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到魔都后第一站该去哪?旅游局局长为您解锁新姿势!

 红翡綠翠 2018-04-24

一场说走就走的

自由行、深度游

已经成为很多潮人生活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爱好自助游的人们来说

到陌生城市的第一落脚点往往都是

旅游服务中心

国际上那些高端大气的服务中心

会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



又或者




等等

……

但身为一个魔都人

你是否能想起

上海的旅游服务中心

长啥样?



什么?就这样?

那可不行!

市旅游局同样觉得不行!

为此


旅游咨询服务中心

为了更好地对标世界著名旅游城市,让海内外游客第一时间感受到“上海服务”。上海市旅游局正在对浦东机场、虹桥机场、外滩、郊野公园、滨江岸线、特色古镇等窗口和景点的20个综合旅游服务中心进行集中改造。


到底会改造成啥样?


最近,小研正在关注市民政局、市住建委、市水务局等12个委办局的大调研,记录下和市民息息相关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今天让我们跟随市旅游局

前往机场、码头、滨江岸线实地调研

如何改进这些未来的“城市会客厅”



第一站:虹桥机场



调研发现:



位于虹桥机场2号航站楼到达大厅的上海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地理位置相当优越,直对着到达大厅的出口处,然而由于灯光以及标识都不够醒目,这个面向海内外旅客的“窗口”显得有些冷落



旅客反映,功能有些单一,服务中心只有一些地图资料的获取无法通过触摸屏了解交通、美食、景点信息



市旅游局局长徐未晚:


确实,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服务中心“服务”的功能没有完全体现出来。未来,除了基本的信息资料提供,手机充电、清洁饮水、轮椅租赁、AED急救设备等都将放入到这个小小的“城市会客厅”里,而且就机场、火车站这样的交通枢纽,我们还会考虑配置小件寄存、旅游交通组合套票等服务内容。



第二站:秦皇岛路码头



调研发现:



去年底,黄浦江两岸45公里公共空间实现了贯通,美丽的滨江岸线,大量历史悠久的工业遗存建筑,让人流连忘返。未来这里必将是海内外游客到上海“必到、必看”之地。而在长长的45公里岸线上,目前只有西岸滨江有一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



今年是黄浦江水岸功能、景观、服务的品质提升年,经过多轮前期调研、摸底和协商,位于秦皇岛路轮渡码头二楼办公区域已经被释放出来,新的旅游公共服务中心正在建设中,有望于十一黄金周之前面向游客开放



杨浦旅游局局长龚顺明:


一开始最大的难点就是选址问题。这个场地是轮渡站的办公室,不属于我们杨浦区,属于交运集团。经过沟通、协商之后,目前这个200多平方米的办公场所租借给了我们,用于改建成“旅游咨询服务中心”。



市旅游局局长徐未晚


我们计划在45公里岸线上,每隔1公里就有一个服务中心或者供游客以及跑步健身爱好者休息、更衣、洗澡的驿站,这样将大为提升滨江岸线的利民服务功能,同时也能够体现出我们上海人文关怀的“城市温度”来!



第三站:十六铺综合旅游服务中心



调研发现:



位于中山东二路新开河路口的十六铺综合旅游服务中心作为首批改造升级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其“样板”功能已经初步体现。200平方米的空间内,明亮的灯光,舒适的沙发......来往的游客在这座“城市会客厅”里,不仅能够获取丰富的旅游咨询信息,还能稍做休息,选购浦江游览的船票。




黄浦区旅游局副局长王莉:


我们之所以把这样一个功能齐备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选址这里,是因为这里拥有一个800个车位的为外滩团队游客大巴配套的停车场。同时,数条公交车线路也在此停靠,从上海前往长三角各旅游城市的旅游巴士也从这里出发,是一个小小的交通集散中心。



市旅游局局长徐未晚


硬件到位了,就是考验我们软件服务了。我们还在做方案,将对服务中心的主体标识、外观形象、门店店招、员工胸牌等进行统一设计,做到视觉效果上的规范统一。而且还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多语种翻译等给中外游客更贴心的服务。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旅游公共服务功能也不能只停留在

实体物理层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