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致生活:一场我自愿参与的骗局|最文摘

 yangtz008 2018-04-25

毕业第一年,我努力工作,天天加班,吃大份黄焖鸡麻辣烫,胖了20斤,存了4万元。有一天路过一个中介时多瞄了一眼门口的卖房广告,算了算,只要再坚持112年,到我135岁的时候,就能买一个两居室的二手房了。 

想了想,觉得有点难,于是我决定,不能再过穷日子了,要对自己好一点,开启精致生活。

精致生活当然要从吃开始。

一开始对精致生活的理解不够,只知道随大流去网红店,比如某网红奶盖茶,排了两个小时队,拿到手后很激动,先拍照,选了半天滤镜,发完朋友圈才敢开始喝。

一段时间后,对精致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开始体验人均上千、菜上五轮、从中午吃到晚上、吃完发现比吃之前还饿的创意西餐厅。但这种地方吃了几次就吃不起了,于是学会降维打击,把100块钱的食材卖到1000块的店吃不起,就吃那些能把10块钱的包子豆浆油条套餐卖到100块的店。

这种地方一般装修古朴,店内循环播放“荒芜一生的10首唯美纯音乐”歌单,厨师不是捏了40年的包子就是拉了50年的面条,极具匠心。

平时上班也还会叫外卖,但必须要叫“轻食”,也就是分量比包装轻的食物。至于食物本身,则要尽量保存食物的本真,也就是说只要不会食物中毒,就尽量减少加工程序,米必须是糙米,蔬菜必须是生的,肉必须是白水煮的。

几个月后,我觉得吃别人做的东西精致程度还不够,必须自己做才算精致。

于是我买了号称“最能增加幸福感的家电”——烤箱,按照教程的指引,想做一个“最能俘获少女心的萌萌哒小黄鸭蛋糕”。打开烤箱门,发现自己做的不是小黄鸭,而是哥斯拉。反省了很久,又陆续购买了电动打蛋器、和面机、进口面粉、烘焙纸,还是最多只能做出奥特曼。

于是,我再也没有做过饭。

为了精致的生活,我还买过很多东西。

比如能自动规划清扫路线的扫地机器人,永远会规划出一条启动一分钟之后就把自己卡住的路线,让我必须不断弯腰捡起来重启,极大地锻炼了我的腰腹力量。

比如“失眠克星”蒸汽眼罩,效果还不错,直到有一天在公司戴着它午睡,醒了后同事问我,为什么要在脸上盖着卫生巾睡觉。

比如猫语翻译器,挂在猫脖子上后我才发现其实就是有个语音功能的陀螺仪,每当猫翻身把肚皮朝天的时候,就会用谷歌翻译腔说:“开心,开心,开心!”

总而言之,在开始了精致生活一年之后,我成功地花光了我所有的积蓄,唯一的成就就是保持了朋友圈的日更频率。

后来房东要卖房,我只能搬家,我从搬家公司叫了辆五菱宏光,开门之后,司机看着满屋的仪器,点了一根烟,告诉我“还得再来辆皮卡”。我坐在五菱宏光的副驾上,看着前方皮卡上满载着我这两年的收入,陷入了沉思。

小时候我一个月零花钱不到10块钱,吃5毛一包的方便面,1块钱1碗的地沟油炸土豆片,一点儿也不精致。大学时我一个月生活费1000块出头,平时只吃得起食堂,周末才能跟朋友仪器去路边摊上撸个串,一点儿也不精致。

精致生活是一场骗局吗?或许是吧,我花了很多钱,看了无数种草指南和“拥有xx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还是没有那些一点也不精致的时候快乐。

消费主义是个陷阱,谁不知道呢?但掉进陷阱里的人,至少还能发发朋友圈,同事聊天的时候还能插上两句“这个我用过”,还可以安慰自己,没有被这个时代所抛弃。

有一年过年回家时,爸妈告诉我,镇上的很多老人,吃饭都舍不得买肉,却舍得花几千上万元去买保健品。这不是他们愚昧,而是因为他们的孩子都不在家,而保健品推销员不仅称这些老人爹妈,还陪他们聊天,甚至生病了还会送他们去医院。所以就算他们知道保健品没用,也还是会买。

而精致生活,其实就是年轻人的保健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