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清老照片 再现河南百姓真实生活

 牛屋弹琴 2018-04-24
图片
晚清一名老太太带着孩子,围观外国人到来。法国铁路工程师约瑟夫·斯卡别克 (1879-1961) ,1906年-1909年间在河南工作,这一段时期内,他用自己的照相机拍摄了当地的民风民俗,展现了晚清河南的社会风貌,难得一见。 (来自:小历史)
图片
坐马车抱着孩子出门的妇女。1903年12月11日,清政府与法国比利时联合企业签署合同,由该企业修筑从开封府(开封)至河南府(洛阳)的铁路建设工程——汴洛铁路。工程于1905年开工,1906年,27岁的约瑟夫被法国铁路工程公司派往河南省监督这段铁路工程的建设。 (来自:小历史)
图片
约瑟夫与翻译谢钦敬(Xie Qinjing,音译)合影。河南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汴洛铁路所经过的地区历史悠久,富有考古价值,也有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这让约瑟夫很着迷,他工作之余在铁路线附近拍摄了许多今天看来弥足珍贵的影像资料。 (来自:小历史)
图片
1907年2月,河南百姓好奇地围观约瑟夫拍照。在晚清的农村地区百姓眼里,拍照绝对是新鲜玩意,甚至是有点可怕的新鲜玩意,他们会认为照相机是“摄魂机”。 (来自:小历史)
图片
1908年10月,汴洛铁路上的工程师、翻译以及警卫。照片上有一行字,内容为:“汴洛铁路第四段平水弹压幕宾护勇合影”。这些警卫专门用来保护参与筑路工程的外国人。 (来自:小历史)
图片
妇女踮着小脚出门。1909年12月,全长183公里的汴洛铁路竣工通车。民国时期,这段铁路向东西方向展筑,即陇海铁路。如今,汴洛铁路已经左右延伸到从中国的东部海岸到西部边境的哈萨克斯坦。 (来自:小历史)
图片
1907年2月,春节,百姓打鼓欢庆。也许这样的场景更有传统的风韵,但小编却觉得根本不值得回味,甚至称得上不忍直视。一时的欢笑,难掩多灾多难的事实。历次的旱灾水灾,河南都首当其冲。当然,这也早就了最勤劳、最有韧性的百姓。 (来自:小历史)
图片
骑驴赶庙会的妇女。 (来自:小历史)
图片
开封的一座城门。清朝时候,河南的省治在开封,其地位高过郑州,进入民国依然如此。到了新中国成立多年之后的1954年10月,河南省会才由开封市西迁至郑州市。 (来自:小历史)
图片
洛河边的村庄。数千年来,洛河灌溉了两岸大片的农田,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用很大。洛河与黄河交汇的地区被称为“河洛地区”,通常我们说中原是华夏文明发祥地,具体来说就是指这一地区。 (来自:小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