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有个人,朱元璋很讨厌他,说要是他还活着就凌迟,为什么

 山地之仔 2018-04-25


春秋战国时期有个非常著名的人物,在明朝极不受待见。明朝老祖宗朱元璋甚至说,如果他活着的,要把他凌迟处死。这个人是谁呢?他是怎样得罪了朱元璋的?

朱元璋生于元朝末年,正逢乱世,再加上他自幼家贫,靠给人放牛打长工过活,后来生活无以为寄,做过和尚,当过贼寇,总之生存都成问题,更不要说读书了,所以,朱元璋是个大字不识的文盲。

(朱元璋)

朱元璋在起义闹革命的时候,凭个人魅力吸引了不少人投奔他。投奔朱元璋的,有不少知识分子,他们纵观天下变化,给朱元璋出了不少主意。

朱元璋虽然没读过书,但是他很好学。据《明史》记载,朱元璋常“令儒者陈说古人书义“,也就是说让身边的文臣谋士给他上课,教他文化知识。

朱元璋学的并不是数理化之类的科目,他只学一样——历代帝王兴衰史。其中,历代帝王打天下和治理国家这部分,是他最为关注的。

正因为如此,朱元璋理论结合实践,越做越强,最后竟将骁勇善战的蒙古小王子打回了漠北,统一了中原。

有一句话说:打江山易,守江山难。打天下已经是过去式,现在重要的是治国安邦,永保大明江山万万年。

为了寻求治国安邦的经验,朱元璋经常召集知识分子们学习讨论。当然了,这也并非朱元璋首创,在历史上又叫“经筵”。据史料记载,明朝初期,尽管朱元璋日理万机,“经筵”还是五天一大讲,三天一小讲。国家的许多政策法规,便是在“经筵”活动中讨论出来的,比如赫赫有名的《大明律》。

(经筵活动)

洪武二年,一位文臣在“经筵”活动中,提到了孟子“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的观点。本来文臣是想表达做为君王一定要“爱民如子”的意思。可是,朱元璋一听到这个观点,就勃然大怒,连声问是谁说的。文臣吓得面如土色,赶紧说是孟子说的。朱元璋听后连声大骂:“这个老头竟说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要是他现在还活着,我一定要凌迟他。”

孟子因为早就作古了,所以没有受到刑罚。不过,他在文庙中的雕像却倒了霉,被朱元璋要求马上搬出,不得再享受祭祀。

满朝文武可是自幼就受孔孟熏陶长大,都是孔孟之徒,怎么做得出这样对孟子大不敬的行径呢!可是朱元璋很决绝,他表示,谁也不用劝我,更不许私下议论,否则就是“大不敬”,斩立决。

一时满朝文武急得抓耳挠腮,却没有办法,有个不怕死的士子叫钱唐,还是硬着头皮上了一道奏疏,反对将孟子搬出文庙,不受后人祭拜。朱元璋问他怕不怕死时,钱唐挺直胸膛说:“我为亚圣而死,虽死犹荣。”

(孟子像)

矛盾到了没有商量的余地。就在朱元璋要处死钱唐时,钦天监的观星师出来说话了,他说:“最近夜观天象,发现荧行于惑,这是老天动怒的前奏啊,陛下是否做出了什么不合适的政策,让老天不满啊?”

朱元璋听后,心里咯噔一下。毕竟朱元璋是个人,那时候还没有“人定胜天”这样的话,只有“顺应天命”,所以他对上天还是内心畏惧的。于是他决定撤销圣旨,让孟子重回文庙享受祭拜。钱唐自然也就逃过一劫了。

不过,朱元璋到底是心有不甘,他让儒臣刘三吾删除了孟子的一些言论,比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总共删掉了85条言论,然后将剩下的编成《孟子节文》。还规定以后科举考试,删除部分坚决不能用来作为考试命题。

此后,朱元璋一直对孟子有着很大的成见,不光是他,甚至他的子孙后代,也极少提到孟子,孟子就这样成了明代最不受待见的圣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