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是我国的六大水果之一,是国内果农种植较为普遍的果树,这两年种植面积也一直在稳定增长,国内葡萄种植产业总体呈现出一个饱和的状态。虽然市场饱和,但并不代表种葡萄种植不能赚钱。种葡萄赚不赚钱,一要看行情趋势,二要看品种类型,三要看种植模式,四要看有没有市场销路,五还要计算投入与产出效益比。下面逐条说下个人的见解。 一、行情趋势从国内葡萄的总需求和总供给量来看,整体趋于饱和,市场竞争性比较大,而且还存在着鲜食葡萄为主、鲜储加工为辅的状况,随着国家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扶持加大以及国内红酒产业的发展,未来葡萄消费需求量也会加大,但这需要一定的发展时间。 此外,就目前来看,未来葡萄产业的发展基本是向着生态优质、无核精装以及多品种并行的方向发展,未来巨峰和红提一统天下的局面会被打破。 二、品种类型品种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收益的高低。尽量选择那些结果早、成熟早、稳产性高、产量大、易保存、耐储运的优良葡萄品种。在种植前要对品种做一个很好的筛选,比如说种早熟还是种晚熟?选有核葡萄还是选无核葡萄?选普通葡萄还是选提子?选择什么样的香型品种?等等;比如说,早熟品种可以早结果、早成熟,就能够很好的错开葡萄集中上市销售旺季,避免竞争压价,通过早上市卖出相对较高的价钱,而中晚熟品种相对来说在这一方面就略显劣势;比如说,选择与当地土壤气候自然条件相适宜、迎合当地市场消费者需求的品种,在种植收益和销售风险方面会有更小的压力。 另外,在葡萄种植结构上,建议最好能早、中、熟品种合理搭配,保证每一个市场都有摘有售,也能很好的降低种植风险,增加收益。 三、种植模式葡萄既可以露天种植,也可以大棚温室种植。露天种植投入小,但晚成熟、晚上市,即使种植在早熟的品种,也比不过温室大棚种的中熟品种,所以在市场销售价格上不见优势;而温室大棚种植投入成本大,但是可以利用设施精细化管理,正常或者好市场行情下,可以通过管理手段促进早成熟、早上市,如果行情价格偏低,也可以通过管理手段稍微延缓成熟时间,充分利用或者避开市场不利因素对收益的影响。 露天种植方式容易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如遇到恶劣气候容易出现大的损失,而大棚温室种植在这一点上具有先天性的优势。 此外,近年很流行的生态旅游农业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向,葡萄种植销售与开门迎接游客观赏采摘于一体,搞一些主题类的活动,比如“农家乐采摘”、“生态采摘”、“观光采摘”、“亲子采摘”、“儿童科普”等类,也可以取得很好的“共享农业”种植收益。 四、销路问题不论种植什么作物,最终都要回归到销售中来,有良好的销售手段和销售渠道,才能保证农产品换现赚钱,这一点在各类经济作物和瓜果蔬菜上尤其明显。如果种植规模面积比较大,可以考虑建立一个种植合作社,打造一个品牌,可以大幅提高种植收益。以巨峰葡萄打个比方说:去年重庆璧山普通果农种植的葡萄卖2块钱一斤,而巴南的吴小平品牌葡萄就能卖到十几块钱一斤,这就就是品牌的价值收益。 所以建议果农在决定葡萄种植前,一定要考虑好自己是零售还是批发,是搞农家乐采摘还是做深加工等等,并对自己的销售渠道和销量做一个预测判定再决定种植的规模面积。 另外提个建议:随着消费主要群体的变化,未来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网上购物的方式,葡萄电商销售也是一个很值得考虑的渠道。 五、种收成本计算一般来说,新种植的葡萄第二年才能少量结果,第三年才能进入正常盛产期。在第1年和第二年,需要在葡萄种植上投入的前期成本主要有苗木、肥料、农药、架材以及人工等费用,整体算下来差不多在5000-1000元/亩,在第三年正式进入盛产期后十多年里,每亩葡萄大约可以生产3000斤以上,以近几年的葡萄平均市场价格2.5元/斤计算,一亩地大约可以有7500元的左右的毛收益,其中还要扣除肥、药、套袋、人工等投入成本。 以上是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