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有士人的笔记小说,讲一个庙里连着好几代主持圆寂后都金身不坏,周围施主累年供奉,逐渐变成远近都闻名的大寺,突然有一天庙里一个和尚赤足跑去告官,原来是庙里的和尚要选他做主持,他连夜跑出来,连鞋都未穿。 为什么选他做主持,他反而要告官呢?因为这个和尚知道一点儿秘辛,这个庙的历代主持方丈其实都是本地和尚推举外地来落脚的僧人担任,开始一两年内看起来尊崇无比,慢慢的在你饮食里下药,叫你茶饭不思,最后强行灌入水银毒死,这样的尸身等于做了防腐处理不会毁坏,再对外人掩人耳目进行坐缸仪式,这就是这个庙里连续好几代主持圆寂后金身不坏的奥秘。 那为什么这个和尚知道这些秘密,要被选做主持的时候跑来告官,因为他幼年就在这座庙里当小沙弥,曾经参与过师傅师兄炮制前任主持,他就是负责给主持送饭下毒的,后来觉得良心有愧,就偷偷跑到外地去了。后来因为外地年景太差,没有办法又回本寺落脚,只是他逃走的时候还很年幼,回来的时候法名相貌全变了,以前的师傅师兄弟就以为他是外地的和尚,正要如法再次施行时,他听到了密议,吓得跑了告了官。 初时,县令还不相信,还有这等奇事,这个和尚就带县令以及衙役回到寺里掘开了一个地窖,里面居然有好多炮制失败的尸体,都是最早做实验和炮制不坏金身时不慎发霉的失败作品,这下县令大怒,将涉事的和尚全部拘捕问斩,寺庙和那些金身不坏的肉身菩萨都一把火烧掉,并且明令禁止本地以后再供奉肉身菩萨。 从佛教的教义来讲,是提倡死后脱去臭皮囊的,过去佛教的传承中,因为一些特殊原因,留下了一些肉身菩萨真身文物(比如六祖真身以及九华山因为地藏王菩萨信仰留下的一些肉身菩萨),可以当做文物来保存,但是现实里又塑造出一尊偶像,那就是曲解佛教,堪称外道邪魔了。 释迦摩尼的指骨舍利 后来高僧们的舍利 佛家把肉体说成“臭皮囊”,讲究的是肉体如船,神魂为客,修行就是把神魂这位客渡往极乐世界,过河后这船就不要了。奈何僧人也要吃饭,把臭皮囊包装好了,往外一说,某某寺出了一位坐化舍利/肉体不腐的圣僧,名声显了香火旺了,和尚们渡河的日子也能过得快活些。于是高僧们死了,其弟子同门们或以防腐措施处理制作“金身”,或在火化前给尸体穿珠戴玉,等着死后从骨灰里刨舍利子。 连释迦牟尼死后留下的佛祖舍利,也只是些残留的骨骸,牙齿、指骨(影骨)、头骨,都还是经年的人骨样子,并没什么珠圆玉润的舍利子留存下来,也没有表现出水火不侵、散发异香的神异。反倒是后世的“高僧”们,死后一言不合就有大量舍利产出,一个比一个好看,再不济也得来个“真身舍利”,整出个不腐的身体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