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兴危机:职场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金麟167 2018-04-24

专注职场、心理与财商

更有一群上进积极的小伙伴

一起分享一起成长

一起活出自信美丽的自己

文|赵晓璃

微信公众号|璃语职美人(crystal_words)


写在前面的话:


最近这段时间,相信很多人都已经被一则新闻刷屏了,那就是“美国对中兴执行出口禁令”。

 

事实上,通信行业这几年一直在走下坡路。

 

随着中兴事件的兴起,很多人不免忧心忡忡:有人在担心第二天是否还能有个班可以上,有人从他人的故事里窥见了一丝危机和不安。

 

不知从何时开始,职场再也不复一份工作干到退休的安稳,转而像一只高速运转的齿轮,带着不可抵挡的气势,进行着残酷的优胜劣汰。

 

很多人席卷其中,有人试图发出一丝半点的声音,却迅速被时代的浪潮淹没。

 

一切看似风平浪静,但又险象丛生。


     一、未来,很多人将无工可打!


早在几年前,当阿里、微博、滴滴等兴起的时候,没有人能够预想到,互联网会对今天的职场产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记得几年前就曾经看过相关的分析文章,里面指出:未来,我们每个人或要面临一个无法逆转的归宿,那就是无工可打。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因为未来,传统企业或组织的寿命会越来越短;而与之对应的,是延迟退休年龄等政策,也就意味着,每个人的职业生涯时间将越来越长。

 

《财富》曾经对不同企业的平均寿命做过统计,结果如下:

 

全球“500强”:40-50岁;

 

跨国公司:11-12岁;

 

中国集团企业:7-8岁;

 

中国中小企业:3-4岁;

 

......

 

我有个朋友K几年前从一家知名咨询公司辞职出来的时候就告诉我,她刚开始在咨询公司给企业做战略规划差不多都是5年10年的时间跨度,而在她辞职之前,能够做一份3年清晰的企业战略的,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因此,任何人在进入一家企业之前,就不得不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假设这个行业衰落了、企业倒闭了,我还可以去哪儿?我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这几年来,随着互联网平台的普及,倒下去的传统企业不计其数,按照一家好一点儿的企业平均存活8年计算,假设未来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从22岁开始到70岁结束总共48年,假设每一份工作都能做满8年,这个人至少也要跳6次槽!

 

问题在于,到了人生后半段(40岁以上),如果这个人没有做过高管,没有在一个领域内做到专家级别,又有哪家企业愿意接受这样的高龄员工?!

 

这也就意味着,未来,很多人都将面临着无工可打的困境!


二、中年危机的推手:去中层化!

为什么近几年“中年危机”会一而再再而三涌入我们的眼帘,甚至一度成为受人瞩目的新闻?

 

这和很多单位或组织的“去中层化”策略不无关联。

 

什么是“去中层化?”

 

简单来说,就是只留基层和高层,具体表现在:有些企业将岗位合并,有些甚至连岗位职责描述都取消了,等等。

 

举个例子来说。

 

比如一家企业项目部人员架构是这样的:


有了相应的岗位设置,那么薪资肯定需要有所体现的。

 

假设岗位待遇如下:项目总监年薪50万,项目主管年薪30万,项目专员平均年薪12万/人。

 

则按照传统部门架构和人员设置,项目部人员光薪资部分的开支则高达116万/年。


此时,该行业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项目有时多有时少,这笔支出慢慢成为企业高额负担,为了更好地应对变化,公司在人员结构上实行“去中心化”:取缔项目主管这一中层职位,设置四名项目专员,再根据不同的项目进行内部竞聘项目负责人制度,也就意味着,任何人都有可能变成某个项目的负责人,等项目结束,这个职位的使命也随之结束。

 

同时,项目专员及负责人的薪资一律和项目收益挂钩,根据测算,在行情好的时候,普通项目专员人均年薪能将至10万,项目负责人年薪15万,项目总监年薪基本没有太大变动:如此一来,项目部人员薪资部分的开支则调整为95万,节省了21万元开支,降幅为18%。


由此可见,“去中层化”会让企业人员架构更为扁平化,有利于企业去除冗余、焕发内部活力、快速适应变化。

 

但对于员工而言,一旦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行“去中层化”,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利好消息:因为高层通常是让人难以企及的精英人士,往往是一流大学毕业、留过洋、在世界500强企业负责过重大项目、经验丰富,通常是公司不惜重金挖过来的行业顶尖人才;而高层以下没有中层职位,普通员工的晋升则更为艰难。

 

对个人而言,去中层化将会导致一个更致命的问题:那就是随着等级的减少,同样的职位做的工作量明显增加,而个人精力则被稀释的权利和更多的义务所消耗,很难持续在一个领域上保持专注,长此以往势必削弱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那么,谁在“去中层化”改革中处于最为不利的地位呢?

 

答案恰恰是:企业里的中年人。

 

中年人往往在企业工作多年,不论体力脑力还是精力都无法和年轻人媲美,由于长期感受到的压抑与不公,有人开始心灰意冷,逐渐成为“职场老油条”,没有什么本事要求倒是不少,这些人成为各大危机中公司的首要裁员对象;还有一部分也挺优秀,并做到了中层岗位,但在“去中层化”的大势所趋下,企业宁愿砍掉10个不温不火的中层,用这个钱重新聘请1位业内顶尖专家,而从创造的收益来看,后者明显优于前者。 


三、职场没有救世主,

但有两样东西可以救你


1、在某个领域的深度与专业度,可助你打造“个人品牌”

 

Linkedin联合创始人Reid Hoffman曾经提出过“联盟”的概念,即:未来的职业不再是雇佣关系,而是互相投资的关系;企业和员工双方为了共同的使命和目标,互相在对方身上投资。

 

为什么不再是雇佣关系了呢?

 

你从阿里、滴滴、美团等互联网平台的兴起就不难看出:阿里自己没有货,它是一个交易平台,里面入驻了很多商家,消费者则直接通过这个交易平台给商家下订单;滴滴本身没有车也没有司机,但它是一个打车软件,如果你有车也愿意利用业余时间拉人赚外快,完全可以在那里注册,客户则直接通过平台下单;美团本身没有东西,但它也是一个平台,入驻了很多吃喝玩乐的商家,客户想要吃喝玩乐,则直接可以通过美团下单,等等。

 

你会发现,阿里和平台上的商家、滴滴和注册的司机、美团和各商家等实则都是合作关系:这里面根本不存在雇佣关系,你从来不曾听说滴滴会和平台上注册的司机签订劳动合同甚至要为他们买社保吧!


 

对于个人而言,也有类似的平台让你拓展收入渠道。

 

例如,如果你是一名医生,可以入驻相关的在线医疗平台,给病人解答困惑,为平台引流,同时获取一定的收益;如果你是一名颇有经验和资历的心理咨询师,也可以入驻相关的在线心理服务平台,给那里的用户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如果你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更可以入驻一些知识服务类型的平台,让需要的用户找到你进行一对一的付费服务。

 

这里面,各类互联网平台或APP就相当于“美团”,而入驻的专家就相当于美团上的各类商家,只不过在行提供的不是有形的产品,而是无形的知识服务。

 

而此类知识型APP与各类专家的关系,就是典型的合作关系,而非雇佣关系。

 

因此,如果你能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则会有很多平台找你谈合作,这就是所谓的“个人品牌”。

 

而一旦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品牌,你就是一家流动的企业,再也不用被外界的市场环境所牵制了。


2、野心不能成就的,爱好可以

 

对很多普通人而言,在这个时代是不是就注定暗无天日了呢?

 

并非如此。

 

有些职场人白天做着自己的工作,利用休息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从而获得了一定的成就:如在娘子关发电厂上班的刘慈欣,后来写出了时下大热的科幻小说《三体》;在公安机关任职的法医秦明,后来写出了《失语者》等一系列著作;再往前追溯,国外有个保险职员叫卡夫卡,后来创作出《变形记》等一系列精彩小说。

 

根据前文分析,如今大多数普通人想要在职场中谋求职位上的晋升只会越来越难,那么,不妨培养一份自己的爱好,未来或许能够救你。

 

事实上,当今时代已经进入了“全民创业”的时代:有可能你身边不起眼的张三李四,就是某个平台的流量大V,他们早已实现了不需要上班,在家捯饬些爱好就能活得不错的生活,成为了羡煞旁人的“逆袭者”。

 

这些逆袭者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好奇心和创造力强,往往是很有想法与创意的一类人。



他们有的文笔不错,慢慢成为了自由撰稿人;有的文笔不好但富有表现力和活力,总能想到不错的创意,通过拍摄好玩的视频也能吸引足够的流量,最终完成商业变现。

 

我就知道这么一个超级厉害的普通人:她和其他人没什么不同,大龄未婚,喜欢养猫,后来她慢慢摸索出了自己猫的性格,于是经常拍一些猫的视频,配上呆萌的台词和配音,让人忍俊不禁。

 

没错,就靠“拍猫片”,她在某视频平台上粉丝几百万,一个月只要在某一条视频中植入一条广告,就抵得上很多人几年上班的收入。

 

这种创业方式说起来并没有那么玄乎:那就是,利用你自己的特点与创意,找到适合的平台,通过相应的输出方式吸粉,等达到一定的流量之后,自然会有商家找到你,从而达到变现的目的。

 

而这种,其实就是时下火热的“内容创业。”


和传统创业不同的是,内容创业不需要太多的资金投入,也无需承担高昂的物质成本,但它对个人的创造力、学习力及毅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你会发现,做一条15秒的视频或者写一篇三千字的原创文章或许并不难,难的是一年、两年、三年甚至常年进行持续输出,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的创造才能会一次次被激发、被强化,最终形成强大的势能,从而脱颖而出。


四、时不我待,改变要趁早!

 

最后,我想引用一段话结束今天的文章——

 

这世上,有天赋的局限,有命运的束缚,这世上,也有很多我们做不到的事。可是,你若不去push,你又如何知道自己到底可以走多远呢?


一边是社会经济的层层压力;一边是技术爆炸,迭代飞速,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而在每一个时代,每一个阶层,都有人在选择尽力成为最好的自己。


以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