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看待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国土空间规划间的关系?

 徐国权1jhb1pf9 2018-04-2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坚持保护优先以来,国土空间规划设计思想体系逐步得到升华。因此,本文从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负荷的承载层面出发,通过研究国土空间规划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关系,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联性

        国土空间规划是调节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的有效手段。资源开发利用如果不尊重资源环境的客观要求,超出资源环境承载的极限,就会破坏资源和环境,最终影响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国土空间规划一边连着资源承载力,一边连着经济社会发展,是调节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的有效手段。

        国土空间规划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互消长。国土空间规划是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小的重要因素,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存在消长关系。正确认识这个关系,一方面能将空间开发活动控制在资源环境可承载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通过空间规划对资源环境进行综合整治与修复,资源环境就能够更新与可持续,甚至增加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依据。通过对国土资源的综合调查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为进行国土空间规划乃至国家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准确的资源环境基础数据,对做好空间布局、产业布局、结构调整,保护资源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脱节造成的问题

        规划体系不健全,导致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目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不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等专项规划关系不明确。不同部门规划重叠与交叉,难以执行,从而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等问题。


        重视资源开发,忽视环境保护。目前不少地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还不到位,“重开发、轻保护”“先建设、后环评”“边建设、边环评”等现象仍比较严重。同时,开发中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环境保护还不能够与经济发展实现同步并重。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相对滞后,直接影响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质量。国内大城市和正在规划建设中的经济圈,往往都把规划放在首位,却忽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工作明显滞后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直接影响着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资源环境自然分区与行政区划不协调。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行政区为单元,行政区的划分导致资源环境自然分区的条块分割,加剧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与不协调,造成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非均衡发展。

加强国土空间规划中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作用的相关建议

        科学界定国土空间规划的功能定位,明确其法律地位。各类单项规划或者产业规划均应在国土空间规划的框架下进行,服从于国土空间规划布局。

   

        加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相关理论、方法研究,为编制和实施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科学基础。建立一套能反映资源环境问题本质、科学上有依据、技术上可行的新理论、新方法。


        完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制度,健全国土空间规划综合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使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前置。 


        理顺国土空间规划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协调资源环境自然分区与行政区矛盾的功能。通过划分资源环境自然分区,科学利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来引导和协调各区域生产力布局,解决发展中的行政分割、过度竞争、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以实现资源有效利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