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别人都熟视无睹时,我们还要不要教孩子遵守规则?

 明月珰珰珰 2018-04-25



前一阵的复活节,我陪女儿潼潼一起去参加了一个捡蛋活动,主办方的规则是每个孩子只能捡7个蛋。活动开始之前,他们还多次用提问来引导孩子:“How many?”“Seven!”孩子们整齐划一地回答。


结果,倒计时刚完,像小旋风一样冲进草地捡蛋的孩子们就开始有了不同的做法。有的孩子严格遵守,一边数一边捡,最后不多不少整好7个,比如潼潼这样的。也有的孩子捡得开心起来,就忘记了规则,拎着满满一篮子蛋高高兴兴地跑向爸爸妈妈。


小孩子们忘记了规则可能也挺平常的,但让我惊讶的是,这些孩子们的爸妈们,在看到孩子多捡了数量之后,都马上跟孩子进行现场清点,要求孩子把多余的蛋再放回去,孩子们也都愉快照做了。


这个小细节,也让我感受到了美国家庭对于孩子规则意识培养的重视程度。


说起来我们也来这边游学快两个月了,其实让我自己感受最深的就是老美普遍都很有规则意识,不管是小孩还是大人都一样,他们对于规则执行之坚定,遵守之严格,都让我颇为佩服。


而身处这样的环境,不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出门办事都让我觉得既不累心又有秩序。



1


让我印象最深的,可能算是在美国开车了。


因为洛杉矶这边的车速非常快,每次开车都觉得像在演大片,以至于刚来这边那几天,夜里做梦都是自己都在开车,那压力真是够大的。但慢慢的当我适应了这边的车速之后,又觉得在这边开车实在太省心了。


尽管车速快,这边的高速路却都是井然有序,很少有插车或突然变道的情况,在这一个多月里我甚至都没按过喇叭。


观察之后不难发现,这一切必须要归功于当地人对于规则的恪守。转弯让直行、辅路让主路,看到人行线停车礼让行人、在高速上没有必要不随意变道等这些规则人人遵守。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这边事故率相对低,开车的人省心,行人也放心。


一天晚上,我带着潼潼在小区散步,我们走在人行道上,在路过一个小小的岔口时,一辆当时车速并不慢的车突然在路口停下。当时那条路很安静,除了我俩没有任何其他人或者车辆经过。


我先是愣了一下,后来很快明白,他是在路口的stop线停下来等时间。


这边的道路上有无数的stop标志,在没有任何监控的情况下,车主也都会自觉在线前停三秒再起步。如果对向或旁边也有在等stop线的车辆,大家也会特别自觉地遵守谁先来谁先走的规则,秩序井然。



即使在夜晚无人的情况下,车主依然会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看起来有点死心眼,但这些关系到人身安全、社会秩序等方面的规则,又怎能缺少这样死心眼的精神呢?


相反,在国内情况就复杂多了。比如我每天接送潼潼的一条必经之路,每次堵不堵车、堵多长时间的车都要看运气。因为这个路口总有不自觉的人抢灯,而且一辆车抢灯后面的车马上随大流,最后的结局就是堵得水泄不通,白白浪费了大家的时间。


遵守规则,才会让生活变得井然有序。


就像我们努力为孩子培养的各种好习惯,其实也是在培养他们遵守规则的意识。比如玩完玩具要收拾是家庭规则、不抢别人的玩具是社交规则、九点前上床睡觉是生活规则……


这样的秩序感让孩子觉得安全而笃定,规则成为了自由的堡垒,它避免孩子在自由探索之后的一团乱麻和头破血流,可以让孩子专注于做更好的自己。没有规则的自由,是肆意妄为。

 


2

    

除了秩序感,在这边我还深切地体会到了规则意识可以节省人情成本。表面上规则给人以束缚,但实际上真的会因为规则明确,省去了很多与人情周折的时间和精力,许多事情也变得更加简单。


潼潼在美国上的幼儿园有一项明文规定,父母放学接娃晚一分钟交一美金(这价格据说很便宜了)。其实对于这样的规则,我还是挺能理解的。老师工作一天非常辛苦,如果遇到时间观念不强的家长总是晚来的话,会给老师带来很多的不便和压力。


虽然这样的规则看似有点没有人情味,但是却因为权责分明,避免了很多问题。


咱们国内大部分幼儿园应该是没有这种规定的,那就只能一味的要求老师对晚接的孩子耐心陪玩,这一行为混杂了道德、人情在其中,长此以往难免会让老师产生无法释放的压力。当这种压力被带到工作中甚至转嫁到孩子身上时,最后受损的或许正是不遵守规则的人。



3


和身边的人讲起在这边游学的见闻,很多朋友都说,在美国这样规则意识普遍比较强的环境中,遵守规则自然也变得容易起来。


可咱们这边的大环境,总是在我们努力引导孩子遵守规则的同时,有人在破坏规则做反面教材,甚至有时候反倒是守了规则的老实人最吃亏。


可是,如果真相确实如此,为什么会一再出现人们在野生动物园被咬伤、咬死的事件?


为什么会出现因为无视不倚靠栏杆的规则而导致孩子坠亡的天津大悦城事件?


为什么每天都会有带着孩子闯红灯或横跨护栏致死的新闻?


为什么会上演因为孩子没坐安全座椅而被甩出面包车外,险些被车轮碾压的惊魂一幕?


为什么会出现拦截高铁的女子在造成列车延误之后,仍然觉得“我老公没来,你们凭什么发车?”


这样数也数不清的悲剧和教训,应该已经可以作为我们必须为孩子树立规则意识的理由了。


我们都希望孩子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但不守规则的人,注定要被丛林法则粗暴对待。


当我们在购票现场,教孩子如何蹲得矮一点来逃票时;当我们去游乐场,教孩子如何提前混入园内,不排队就能玩耍时,在孩子简单的思维里,他又如何能分辨乘坐电梯时是否能对着控制主板撒尿,坐扶梯时是否可以趴在扶手上打滑梯?


一些家长的行为其实在时刻提醒着孩子,规则并不用时时遵守,将规则打破变通为合适自己的潜规则,才是王道。


然而,正是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投机、侥幸,才最终导致了大部分人对规则的漠视,最终为酿成大祸埋下悲剧的伏笔。


当我们不教育孩子遵守规则,自会有“人”替我们教育;当我们认为孩子还小长大了就懂得守规则,社会可不会可怜孩子年龄小。



4


很多人都说,美国这边对于规则的遵守,除了有惩戒的敦促,更多的是依靠一种强大的自律。当规律意识深入人心,成为流淌在血液中的一种“下意识”,它终将内化为一种自律。


这种自律的形成,也不是短时期内可以达到,需要从幼童开始就有意识的培养规则意识。只有爱与自由却没规则,孩子便无法拥有与其他人共同生活的能力,也无法独自发现人类生活的法则。


不仅是父母的态度,在这边的幼儿园也都很注重孩子的规则意识培养。


比如幼儿园老师会带领孩子们一起熟悉日常守则,并且在教室里的不同位置,会用大号显著的字体张贴这些规则。而很多时候,园方的提醒又那么润物细无声,让孩子自然而然地愿意遵守规则。



比如潼潼的幼儿园,他们的课堂规则就是:“Be kind: use nice words; Be Safe: walk in classroom; Be Responsible: push chair in; Have fun: Share with friends”



而如果孩子们有违反规则的情况,比如在教室里兴奋得跑起来,或是忘了收拾玩具或放好自己的椅子,老师一定会提醒他们遵守约定。


每天的Gathering activity往往是老师的教学时间,这时候小朋友们也是被要求一定要安静的,完全不可能出现孩子们懒漫“自由”玩耍的情况。



在户外活动时,孩子们也不需要任何提醒都能自觉地排队游戏,集体进出教室转换活动场景时也要站成一排点名。点心时间他们轮流去洗手轮流倒牛奶最后再排队收拾餐具…



想起去年,一个朋友带孩子来这边参加冬令营,因为一直被“美国学校非常自由,崇尚张扬个性”所洗脑,所以当看到美国的学校也有如此多的规定她也着实被吓了一跳。


其实,正是在家庭与学校的合力之下,通过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的口头、纸面以及行动上的言传身教,才能让孩子逐渐形成规则意识,让守规则变成一种习惯,一种潜意识,一种条件反射。

 


当然,我并非要鼓吹“国外的月亮更圆”,在这边普遍遵守规则的大环境中自然也会出现少数不守规则的人,就像在国内目前尚属幼儿期的规则意识建立的环境中也会有很多非常守规则的人一样。


我只是想说,对于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方面,我们不应该有任何借口可找。


别人不遵守规则,并不能作为我们违反规则的理由。犯罪学有一个理论,叫破窗效应,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规则亦是如此。



曾经看过一段话: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漫无边际,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缩短了一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的国家,我最后的愿望仅仅是改变我的家庭,然而,这似乎也不可能······ 现在,我已经躺在床上,就在生命将要完结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就首先改变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重要的事情。就在我为国家服务的时候,我或许能因为某些意想不到的行为,改变这个世界。”


就像扎克伯格给自己新出生的女儿写的那封信中所说:孩子的降生,让我们有理由去重新审视这个他们将要居留的环境。我们希望他们在一个更好的环境中成长。


对于遵守规则这件事,如果我们都能从自我改变,从孩子自幼便开始培养,一个人人守规有序良好的环境还会遥远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