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赏析|肖洛霍夫与《静静的顿河》(下)

 老骆驼4753 2018-04-25

 

《静静的顿河》是以1912年——1922年这10年间的两次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两次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苏联国内战争)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描绘了顿河两岸500万哥萨克在战争与革命时期的巨大变动。

作品结构庞大复杂,但大而严谨,杂而不乱,社会生活和私人生活两条线索交织进行,在结构上共分48卷(译成中文约150万字)。作品以广阔的艺术视野、可贵的政治胆略,广泛而真实地再现了这场历史巨变的全过程,深刻揭示出哥萨克在这一转折过程中的残酷斗争和悲剧意义,从而反映出旧制度的没落灭亡、新制度的诞生巩固都是不可避免的,哥萨克的命运是历史必然。

为了表现这一重大主题,小说以哥萨克麦列霍夫一家的兴衰为主要线索,以逐渐走向毁灭的悲剧人物葛利高理为贯穿全书的“中心主人公”,把这10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作为小说情节的历史基础。几个家庭的兴衰沉浮,众多人物的生活际遇,都围绕着葛利高理和麦列霍夫一家而展开。葛利高理及其一家人的命运,其他几个家庭的命运,整个哥萨克的命运和历史事件,紧密地交织在一起,透过他们的命运展示出历史的进程,而历史的发展进程又决定着人物的命运,哥萨克的命运。

所谓“哥萨克”,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社会阶层,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民族,而是俄罗斯和乌克兰内部具有独特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一个地方性团体。远从十五世纪开始,大批不堪忍受农奴制压迫的农奴、仆役、流放犯和市民,纷纷从俄国内陆逃亡到边远的顿河流域、库班河大草原,成为“自由民”定居下来,自称“哥萨克”(突厥语意为“自由自在的人”、“勇敢的人”);还有的是沙皇政府安置于边境地区,令其服兵役而戊边的自由农民的后裔。他们逐渐建立起具有自治性质的组织,有各级地方行政机构,青壮年以村寨为单位,按班排连进行军事编制,建立地方武装,维护其自由和独立。这样的历史背景形成了哥萨克酷爱自由、勇敢、驃悍的粗犷性格,他们农忙时生产,农闲时练兵,个个擅长骑马打仗,有时他们还偷袭沙皇军队,抢劫过往客商。

对哥萨克人的统治,后来沙皇政府采取了怀柔和镇压相结合的策略,让哥萨克人戊边,他们在边境的土地上生息繁衍,耕种收割,成为沙皇的“臣民”,向政府缴纳一定的贡税。俄国政府利用哥萨克人勇猛好战的特点,一有战事就把哥萨克军队调到前线,充当炮灰,打头阵,给沙皇卖命。打了胜仗就立功授奖,封官许愿,授予一定的“特权”、“荣誉”,以此给他们灌输“忠君爱国”的毒素,使之效忠沙皇,成为沙皇的御用工具。

这样,哥萨克人一面务农,一面习武,过这一种古老传统的近乎中世纪宗法制的生活。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闭塞的环境里,远离俄国的民主运动,加之沙皇政府的欺骗收买利用,他们盲目地维护哥萨克的“荣誉”,拼命地争取哥萨克的“光荣”。这样,“自由的”哥萨克逐渐变得愚昧粗野,狭隘偏见,充当了沙皇政府镇压革命的刽子手和国际宪兵的角色,顿河地区也从“自由的”根据地变成了反动的堡垒,而哥萨克人却认为自己优越于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农民,竭力排挤和剥削“外乡人”。



但是,革命前的哥萨克内部已经出现分化,有少数受沙皇赏识的将军将领、官僚头人,有权有势的地主、富农、商人,也有很多一贫如洗的贫雇农和受歧视的“外乡人”。历史上,哥萨克中出现了像斯切潘.拉辛和普加乔夫这样的农民起义领袖,《静静的顿河》中出现了革命的哥萨克。所以,十月革命后,哥萨克面临着革命与叛乱、真理与偏见、红军与白军的根本选择。

在这部宏篇巨著中,主人公葛利高理.麦列霍夫就是顿河岸边鞑靼村的哥萨克农民。其父潘苔莱是哥萨克人和土耳其女人所生,当过兵,娶邻村伊莉妮奇娜为妻,共生有二子一女:长子彼特罗,儿媳妲丽亚,次子葛利高理,小女儿杜妮亚,他们一家人严守传统,过着勤劳殷实的生活。因有土耳其血统,他们又被称作“土耳其人”。

因不满意自己的婚姻,葛利高理抛下妻子娜塔莉亚,和另一个女人婀克西妮亚私奔,到地主家当雇工,后来他与婀克西妮亚生下一个女孩。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葛利高理应征入伍,他在前线第一次杀人后十分痛苦。在激战中他受伤,差点丧命,但由于误传,给他家里送去了阵亡通知书。而葛利高理并没有死,他获得乔治十字勋章,在莫斯科治伤时,他遇见一个叫贾兰沙的人,向他揭露了战争的真正原因,给他讲了些革命道理。葛利高理接受这些新思想后,他不愿意再上前线,独自回家探亲,并与妻子娜塔莉亚重归于好。

1916年,葛利高理重返前线,尽管他认为这场战争是荒谬的,但又忠于哥萨克的“光荣”,因有战功被沙皇提升为上尉排长。1917年沙皇被推翻,彼得堡成立临时政府,西南军总司令官科尔尼洛夫任最高统帅,调兵攻打首都想取而代之,但未成功。

以后的战争动荡中,葛利高理先参加了红军,在红军队伍中当过逃兵,后又加入白军。当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他又成了被追捕的对象。到1919年哥萨克暴动,葛利高理投入叛军,与红军作战,但因为他参加过红军,匪军头目对他并不放心。后来,白军失败了,葛利高理出逃未成,他只好回乡,并再次参加红军,为赎罪奋不顾身英勇作战,但他终究得不到红军的信任,到1921年内战结束,他被复员回村,并在谣言蛊惑下又投入佛明匪帮。

1922年春天,佛明匪帮垮台,葛利高理带着婀克西妮亚潜逃,也注定了他们最后的悲剧结局……

从葛利高理身上我们不难看出,作为哥萨克人,他在独特文化传统影响下形成的思想局限,并毫无立场可言——这促成了葛利高理的悲剧人生,也对整个哥萨克的命运赋予了悲剧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