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 赵佶《瑞鹤图》

 憨痴呆 2018-04-25
 
 

【名称】瑞鹤图

【年代】宋

【作者】赵佶

【现状】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尺寸】236 X 53 CM

【材质】绢本 设色 手卷

灵蓍丛五色,瑞鹤羽千年——仙鹤在中国古代有着重要的影响,古人对鹤寄托了理想与追求,在中国传统道教中关于鹤的传说神话让它成为了延年益寿,得道成仙的标志。鹤的习性是雌雄相随,步行规矩,翩翩然有君子之风,古人多用鹤来比喻有高尚品德的贤能之士,把洁身自爱声名远播的人称为“鹤鸣之士”也是高尚品德和尊崇地位的象征。在古代皇家被鹤被视为祥瑞,鹤为羽族之长,在吉祥鸟中地位仅次于凤凰。而凤凰是皇后的象征,仙鹤则有官居一品的寓意,故明清时期一品文官的补服(官服)采用仙鹤图案,可见鹤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在古代的诗词和书画作品中关于鹤的作品非常多,传世的名画中华岩的《松鹤图》瑞鹤姿态优雅,顾盼生情。边昭景的《双鹤图》两只白鹤,情态不一,悠然自得。但是在中国书画史上关于鹤最著名的作品当属宋徽宗御笔画《瑞鹤图》。

该幅作品画面用淡石青色渲染天色,十八对瑞鹤翱翔于天空,另有两对站于殿脊的鸱吻之上,正如谢稚柳先生言:“《瑞鹤图卷》,群鹤翻飞,姿态百变,无有同者,翱翔生动,笔调精英,各极其态。以鹤之大,深而为小,演而为飞翔的一群,而又灵动如生,描写的功夫,从形而入于神。以论绘事,是尤为难能的。”画面中花鸟与风景写实相结合,一改传统的花鸟画法, 大胆又富有浑然天成的意境。瑞鹤身粉画墨写,晴以生漆点染,映衬于石青色天色,宫廷建筑汴梁宣德门则设于画中的最下方,又将祥云布于上空。画中的瑞鹤与祥云萦绕飞舞,整个画面构图与技法精妙不绝,尽显祥瑞之气。

这副作品可谓是宋徽宗赵佶绘画作品中的最能体现其水准的代表作之一,其背后还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的首都汴京(现河南开封)。当日正是一年一度最热闹的元宵佳节,每年的元宵节京城都要举行长达五天五夜的盛大灯会,晚上文武百官陪着皇帝在宣德门城楼观赏满城灯火。这天晚上,宋徽宗亲自登上宣德门城楼与民同乐,直到很晚才高兴地回宫。第二天一大早,突然有官员向他来报告,说宣德门上空出现了一幕罕见的吉祥景象。汴京宫城的端门上空突然飞来了一群仙鹤,在城楼上盘旋飞舞,争鸣和应。整个皇城内外,官员、百姓都争相观望,并纷纷赞叹“这是太平盛事,真是吉祥之兆啊。”

宋徽宗赶到现场,看到了这一奇观。还见到有两只仙鹤落到殿脊上,久久不肯离去。他非常高兴,回宫后立刻叫人拿来上好的细绢和精致的笔墨颜料,以精微灵动的技艺,亲自把这一奇丽的景观用半写生的方式画了出来。这幅画画好之后,宋徽宗意犹未尽,又提笔以独特的瘦金体书法记述了创作这幅画的情景并作诗题。诗、书、画结为一体,构成完美的艺术境界。

每日读一画|宋 赵佶《瑞鹤图》

宋 赵佶《瑞鹤图》局部

细细观赏这幅画,徽宗一改从前花鸟构图的常规,把花鸟与风景相结合。这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次大胆的尝试。画中重点描绘了群鹤曼妙的舞姿,立于屋顶的两只鹤,一只翘首观望,怡然独立;另一只刚刚落下,微展双翅。空中鹤群也极富变化,刻画入微,栩栩如生。整个画面给人一种祥瑞之气从天而降的感觉。

每日读一画|宋 赵佶《瑞鹤图》

宋 赵佶《瑞鹤图》局部

画卷左侧为徽宗瘦金体所题诗词题跋,款“御制御画并书”,签押“天下一人”。

每日读一画|宋 赵佶《瑞鹤图》

宋 赵佶《瑞鹤图》题词

画后徽宗自题瘦金体,所署'御制御画并书,天下一人'押款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祥龙石图》及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五色鹦鹉图》(又名杏花鹦鹉图)相一致,因此学者认为《瑞鹤图》为徽宗“御笔画”。

每日读一画|宋 赵佶《瑞鹤图》

宋 赵佶《瑞鹤图》

宋徽宗赵佶这样一幅展现太平盛世、预示祥瑞之兆的作品,却并没有给国运日渐衰败的北宋王朝带来任何转机。公元1127年,金兵一举攻陷都城汴梁,在位25年的宋徽宗最终沦为亡国之君,御笔《瑞鹤图》也随之流落民间。清乾隆年间才被收回宫廷。此画清末随末代皇帝溥仪辗转流亡。直到1950年.这幅传世千年、劫后余生的《瑞鹤图》才回到人民手中,入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作者简介:

宋徽宗 赵佶(1082.05.05-1135.06.05),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

谈起《瑞鹤图》不得不提到它的作者宋徽宗赵佶,这位历史上颇具争议的皇帝艺术家。他与生俱来的艺术天分在绘画和书法方面都颇有造诣,书法上,赵佶初学黄庭坚,后学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并杂揉各家,取众人所长又独出己意,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瘦金体”。既有“天骨遒美,逸趣霭然”之感,又充满个人特点,笔法张弛有度,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绘画中,他是中国工笔画的创始人,技法上他学习崔白、吴元瑜又在用色中学习黄荃、黄居宷典型的院体画,并力求两者达到浑然一体的表现。赵佶在位期间,北宋代宫廷画院体制得到完善,对后世书画艺术起到重要影响。

但在治国平天下这一方面,赵佶却在历史上受到了骂名无数,任用奸臣,搜刮百姓,屈辱的“靖康之难”。《瑞鹤图》作于北宋政和二年上元之次夕(即公元1112年正月十六日)此时的北宋已经内忧外患,身为皇帝的赵佶笃行道教,内心是一直期盼祥瑞之兆来预示国运昌盛,安定朝城内外,而宫门上空突现群鹤盘旋,徽宗从 “仙禽告瑞”中得知国运“千岁”的吉兆,于是,他御笔亲绘此作。但祥瑞之兆也无法挽回日益衰败的国运,公元1127年金兵攻入汴梁北宋就此灭亡。

作为帝王他的功过自有历史评判,但在艺术领域不可否认他是一位杰出的书画大家。他严谨的创作态度,精益求精的绘画技法,深厚的诗词修养才得以让《瑞鹤图》这样的书画珍宝流传于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