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考满分作文|2017年中考作文真题及范文深度解析(济南卷)

 老三的休闲书屋 2018-04-25



中考真题

作文。(50分)按要求作文。

“醒”,一个有温度的文字:山朗水润,万物苏醒;声声叮咛,爱的唤醒;点滴感悟,心灵觉醒;鉴往知来,值得我们警醒……醒来,是一种姿态,是

一种对过往的反思,是一种成长。请以“醒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

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如写诗歌不要少于20行)。

名师解读

命题解码

醒来,很清新很诗意的两个字,命题写作,简约、清楚,蕴意丰富深刻,好题!

中考语文试题中的“写作”,是备受关注的部分。该题目一眼望去有让人迅速下笔的冲动,众多感悟纷至沓来,一定会让所有的考生都有话说。中考前,每一个初三老师都会猜一下中考作文题目,各种模拟试题也都对考生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训练,但基本都是根据前几年的题目推想。但“醒来”这个题却没被人猜透,一个好题是如此饱满圆润,如一轮满月挂在树枝上,只是到了考场上才被风吹拂露出真面,亮眼的瞬间令人含笑颔首。

醒:形声字,本义为人的神志从醉酒的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字典释义如下:

(1)从酒醉、麻醉或昏迷后神志恢复正常状态。

(2)睡眠状态结束,大脑皮层恢复兴奋状态。

(3)醒悟,觉悟。

(4)清楚,明白。

审题时,首先进入视野的也许是苏醒,自然意义上的睡醒,是自然醒、被唤醒,清晨阳光如丝缕般挤进窗棂,掀起你的眼睫,你从沉睡中渐渐清醒过来,崭新的一天开始了。也许是昨夜的一场酣畅淋漓的聚会,也可能是苦思冥想的一份困惑,也许是久久难眠的一团纷扰……但此刻,醒来了。

新的一天,也许是前一天的“续集”,似一条河流,曾被黑夜这道闸门暂时挡住,但太阳升起,一夜之间的蓄积似波涛汹涌,醒来是开闸时的思绪澎湃。

当然,也许过去是一潭湖水,醒来的那一刻就是掀开新的一页,有一些人或一件事正悄然期待你抬起眼眸,醒来。

“醒”的本义是酒醒,让我们想起“性嗜酒”的李白、陶渊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柳永……

醒来的比喻义是觉醒、醒悟,是从某种思想沉溺中幡然开悟,是混沌不明后的清楚认识,有一种新的顿悟与思考,因而有了新的行动力。比喻引申义可以让文字走向深刻甚至深邃。那是一份顿悟,醒来是一种全新的姿态。

提示语里已经诠释了“醒来”的丰富内涵。提升一下其象征意义的话,人、大地、万物,也都可以醒来。拿破仑说,中国是一头睡狮,巨狮醒来是宏大主题。国家兴亡,行业起落,理念更替……角度可以转换,主旨可以多元,那是从迷茫、误解、浮躁中触碰到心底深处的秘密,于是从困苦迷惘中醒过来勇敢前行,蒙尘结痂的心被那一刻洗涤得通透明彻、恍然大悟。

当然,醒来是个如此宽泛的概念,可阐释空间非常广阔,也就给每一个考生创设了一个宽松自由的空间,他们可以畅快地去书写。因此立意当然可以多样,可以写寓言、童话、科幻小说,记叙文、散文,也可以写议论文。

审题误区

“醒来”基本不存在审题难度,但是应该有写作层次,有的考生只是把“醒来”当作一天的开始,一个故事发生发展的起点,而没有生命、生活、思想的升华突破,或者只是生硬地嫁接平日宿作,文章立意难免平庸,也就很难获得高分。

(命题解读:高平)

满分范文

醒来

济南一考生

滴滴答答,淅淅沥沥,夏季的风夹着雨敲打在北疆阿尔泰山区一个蒙古乡村旅社的小木屋的屋檐上。这首循环的打击乐让屋里的男孩不断地从浅睡眠中醒来,继而又昏昏沉沉地睡去。他日间与父亲爬了一天的山,此时本应该如一个合格的旅行者般倒头大睡。

晚上他照例给妈妈打电话,电话那一端妈妈正在“代替他”参加班里的毕业聚会。她兴高采烈地说起了那些快要把屋顶掀翻的男孩和做主持人的漂亮女孩,末了不忘了补充道:“孩儿早睡,你晓得老爸鼾声如雷,你要比他早睡着,否则……”老妈平素文静,难得如此话多,想来也是被空气中洋溢着的毕业的喜悦给“灌醉”了吧。

他靠在窗户边,呆呆地望着远处村里人的房屋和风中不屈不挠努力想扳正身躯的白桦,刚好一阵狂风呼啸而过,卷起雨水砸向窗户,他打了个激灵,如同头真的被按进了水里,连忙转过头来,靠在冰凉的玻璃上。

他或许才意识到,自己真的毕业了,也怀疑,自己是不是应该因此变得有什么不同。也许是毕业生常有的综合征,当所有的考试落下帷幕,当不再有充斥每一日的课业,当前座梳着乌青长发的女孩从此消失不见,当他要永远离开这个已经习惯的安乐窝,他不知道,今后的生活该如何度过。

然而在这趟旅行中,这个问题似乎渐渐不重要了。他不得不承认,这场旅行令他着迷。他第一次觉得,自己正在探险,自己已然踏上了这片倾注着张骞、班超、岑参,以及丝路上来往的各国商人毕生梦想的土地。这里的一切都是新鲜的:沙漠是千万年前干涸的海,波浪起伏,似乎仍是唐人千年前所见的“瀚海阑干”;北疆的山顶,风吹过扬起的积雪,掠过头顶的山鹰,还有那些一天做好几次祷告的,令人陌生而新奇的人们,以及不断遇到的操着亲切家乡口音的内陆人……

他拿来了床头柜上的相机,翻开了满满当当的储存卡,一张一张地翻着一路的风景。当他看到山鹰,他想起他和每一个男孩都会有的雄心与热情;当他望见山林之间盘山道上的白桦,他深觉抱歉,仿佛打扰了少女眺望远方的目光;当他和父亲换上外套,兴奋地爬上一座山丘,映入眼帘的竟是环绕在天际线上的雪峰,微风扬起常年的积雪,仿佛是招手一般。

他转脸重新看向窗外,借着偶尔照亮黑夜的闪电划出的光,拍下了远处白桦树的剪影。想起了出发前一天,当他最后一次“名正言顺”地坐在自己的教室里,悠闲地眺望着窗外肆意横行的雨,好动如他的男孩子们早已窜到屋外不知多少次,结伴亲身测验雨水的温度,就连姑娘们也向窗外伸出了手,承接落下的雨珠。此时他们无所顾忌,满怀信心,深信毕业了,新的一座高山已在地平线彼端升起。这种期待难以阐明缘由,如同朝圣一般,是对远方世界的眺望。

“我又何须怀疑呢?每个人都要踏出他安逸的避风港,去开辟自己的领地。”

耳边嘈杂的雨声仿佛褪去,留下了一个宁静而带有奇幻色彩的夜。转身再看窗外,风已渐渐温和,零星有雨珠挂在窗上,似乎雨就要停了。他扔下那个砖头一般重的相机,翻出背包里的本子,在上面写下他方才想起的,马尔克斯的语句:“我去旅行,是因为我决定要去,并不是因为对风景的兴趣。”

这一夜,雨似乎是从他遥远的未来袭来的一股清流,将那些怀疑、踌躇一扫而空。他在父亲的鼾声中沉沉睡去,似乎已经看到了后半夜大雨过后夜空中稀疏的星辰,看到了第二天醒来之后苍青色的天幕,接下来的旅程,还有新的一天里复活的,新的太阳。

他已经迫不及待要醒来了。

解读得分点

饱满的文字,独特的视角,新奇的立意,丰富的心路历程,对于“醒来”的崭新的诠释,都是本文征服阅卷老师的因素。

毕业,似乎是一个人生命中的重要节点,让一直沉迷读书、习惯去教室上课的作者还不能适应,但他有对远方的天然渴望,让他来不及参加毕业典礼就背起相机追寻书本上读到的阿尔泰、日思夜想的白桦林,他在远方的这个雨夜悟出了“每个人都要踏出他安逸的避风港,去开辟自己的领地”。于是他醒来,他终于知道自己为什么如此义无反顾,因为那句马尔克斯的语句珍藏心底:“我去旅行,是因为我决定要去,并不是因为对风景的兴趣。”于是他迫不及待地要醒来,要看到星辰,更要看到复活的那颗新的太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