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考失利躲进乡下,这个 85 后却成了最贵说书人,3 年读下 4700 万字书籍,只因他 .

 芦苇片语馆藏 2018-04-26

你发现了吗?读书正在把所有人分成 3 层。

第 1 层:会读书、读书多的人

第 2 层:不会读书的人,读得太慢太少,或者看完像没看一样

第 3 层:根本不读书的人

第 1 层的人通常社会地位最高、最富有。

' 股神 ' 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 · 芒格说过:' 我这辈子遇到的各行各业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而沃伦(即巴菲特)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吃惊,他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

另一位富豪比尔 · 盖茨每年都要读 50 本书。

第 2 层的人往往在工作中是第 1 层人的下属,或者为第 1 层的人付费,有些第 1 层的人光靠给第 2 层的人讲书,就赚得盆满钵满。

第 3 层的人几乎也同时处在社会的最底层。

无论你是希望提升自己的职场地位、积累更多的财富,还是决心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只要你想向上流动,你就必须学会读书,而且要读很多书。

┃   你读书还停留在 ' 低水平勤奋 ' 阶段吗?

很多渴望多读书的人,因为没有掌握靠谱的方法,往往还停留在' 低水平勤奋 '阶段,时间和钱都花了,但读书效果并不好。

有些人'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就是没有掌握选书方法。

' 二八法则 ' 在读书上同样适用,如果对某个领域感兴趣,应该用 80% 的时间,去 ' 抽丝 ' 一样精读 3 位该领域顶级大师的代表作,剩下的书用 20% 时间了解即可,很多书没必要买,上网看看序言和书摘就行。

有些人' 买书如买菜,看书如看戏 ',就是没有掌握精读和做笔记的方法,看书时不带着问题找答案,也不联系实际工作生活,读完如过眼云烟。

只有掌握好的读书方法,才能摆脱 ' 低水平勤奋 '。

这次拇指君为你请来了被罗振宇推崇为 ' 最好的当代年轻英才 '、有 '85 后最贵说书人 ' 之称的李源

他会分享自己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 ' 读书心法 ',包括' 选书—精读—笔记—应用 '的全套流程。

┃   '85 后最贵说书人 ',读大学就是学霸

李源是《罗辑思维》节目早期罗振宇最仰仗的知识策划人,点击最高的前 7 大节目中,有 4 个都出自他之手。

他策划的一些节目备受企业高管好评:《甲午悲歌》两期,美股上市公司好未来集团全员收听;《成大事者不纠结》,优酷的高管也非常喜欢。

至今为止,贴吧里还有人说,' 李源同学做知识策划时期的罗辑思维才是最巅峰的 '。

▲李源和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

李源在大学期间就展现出学霸的读书能力。

在北京师范大学读大三的时候,李源给国内最知名的史学核心期刊《史学理论研究》投稿,只署了学校名,没写本科班级,他怕编辑嫌自己太年轻而不愿发表,此前还没有本科生能在这本刊物发稿。

半个月之后,杂志社开始找北师大询问作者信息,一路查了一个星期,刚好李源的舍友是某位老师的助理,他们这才得知投稿者当时还在读本科。

两个月后,李源成为本科生在《史学理论研究》上发文的第 1 人。

李源本科毕业后被保送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读研,还没去报到,全所的老师都已经知道了他的名字,因为他事先给导师递了五十多万字文稿,还有老师直接拿他的文章当第一堂导论课的讨论内容。

但学霸李源在初中时成绩并不好,直到高中领悟出读书 ' 心法 ' 才找回自信。

┃   中考失利躲到乡下,却领悟到了读书方法

李源读初中时,被分到了高干子弟偏多的班,家里没有背景,一直坐最后一排,粉笔字稍微小一点,他就看不清楚了。

他虽然喜欢读书,但成绩一直不太理想,中考分数出来后,他躲到了乡下去看书。

在翻看清史时,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一句话让他豁然开朗,' 任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即不管明朝来多少人马,对策都是集中优势兵力,攻其一路。努尔哈赤靠这个策略全歼了明军。

李源悟出这个读书思路之后,定下高中 3 年的战略:把全部的精力先用在两个学科上,先搞定这两门,再来攻克其他科目。

刚上高中时他被分到理科班,大家普遍不重视历史和地理,他和第一排的同学打好招呼:上历史和地理课就换座位。

上这两门课的时候,班上其他人都不听,最后老师干脆只对着他讲。

他的历史和地理成绩很快就上来了,接下来是数学和语文,后来他再也没出过班上前三名。

高三对大多数人都是炼狱,但在李源的他记忆里反而是压力最小的一年,临近高考前,为了放松心态,他晚上一般都在滑冰、谈恋爱、读二十四史,还刷完了那一年热播的电视剧。

到北师大和人大读书,他也认识了不少其他学霸,发现他们的读书方法和自己也差不多。

因为有了一套自己的读书方法,李源当初给《史学理论研究》投稿的时候,研究档案和资料并没有花太多太多时间,其实只是花了两个多礼拜泡在图书馆。

┃   跟随名师,读书方法再进化

李源去美国加州大学访学时,跟随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学者著名学者黄宗智(Philip C. C. Huang)学习,又一次升级了自己的读书方法。

这位教授时间很紧,只能带学生读 10 本书,但承诺要用这 10 本书和 10 个星期的时间,帮学生打开 10 个人文社会学科的大门。

李源在这种魔鬼训练有了新的领悟:

高效读书,线索不是书,也不是知识点,而是人。

人类的知识结构呈树状,根部是学科创始人和他最重要的 2-3 个弟子,树枝就是后来演化出的各个流派、分支专业。

想要进入一个领域,从树根入手,反复精读开山祖师 2-3 个人的书,再看树干,看这个领域最顶尖的人每天都在争论什么问题。

这时候差不多已经掌握这个学科最核心的 20%,剩下 80% 都是枝叶,吸收起来不难。

升级后的读书方法不仅让李源在学术上游刃有余,还让他在进入职场后也能快速学习、如鱼得水。

他为《罗辑思维》做知识策划的时候,除去选题与录制,实际策划筹备时间只有 15 天。

在这 15 天里面,他要从相关领域中挑出至少 3 本书,消化掉这 40 多万字,输出成一篇 40-60 分钟的讲稿给到罗振宇加工出品。

目前李源一年还是会读 200 多本书,在工作之余,每年还会自学两到三个完全陌生的领域,营销、沟通、自我管理,还是用这一套读书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