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懂得放手的父母,养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小酌千年 2018-04-24


妈妈对孩子的骨血之亲,没有什么能替代,当妈妈后,心里眼里就只有孩子,想每分每秒记录他成长的瞬间。


各位妈妈,如果给你一天假期,让你放下孩子,忘掉家庭,拥有一天完完全全只属于自己的时间,去做任何当妈妈时想做却没有时间去做的事。


你愿意吗?



之前看到一个广告片:


记录一个妈妈从怀孕到生孩子的过程。


从怀胎十月到孩子咿咿呀呀,做营养餐、哄孩子吃 饭、陪孩子玩耍、等孩子睡觉,每分每秒都和孩子待在一起,完全没有自己的私人空间,等老公和孩子睡了才能挤出一点时间回复朋友的邀约。



生日的时候,老公问她有什么生日愿望,她的愿望是:“我想要放假,一天不当妈妈。”


老公欣然接受了这个愿望,答应自己带一天孩子,并且做好约定:一整天我不会给你打电话,你也不许打电话查岗,享受自己的时间就好了。她还是不放心:有什么事一定要打给我,孩子离不开我的。



于是,她像重获新生一样,开始了自己的一天,她开车到处散心,去做spa,去高档西餐厅就餐,夜晚一个人在星级酒店休息。只是她在这个过程中,总是不断翻看手机,不停发消息:


“你有乖乖让爸爸帮你洗澡吗?”

“你有乖乖喝奶吗?”

“你有乖乖睡觉吗?”


她翻来覆去,寝食难安。



于是,她最终没有完整度过这一天,连夜从酒店驱车匆忙赶回了家,结束了这一天。

回到家时,她看到孩子和爸爸在已经安然睡着了。



这一整天本应该是她的悠闲假期,可是却被她过的兵荒马乱。


她预想中终于大松一口气去享受生活的场景并没有出现,她的心没有跟着她的身体外出,而是时时刻刻悬在家里的孩子身上。


反而是老公,遵守了约定,在照顾孩子的一天里没有出现什么状况也没有打电话打扰她,孩子吃饭、洗澡、睡觉像往常一样。


有时候,不是孩子离不开你,而是你离不开孩子!


1

在这个父母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的时代,多数父母明白了要想孩子健康长大,不光要父母物质上的满足,还要精神上的时刻参与与陪伴


同事说起孩子开始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她从前一天就开始紧张,为孩子准备书包,备好新衣服。到了第二天正式开学,她像唐僧一样叮嘱孩子:“宝宝,这是你第一天上学,学校和幼儿园不一样,那里会有严厉的老师和很多小朋友,到了学校会看不到妈妈。你上课要认真听讲,要多交朋友,乖乖听老师的话,听见了吗?”


小宝听完点点头,就开始催妈妈把他送学校,怕第一天上学就迟到。


“迟到了,老师会生气的!”


同事听了心咯噔一下,脑子里就开始幻想小宝被老师批评的画面,忧心忡忡的把小宝终于送进了新校园,一步三回头才去上班。


她一整天都心神不宁的,一直盯着手机看,要么就是转头问我,“也不知道小宝上学第一天会怎么样?”


“他上课要是听不懂老师批评他怎么办?”


“小宝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会不会有人欺负他?”


“学校的饭他吃不习惯,我不喂他他吃不下去怎么办?”


她就像祥林嫂念叨了一整天,工作都快进行不下去,下班时间刚到,就扛起包跑去学校接孩子了。


只是后来她告诉我,她一整天惴惴不安为小宝设计的场景都没有发生,当她看到小宝背着书包和刚交的小朋友玩玩闹闹从学校出来跑向她的时候,她甚至有些失落。


“原来小宝也不是离不开我啊。”


2


大学的时候,同宿舍舍友从中国非常南方的城市来到北方上学,她的性格就像只小鸟,每天都快乐自由。


但是她告诉我,她以前不是这样的,高中之前的日子每天都过得非常压抑,从小到大她没有离开过家一天,与妈妈朝夕相对,妈妈为她打点好一切,上学的时候每天要回家吃饭,放学就得立刻回家盯着她写作业,到了高中出去玩要汇报,失去很多与朋友挥洒青春的机会。甚至为她规划好了以后的人生,考上本市的大学,结婚生子,就这么过一辈子。


她不甘心,于是用了常人十倍百倍的努力,考上了北方一所有名的大学。


“每天激励着我的,就是幻想离开妈妈的日子是什么样的。”她的梦想坚定又简单,拿着行李上飞机的那刻,她的心早就飞了,可是她的妈妈看着她不停流眼泪,哭得非常悲伤。


“我知道我这样会让妈妈伤心,但是我不走,痛苦的就会是我自己。”



于是,我们不妨思考一下,孩子真的离不开我们吗?


我们以为的时刻陪伴是孩子真正需要的陪伴吗?


3


高质量陪伴不是低质量陪着


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对于3-11岁的孩子,父母参与度过低的陪伴,反而会给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


比如孩子在玩积木,你在玩手机,你以为这是在尽职尽责的陪伴,其实不然, 孩子并没有从父母这里得到对他玩积木这件事的反馈,父母只是简单的陪孩子待在一个空间,这就是参与度过低的无效陪伴。这种陪伴不但不会让孩子产生幸福感,反而会有一种被家长监视着玩游戏的压力。孩子的内心是脆弱的,如果家长对孩子正在做的事不表示认同和回应,他会觉得被冷落,久而久之产生压抑感。


积极回应,与孩子多互动,哪怕工作过忙,陪伴时间不够多,也会和孩子建立流动的爱,把低质量的陪着变成高质量的陪伴。


孩子不是附属品,孩子会厌烦

总有人说,我们中国的孩子不够独立,从小就像小皇帝和小公主一样宠着,吃不了苦。但是有没有人想过,正是由于中国家长惯性的大包大揽,才使孩子形成了这种依赖模式。


上学书包太重妈妈主动帮忙背,放学大批家长队伍在学校门口待命车接车送,家长们总以为这是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


但或许有时候,你以为的关怀备至,其实只感动了自己。


孩子不是家长自我感动表现关爱的附属品,当孩子方方面面都被无微不至的关心挤压时,孩子只会感到厌烦,你也会因为孩子的不理解感到委屈和心累。


适当留白,给孩子独立成长的空间

教育学中有一句著名的话:我看到的东西我忘记了,我背过的东西也忘记了,只有我亲身经历的事情,我才能学到自己心里。


孩子第一次摔倒,你立刻扶他起来又揉又抱,他就会忘记在哪里摔倒。


孩子第一次独自做手工作业,你立刻帮他扫清所有障碍,下一次他还是不会做。


孩子第一次出远门,你怕他走丢立刻收拾行李陪他一起去,他就永远学不会自己飞翔。


有时候不是孩子不独立离不开妈妈,根本就是妈妈离不开孩子!



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文章:


-1岁,你在我肚子里。我抚摸着高高隆起的肚皮,感受你在我肚子里拳打脚踢的胎动。


0岁,你出生了。粉红色的你嚎啕大哭着从我的身体里被拎出来。第一次见面,我竟然感动得有些想掉眼泪。


1岁,记得你第一次叫妈妈,我激动了好几天,恨不得向全世界分享。


3岁,你第一天上幼儿园,我把你送到幼儿园门口,你挥挥手对我说再见。老师说你在幼儿园没有哭,我说宝贝你真棒,心中却有酸溜溜的难舍。


6岁,你上小学第一天回来就宣布:“今天开始我要自己睡,因为我长大了!”我没想过,这是再一次分离的开始。直到后来你会盼着去学校,因为你对我说:“在家真无聊,没有朋友一起玩。”


8岁,你第一次出游没有我陪在身边,我为你准备好书包,嘱咐你一定要注意安全,心急如焚等到校车从郊区开回来,接到你的第一句话却是:“妈妈,原来和小伙伴一起郊游比和爸爸妈妈郊游有趣。”


10岁,你终于适应了小学生活,每天都比昨天长大一点点,懂事一点点,会帮助我做力所能及的事,却再也不会像以前一样抱着我撒娇,我想亲亲你的小脸,最后却只能改为伸手摸摸你毛茸茸的脑袋。


有句话讲:我心安处是吾儿。


妈妈对孩子的骨血之亲,没有什么能替代,当妈妈后,心里眼里就只有孩子,想每分每秒记录他成长的瞬间。孩子每长大一天,就预示着离我们会越来越远,总是想抓住孩子还小的这段时光,让时间慢一点,和孩子更亲近一点。


但孩子总要独自长大,总有一天会离开,就像手中的沙,抓的越紧,越会从指缝溜走,不如学会放手,让孩子自由生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