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父张长信,河北新城人,1903年出生于武术世家。他自幼爱好武术,少年时,与先伯父张长义同时拜河北形意拳名家一马玉堂为师。他勤奋好学,扎实苦练,数年下来,已学得河北形意拳的精髓-五形拳和深厚的下盘功夫。在当时当地比赛中,他已罕见对手。 二十年代初期,他到上海谋生,又练习西洋拳击,曾在多次比赛中获胜,得过不少奖状,在上海已是武术名家。 一次机会来临了。当时中国最负盛名的意拳宗师-王芗斋作客上海授拳。王芗斋是当时武术界的泰山北斗,他选学生十分严格,先父深得王的赏识,被收为入室弟子。从此,先父深悟武术真缔,学就意拳精深功夫。先父与海上名医尤彭熙、韩星桥等人被誉为“四大金刚”,即王的四位最佳弟子。王芗斋以武会友,向无对手;有时亦让先父代他出场,先父每次都取胜对手。 1926年,他在南京担任当时的“中央国术馆”的教官,参加了全国第一次国术比赛,名列前茅。一次一位外号“软牛’’的菲律宾人在上海设擂台。“软牛"先后击败多人,并口出狂言:“'东亚病夫’不堪一击。’’先父愤而上台,一出手,就将其击倒。“软牛”即去请来俄罗斯大力士思可洛夫。这人长得人高马大,虎背熊腰,体重竞达280斤!先父化名张士良上台与之较量,不出数合,思可洛夫就被打趴在台上。此人输了还伸出大拇指,连声道“好,好!" 先父又经王芗斋大师介绍,向传奇人物吴翼翠习拳。吴是六合八法的创始人,他视先父为子,将拳法真谛都传授给了先父。先父又将意拳的内功,化入“六合八法”,使之更加充实。 先父擅长技击,享誉沪上。他亦擅长推手,他一发劲,对手即飞出丈外!先父武德高超,一般练习,从不使人难堪,从不挖苦对手。 1990年,先父溘然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七岁。我们现在怀念他,要将他的高超技艺和武学精神继承下来,发扬中华文化,为创建和谐社会而努力! 六合八法拳王张长信 ctwsw 张长信先生(1902-1990),武技蛮声国内,海外则较少人知,实因其人敦厚,沉默寡言,不求闻达。河北新县人,出身寒微,弱冠之年即与张长义、张长海兄弟三人投形意拳名家马玉堂门下。马玉堂乃华北形意拳名师单刀李存义之高足。张长信自投马氏门,朝夕苦练寝润,深得马氏器重。十七岁时已能揣摩形意拳之精粹,五百斤重之石滚能单手竖之,站三体式桩,上身前后能承受重拳猛击,双臂引气时不畏牙齿龇咬。十九岁时能一口气打形意崩拳八百下,与同辈交手,三五健者视若等闲。 1926年,菲律宾拳师在上海南京路公开设擂比武,扰攘多日竟无人上台应战。张便于某日化名张士良登台与较。孰知出台应战的是一为身重280斤的巨人俄罗斯大力士思可洛夫。此彪形大汉体重拳精,应战经验极之丰富,图以巨鹰搏兔及快速猛攻的老练手法取胜。张以灵活多变的步法与之展开周旋,使敌手拳数度落空。到第五回合,思可洛夫已汗流浃背,气喘如牛。第六回合时,张见思可洛夫身法步法散乱无章,即以双拳猛击其胸;思可洛夫遭连环相击,颓然倒地。不旋踵就地爬起,势如疯虎迎面猛扑。张气定神闲的给他一个龙虎相交,思可洛夫倒地不起。菲律宾拳师不得不双手捧出擂金并撤擂悄然离去。当时由静安寺通往外滩的一路电车上,画张先生大败俄罗斯大力士的大幅画像广告,宣扬了一个多月。 1928年10月,上海武学会朱国福、国禄、张长信、张长义四人赴南京参加国术打擂国考,四人获最高名次。因不忍同门相比,遂不正式交手而以年龄长序定名次,为后人传为美谈。此时张长信经形意名家钱砚堂先生介绍成为意拳宗师王芗斋先生的学生。当时钱有时载沪报端:“夫子之墙高千仞,君既入室且登堂。”张功夫更臻长进,被人誉为王氏四大金刚(韩樵、赵道新、张长信、高振东)之首。 1929年,经张兆东、王芗斋两先生的大力推荐,张更拜六合八法名家吴翼辉先生为师,拳艺更上一层楼。张得王、吴两大宗师历数十年寝淫,尽得其传,深得形意、意拳及六合八法合一之妙谛。 数十年来,张师门下弟子逾万,如国家级别武术教授张文广、温敬铭、蒋浩泉等人皆从其学。张师因材施教,多数习者仅能学得形意拳、八卦拳及搏击散手。众多弟子中得六合八法真髓者仅十余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