点全部提炼出来,每一个知识点他的工具化公式、讨论题目例题全部整理出来,他还提炼出来这个知识点我应该如何来讲课能够让七八岁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来听,所以很多依靠名师起步的培训班因为名师的离开而衰落但是学而思靠自己的一套方法论能把不那么优秀的老师也变得优秀,最终上市。创始人张邦鑫是在找背后的那个方法论,

如果你每天都给自己做一个要做事情的清单(to do list),然后一件件每天去做,那么你这一辈子也就了了了,重复重复,自动化麻木了,你完全没有考虑你做的这个事情背后的方法论是什么?高手一定回去看to do list(每日事情清单)的底层逻辑和方法论是什么,把那个提炼出来。

刻意练习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发现和创建专业领域背后的模型,这是普通人和高手绝顶不一样的地方。

同样一份工作,如果你不去思考这个工作背后的模式模型方法论,即使你做了20年,你也只是重复了第一年而已。

所以不要认为通过重复的工作试图认为能够建立起你的知识,绝无可能,重复的日常经验,绝无可能建立你的知识。必须在你理性思考的情况下,找到这些经验背后的那个东西,磨炼那个东西才是成功的关键。

对于脑力工作者来说,水平高低在于您能熟练掌握以及熟练运用的的套路的多少。

你能熟练掌握的套路越多,熟练运用的套路越多,你就越是高手,如果你脑子里全都是信息,没有什么套路,那么你一生就是一个普通的人。

2 刻意练习。

中国的“以赛代练毁”了中国球员的基本功。不是做了就算练习了基本功的,基本功是要从做的事情中提炼出来专门来练的,那个基本功就是模型模式方法论的练习。

专项训练比比赛重要的多。不是比赛让你的水平提高,而是你的基本功的专项训练让你的水平提高。

美国高水平橄榄运动员只有1%的时间用于队内比赛,其他时间都在针对特殊技术动作的基础训练。99%的时间在训练这个运动过程中的一些基本功。把每一个动作练习,生怕自己在舒适区里变成自动化了,专业动作练强了,比赛应用起来的时候实力就高了,只有1%的时间在比赛。

研究表明,棋手用来记定式和打棋谱所花的时间,而不是与对手对弈所花的时间,是棋手水平高低唯一重要的指示符。对套路对基本功、思维模式的训练本身远远重于你去做吧去做吧去做吧,只知道去做去做去做你就变成了一只只知道点头的无脑小鸡。一生都在重复你第一年所学的东西,一生一世再也没有进步。成功=核心算法*大量动作——老喻。

MBA教学的抓手是案例教学;

如果一个学科你找不到一个抓手,只是一个一个的案例去教,那么本身这个学科就不成立,不可教。

什么时候你找到了创新教育的抓手,然后带着学生一个一个的去学习,练习这个基本功,把它掌握下来,这个学科宣告成立。

3 及时反馈。

为什么世界冠军都成为了第一了还需要教练?这些人的水平远远高于教练。

教练的第一作用是,在训练中以旁观者的身份提供及时反馈。

往往我们陷入到自己的情境中是看不到问题的。

一个人深处一个体系当中,即使这个体系犯错了他看不出来。

在刻意练习中,在有即时反馈的情况下,一个人的进步速度是非常之快的,

换句话说,如果你想在某个专业领域做训练,私教是非常重要的,找一个教练或者老师对你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这是方法论的问题并不是什么道德方面的问题。

刻意练习的最高套路是将套路“内化”到大脑中,错误的练习危害极大。但是如果没有反馈大脑是识别不出来正确还是错误的。错误的练习方法练习久了也会内化到你的头脑中,无法消除,这你就知道即时反馈的作用有多大了,

神经学专家研究人是怎么掌握一项技能的,不同区域神经元如果经常被一起激发,它们最终就会被连在一起,于是,不同技能在人的大脑中形成了不同的网络结构(tdl:学习一个尽可能多的调动感官学习)。换句话说,你学没学会某个技能,要看这个技能是否长在了你的脑子里去。只有这个技能长在了你的脑子里去,你才叫练出来了。

高手和普通人的本质区别:高手和普通人脑子是不一样的,高手拥有长期正确训练所获得的特殊脑神经结构。 不是先天不一样,而是后天通过刻意练习之后你的脑神经网络变得不一样了。

刻意练习其他注意事项:

1 永远不要停留在舒适区。如果一个故事你重复讲,你就变成了表演,在炫技而已。

2 学以致用才是有效学习。

3 请教练或者导师很有帮助。

李善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