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第一位病人:记一例教科书式病例

 369蓝田书院 2018-04-24

2017年1月13日,早晨10点左右,姐姐突然打来电话,说两岁的小外甥得肺炎了。

刚开始是感冒,去县医院就诊,现在一周过去了,情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重,咳嗽基本停不下来,拍了胸片,显示是肺炎,主治医生建议转到上级医院住院治疗。

姐姐给我打电话的目的,不是问我怎么治疗,而是问问我,有没有熟悉的同学在市医院,因为1月份天气寒冷,是小儿感冒的高发期,儿科床位紧张,看有没有认识的人能帮忙找一张床位。


说来惭愧,我作为一个正儿八经中医药大学毕业、拿到执业医师证已有两年的人,家人打电话不是向我询问病情,而是问我找关系。

外行人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很多中医药大学毕业的同学应该能够理解,虽然毕业了,但是仍然不会用中医看病,或者不敢用中医看病,这是实情,估计也是很多社会人士诟病目前中医教育体系的原因。

如果是一年前的我,接到这个电话,肯定是去翻通讯录,找同学帮忙了

但是那个时候的我感觉,自己应该跟之前的自己不太一样了,哪里不一样了呢?因为我对这个病有一些“感觉”。

这些“感觉”源自于,在毕业后的两年时间里,我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阅读中医古籍和各种名老中医诊疗经验,读书不再局限于教材,不再为了考试而读书,对一些疾病的诊治有了一些“感觉”。

这种“感觉”没有让我立刻去翻通讯录找人,而是仔细询问起小外甥的病情来。


小外甥刚开始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热、流鼻涕,咳嗽,到医院就诊配了一些药,我整理了一下当时所服的药物:氨酚黄那敏、头孢拉定、清咽颗粒、小儿咳喘灵、雪梨膏,消咳颗粒,这些是正在吃的,还有一些已经吃完不记得名字的药。

我当时看了这些药特别生气,一个两岁的小孩子感冒开这么多药,这哪里是在看病?

回到小外甥当下的症状:反复咳嗽不止,无痰,时有发热,鼻塞,流清涕,呼吸气粗,口鼻呼出的气有热感,口臭,不思饮食,精神萎靡,喜欢蜷缩在妈妈怀里,食入则吐,肌肤扪之湿润,腹不硬,咽红略肿,大便两日未行,腹软,小便少,舌红,苔白腻

当时梳理了完小外甥的这些症状后,《伤寒论》里面小柴胡汤的条文已经浮现在我脑海了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从病程历史看,外甥感受风寒已一周多,符合文中所说的“伤寒五六日,中风”

时有发热,喜蜷缩在妈妈怀里(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小孩子无法表达出恶寒的感觉,但可能会因为怕冷喜欢蜷缩在父母怀里取暖,所以小孩子生病后粘人不一定是撒娇,而是人家冷,靠在父母的怀里更暖和一些),综合考虑有可能就是“往来寒热”的表现。

“胸胁苦满”的指征没法判断。

精神萎靡,不思饮食,即“默默不欲饮食”

食入则吐,即“喜呕”

“心烦”无法判断。

《伤寒论》101条曰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小外甥是外感,属于“伤寒中风”,柴胡证已现其三,毫无疑问小柴胡汤是首选方。

除了上述症状外,小外甥还有一些症状,比如口鼻呼出的气有热感,口臭,咽红肿,舌红,都是有少阳阳明热盛的表现。

因为两天未解大便,需要和大柴胡汤做一下鉴别,腹按之软,加上不思饮食,所以不考虑阳明内结的情况。

最后,辨证为一个典型的少阳阳明合病,选方小柴胡汤加石膏

之前看胡希恕先生的书,里面就多次提到用小柴胡汤加石膏治疗小儿肺炎,疗效确切,心里就更加有底一些。

我当时想,这么典型的教科书式案例,兼有名家诊治经验,如果用下去都没效果,那说明,我可能真的需要转行了。

于是告诉姐姐,先停服之前所有的药物,我开个汤药吃吃看,如果没有改善,再去住院。

处方:柴胡15克,姜半夏9克,党参9克,炙甘草6克,黄芩9克,生姜3片,大枣3枚(剥开),生石膏15克(先煎)。三帖

考虑到小孩子服药会吐,浪费不少,所以开的成人剂量。因为小外甥吃进东西就吐,所以嘱服药的时候,少量多次频服。

中午12点去抓的药,煎好服用大概是下午2点左右,每次喂五汤勺,半小时喂一次,当天下午五点多咳嗽即明显缓解

次日早晨反馈,除了零星的咳嗽,其它各种症状都基本消除,小孩精神也不错,重新变得活泼好动了,胃口也开了,叮嘱姐姐,只能给孩子吃粥和奶粉,而且需要少量多次吃,吃到七分饱即可,千万不要给吃肉和不消化的食物,否则胃气刚复,容易造伤食。

第三天服完剩下的药咳嗽也基本没了。告诉姐姐,接下来不需要服药了,自己慢慢恢复就好。


这次成功的的治疗,可是让我开心了好一阵子。

第一、治疗的全部药费,加起来总共21元钱,节省了最起码几千块钱的住院费加医药费。

第二、大大减轻了小外甥治疗过程中所受的痛苦(听说他还挺喜欢喝这个药的~)。

第三、终于能学有所用,特别有成就感。

第四、说明了中医治疗一些疾病,疗效绝对是要优于西医的,这也是我们还需要学习中医的原因

第五、坚定了我学中医、用中医的信心。

现在想来,学医的过程也是是需要运气的,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能够多碰到几个典型的效如桴鼓的教科书式的病例,对我们信心的建立至关重要。

感谢我的小外甥,做了我从医路上第一个“小白鼠”,不过自那以后到现在为止,他就再也没去医院看过病了。

我一直相信,医生和病人是有缘分的,这就是所谓的“医缘”,大概,我的小外甥和我就挺有“医缘”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