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寓言-13

 sy0406 2018-04-26

 

曹商舐痔

 

  宋國有個叫曹商的人,被宋王派往秦國作使臣。他啟程的時候,宋王送了幾輛車給他作交通工具。曹商來到秦國後,對秦王百般獻媚,千般討好,終於博得了秦王的歡心,於是又賞給了他一百輛車。

  曹商帶著秦王賞的一百輛車返回宋國後,見到了莊子。他掩飾不住自己的得意之情,在莊子面前炫耀:「像你這樣長年居住在偏僻狹窄的小巷深處,窮愁潦倒,整天就是靠辛勤的編織草鞋來維持生計,使人餓得面黃肌瘦。這種困窘的日子,我曹商一天也過不下去!你再看看我吧,我這次奉命出使秦國,僅憑這張三寸不爛之舌,很快就贏得了擁有萬輛軍車之富的秦王的賞識,一下子就賜給了我新車一百輛。這才是我曹商的本事呀!」

  莊子對曹商這種小人得志的狂態極為反感,他不屑一顧地回敬道:「我聽說秦王在生病的時候召來了許多醫生,對他們當面許諾:凡是能挑破粉刺排膿生肌的,賞車一輛;而願意為其舐(shi)痔的,則賞車五輛。治病的部位愈下,所得的賞賜愈多。我想,你大概是用自己的舌頭去舔過秦王的痔瘡,而且是舔得十分盡心賣力的吧?不然,秦王怎麼會賞給你這麼多車呢?你這骯髒的東西,還是快點給我走遠些吧!」

  曹商用喪失尊嚴作代價去換取財富,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他必然會招致莊子的痛斥。這則寓言對於社會上某些不擇手段追逐名利之徒,也不失為一面警醒的明鏡。

  

望洋興歎

 

  綿綿秋雨不停地落,百川的水都流入黃河。水勢之大,竟漫過了黃河兩岸的沙洲和高地。河面也被水漲得越來越寬闊,已經看不清對岸的牛馬了。河神見狀歡欣鼓舞,他自我陶醉,以為天下美景已盡收自己的流域。

  河神洋洋得意順流東下,到達北海。朝東望去一片汪洋,看不見邊際,這使他頓時大吃一驚,一掃洋洋自得的神情。他眺望無邊的海神,不禁大發感慨:俗話說的真是好,只有見識短淺的人,才認為自己高明。這說的正是我這類的人啊!

  一番反思,河神想到曾有人說過,即使是孔子的見聞與學識也還是有限的;伯夷的高尚品德也沒能達到頂點。那時我並不相信這樣的評價。今天我看到坦蕩無垠的海神如此浩瀚廣博,一望無際。在事實面前我才明白這話講得對。要不,我的所作所為定會被深明大義的賢者所笑話。

  聽完河神的一番自省,海神開口了。他說,井裡的青蛙由於受自身居住環境的限制,不可以同牠講大海;夏天的昆蟲受季節的局限,不可以同牠說冬天;見識淺的人孤陋寡聞,受教育有限,不會聽懂大道理。現今,你河神走出河流兩岸,眺望大海,開闊了眼界,知道自己渺小淺薄,才能同你談談大道理。

  世界是無限的,人們對世界的認識也是無止境的。知道少的人,往往以為自己不知道的也少;知道多的人,才會懂得自己不知道的也多。自我滿足是知識淺薄、眼光短淺造成的。

  

望梅止渴

 

  東漢末年,曹操帶兵去攻打張繡,一路行軍,走得非常辛苦。時值盛夏,太陽火辣辣地掛在空中,散發著巨大的熱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曹操的軍隊已經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禿嶺,沒有人煙,方圓數十里都沒有水源。將士們想盡了辦法,始終都弄不到一滴水喝。頭頂烈日,戰士們一個個被曬得頭昏眼花,大汗淋淋,可是又找不到水喝,大家都口乾舌燥,感覺喉嚨裡好像著了火,許多人的嘴唇都乾裂得不成樣子,鮮血直淌。每走幾里路,就有人倒下中暑死去,就是身體強壯的士兵,也漸漸地快支持不住了。

  曹操目睹這樣的情景,心裡非常焦急。他策馬奔向旁邊一個山崗,在山崗上極目遠眺,想找個有水的地方。可是他失望地發現,龜裂的土地一望無際,乾旱的地區大得很。再回頭看看士兵,一個個東倒西歪,早就渴得受不了,看上去怕是難得再走多遠了。

  曹操是個聰明的人,他在心裡盤算道:這一下可糟糕了,找不到水,這麼耗下去,不但會貽誤戰機,還會有不少的人馬要損失在這裡,想個什麼辦法來鼓舞士氣,激勵大家走出乾旱地帶呢?

  曹操想了又想,突然靈機一動,腦子裡蹦出個好點子。他就在山崗上,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大聲喊道:「前面不遠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結滿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大家再堅持一下,走到那裡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

  戰士們聽了曹操的話,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樣,口裡頓時生出了不少口水,精神也振作起來,鼓足力氣加緊向前趕去。就這樣,曹操終於率領軍隊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曹操利用人們對梅子酸味的條件反射,成功地克服了乾渴的困難。可見人們在遇到困難時,不要一味畏懼不前,應該時時用對成功的渴望來激勵自己,就會有足夠的勇氣去戰勝困難,到達成功的彼岸。

  

梓慶制鐻

 

  梓慶是古代一位木匠,他擅長砍削木頭製造一種樂器,那時人們稱這種樂器為鐻(ju)。

  梓慶做的鐻,看到的人都驚歎不已,認為是鬼斧神工。魯國的君王聞聽此事後,召見梓慶問:「你是用什麼方法製成鐻的?」

  「我是個工匠,談不上什麼技法。」梓慶回答說:「我只有體會,在做鐻時,從來不分心,而且實行齋戒,潔身自好,摒除雜念。齋戒到第3天,不敢想到慶功、封官、俸祿;第5天,不把別人對自己的非議、褒貶放在心上;第7天,我已經進入了忘我的境界。此時,心中早已不存在晉見君主的奢望,給朝廷制鐻,既不希求賞賜,也不懼怕懲罰。」

  梓慶在把外界的干擾全部排除之後,進入山林中,觀察樹木的質地,精心選取自然形態合乎制鐻的材料,直至一個完整的鐻已經成竹在胸,這個時候才開始動手加工製作。

  「否則,我不會去做!」梓慶向魯王詳細介紹制鐻過程後,繼續說:「以上的方法就是用我的天性和木材的天性相結合,我的鐻製成後之所以能被人譽為鬼斧神工,大概就是這個緣故。」

  這個寓言教育人們,要想成就任何事情,都必須執著、專一、忘我。梓慶制鐻雖然有些過分誇大精神作用,但是強調幹事業摒除雜念、精神專注是非常重要的。

 

 

淳於髡薦賢

 

  齊宣王求賢時,號召天下人推薦有才幹、品德好的人。有個叫淳於髡(kun)的人在一天內就向齊宣王推薦了7名賢士。齊宣王當然很高興。可是,他對頃刻間出現的這麼多賢士感到有點懷疑。

  於是齊宣王把淳於髡叫到跟前,對他說:「先生,我有一個疑點想問問你。我聽說,能在方圓千里的範圍內找到一位賢人,那麼天下的賢人就多得可以肩並肩地排成行站在你面前。在古今上下近百代的範圍內能出現一個聖人,那麼世上的聖人就多得可以腳跟挨著腳跟地向你走來。今天,先生您在一天的時間裡就給我推薦了7位賢人,如此看來,賢人豈不遍地皆是,有點太多了嗎?」

  淳於髡笑了笑,對齊宣王說:「大王您聽我說,人以群分、物以類聚。同類的鳥,牠們總是棲息、聚集在一起;同類的野獸,牠們也總是行走、生活在一起。如果我們到低窪潮濕的地方去尋找柴胡、桔梗這些植物,別說是短短的幾天,就是幾輩子也不會找到一棵;但是如果到山上去找,那就多得可以用車去裝了。萬物都是以同類相聚的。我淳於髡向來與賢士為伍,我的朋友個個都是德性高尚、才智非凡的人,大王您找我尋求賢士,這就像在河裡舀水,在火石上取火一樣,輕而易得,取之不竭,您怎麼能嫌我一天之內給您舉薦的賢士太多了呢?我周圍的賢士多得很,豈止這7個人!今後,我還要繼續向大王推薦呢。」

  淳於髡一番話,使齊宣王茅塞頓開,心服口服。

  看起來,世上的人才不是少了,而是我們沒有找到識別人才的方法和途徑啊!

  

清正的夏統

 

  西晉時期,江南地方有一個名叫夏統的人,他飽讀詩書,見解獨特,才幹出眾,智慧超人。夏統的才學遠近聞名,踏入仕途的機會很多,可他心裡明白官場黑暗腐敗,看不慣達官貴人們互相傾軋,卻爭著剝削百姓,搜刮民脂民膏的世道,因此不願意做官,不管誰來請他,他都不動心,安於清貧的生活。

  有一次,夏統乘船到京城洛陽去給母親買藥,剛好碰上太尉賈充帶著家人和手下,一大幫人前呼後擁地乘著一條豪華的大船在洛河上遊覽,欣賞春天美麗的景色。

  賈充身邊有認識夏統的,就指點著告訴賈充說:「太尉,那個就是有名的江南才子夏統啊!」

  賈充早就聽說過夏統的才名,偶然相遇,很是高興,就派人請夏統過來小敘一番。

  夏統也不推辭,來到賈充的大船上和他一塊兒喝酒說話。談了一會兒,賈充發現夏統果然滿腹經綸,分析事理頭頭是道,確實名不虛傳,是個難得的人才,就想推薦他在京城做官,以培植自己的勢力。哪知他剛流露出這個意思,夏統馬上就不高興了,再不肯答話。

  賈充心想:「這個人還挺清高,看來需要我用點手段。在榮華富貴和成群的美女面前,有誰會毫不心動呢?於是,他吩咐下去,要手下的士兵排成威嚴的儀仗隊列,想使夏統羨慕這種威風的排場;接著又召來一隊塗脂抹粉,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美女,把夏統圍在中間翩翩起舞,香風撲鼻,希望能勾起他對美色的貪慾。」

  可是,任憑賈充想盡了辦法,用盡了伎倆,夏統始終都無動於衷。他只是默默地端坐船中,臉上的表情十分冷漠,好像對身邊的一切都沒有感覺似的。

  賈充氣憤極了,但也無可奈何,恨恨地咬牙罵道:「這小子簡直是個木頭人,石頭做的心腸,一點常人的感情也沒有!」

  夏統不是沒有感情,他只是潔身自好,不願與官僚們為伍罷了。他這種面對威脅利誘仍毫不屈服的高風亮節,直到今天都值得我們學習,我們需要有夏統這樣剛正的氣節和堅定的意志。

  

涸澤之蛇

 

  那年夏季,久旱不雨。嚴重的缺水使莊稼地裂開一道道又寬又深的口子,不少的池沼也乾涸了。原來棲息在水沼中的一些蟲、魚、蟹、蛙,能夠搬遷的都搬走了。最後還剩下兩條花蛇。牠們眼看著池沼邊的雜草全部枯槁,也準備另找一處安身之地。

  臨行之前,那小蛇對大蛇說:「你身強力壯走得快。如果你在前面走,我在後面跟,這樣目標太大。人們一看到蛇在行動,肯定會來捕殺。你走在我的前面,必然先遭禍殃。因此,我們應該換一種方式。你最好背著我走。因為人們從來沒有見過哪一類蛇是這種模樣,也從來沒有看到哪一條蛇像這樣行走,所以一定會起疑心。如果他們把我當成一位神君,對我們敬而遠之,我們不是可以矇混過關,安全抵達目的地了嗎?」

  大蛇覺得小蛇的話有道理,於是背起小蛇穿過大路,揚長而去。見到這兩條蛇上下重疊著蜿蜒遊走的人都很恐懼,誰也不敢靠近牠們。這些人回去以後,一個個繪影繪聲地向旁人描述自己所見到的情景,並煞有介事地說:「剛才我看見蛇神了。」

  這則寓言啟迪人們,要善於識別變化多端的詭計,我們看問題不能只看表面現象,而要透過現象去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本質。

 

人貴有自知之明

 

  齊威王的相國鄒忌長得相貌堂堂,身高8尺,體格魁梧,十分漂亮。與鄒忌同住一城的徐公也長得一表人才,是齊國有名的美男子。

  一天早晨,鄒忌起床後,穿好衣服、戴好帽子,信步走到鏡子面前仔細端詳全身的裝束和自己的模樣。他覺得自己長得的確與眾不同、高人一等,於是隨口問妻子說:「你看,我跟城北的徐公比起來,誰更漂亮?」

  他的妻子走上前去,一邊幫他整理衣襟,一邊回答說:「您長得多漂亮啊,那徐先生怎麼能跟您比呢?」

  鄒忌心裡不大相信,因為住在城北的徐公是大家公認的美男子,自己恐怕還比不上他,所以他又問他的妾,說:「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誰漂亮些呢?」

  他的妾連忙說:「大人您比徐先生漂亮多了,他哪能和大人相比呢?」

  第二天,有位客人來訪,鄒忌陪他坐著聊天,想起昨天的事,就順便又問客人說:「您看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誰漂亮?」客人毫不猶豫地說:「徐先生比不上您,您比他漂亮多了。」

  鄒忌如此作了三次調查,大家一致都認為他比徐公漂亮。可是鄒忌是個有頭腦的人,並沒有就此沾沾自喜,認為自己真的比徐公漂亮。

  恰巧過了一天,城北徐公到鄒忌家登門拜訪。鄒忌第一眼就被徐公那氣宇軒昂、光彩照人的形象怔住了。兩人交談的時候,鄒忌不住地打量著徐公。他自覺自己長得不如徐公。為了證實這一結論,他偷偷從鏡子裡面看看自己,再調過頭來瞧瞧徐公,結果更覺得自己長得比徐公差。

  晚上,鄒忌躺在床上,反覆地思考著這件事。既然自己長得不如徐公,為什麼妻、妾和那個客人卻都說自己比徐公漂亮呢?想到最後,他總算找到了問題的結論。鄒忌自言自語地說:「原來這些人都是在恭維我啊!妻子說我美,是因為偏愛我;妾說我美,是因為害怕我;客人說我美,是因為有求於我。看起來,我是受了身邊人的恭維讚揚而認不清真正的自我了。」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人在一片讚揚聲裡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特別是居於領導地位的人,更要有自知之明,才能不至於迷失方向。

 

 

涸轍之魚

 

  莊子家已經貧窮到揭不開鍋的地步了,無奈之下,只好硬著頭皮到監理河道的官吏家去借糧。

  監河侯見莊子登門求助,爽快地答應借糧。他說:「可以,待我收到租稅後,馬上借你300兩銀子。」

  莊子聽罷轉喜為怒,臉都氣得變了色。他忿然地對監河侯說:「我昨天趕路到府上來時,半路突聽呼救聲。環顧四周不見人影,再觀察周圍,原來是在乾涸的車轍裡躺著一條鯽魚。」

莊子歎了口氣接著說:「牠見到我,像遇見救星般向我求救。據稱,這條鯽魚原住東海,不幸淪落車轍裡,無力自拔,眼看快要乾死了。請求路人給點水,救救性命。」

監河侯聽了莊周的話後,問他是否給了水救助鯽魚。

  莊子白了監河侯一眼,冷冷地說:「我說可以,等我到南方,勸說吳王和越王,請他們把西江的水引到你這兒來,把你接回東海老家去罷!」

  監河侯聽傻了眼,對莊子的救助方法感到十分荒唐:「那怎麼行呢?」

  「是哇,鯽魚聽了我的主意,當即氣得睜大了眼,說眼下斷了水,沒有安身之處,只需幾桶水就能解困,你說的所謂引水全是空話大話,不等把水引來,我早就成了魚市上的干魚啦!」

  遠水解不了近渴,這是人們的常識。這篇寓言揭露了監河侯假大方,真吝嗇的偽善面目。諷刺了說大話,講空話,不解決實際問題之人的慣用伎倆。老實人的態度是少說空話,多辦實事。

  

畢歆與王朗

 

  華歆(xin)與王朗是一對好朋友,兩個人都很有學識,德行也受到大家的稱讚,分不出誰好一些,誰差一點。

  有一年,洪水氾濫,淹沒了許多村莊和大片的良田,百姓叫苦連天。華歆和王朗的家鄉也遭了災,房子都被大水沖走了,盜賊也趁火打劫,四下作案,很不太平。無奈,華歆和王朗只得和別的幾個鄰居一起坐了船去逃難。

  船上的人都到齊了,物品也裝妥了,馬上就要解纜離岸出發。這時候,遠處忽然奔過來一個人,他背著包袱跑得氣喘吁吁,大汗淋漓。這個人也顧不得擦汗,一邊朝這邊揮手一邊扯開嗓子大叫道:「先別開船,等等我,等等我呀!」

  這人好不容易跑到船跟前,上氣不接下氣地說:「船都被人叫完了,沒有人肯收留我,我遠遠看到這邊還有一條……船,就跑過來……求求你們……帶上我……一起走吧……」

  華歆聽了,皺起眉頭想了想,對這個人說:「對不起得很,我們的船也已經滿了,你還是再去另想辦法吧。」

  王朗卻很大方,責備華歆說:「華歆兄,你怎麼這樣小氣,船上還很寬裕嘛,見死不救可不是君子所為,帶上人家吧。」

  華歆見王朗這樣說,就不再堅持自己的意見,略微沉思片刻,答應了那人的請求。

  華歆、王朗他們的船平安地走了沒幾天,就碰上了盜賊。盜賊們划船追過來,眼看越追越近了,船上的人們都驚慌不已,不知該怎麼辦好,拚命地催促船家快些、再快些。

  王朗也害怕得不行,他找華歆商量說:「現在我們遇上盜賊,情況緊急,船上人多了沒有辦法跑得更快。不如我們叫後上船的那個人下去吧,也好減輕些船的重量。」

  華歆聽了,嚴肅地回答道:「開始的時候,我考慮良久,猶豫再三,就是怕人多了行船不便,弄不好會誤事,所以才拒絕人家。可是現在既然已經答應了人家,怎麼能夠又出爾反爾,因為情況緊急就把人家甩掉呢?」

  王朗聽了這番話,面紅耳赤,羞愧得說不出話來。在華歆的堅持下,他們還是像當初一樣,攜帶著那個後上船的人,始終沒有拋棄他。而他們的船也終於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擺脫了盜賊,安全地到達了目的地。

  王朗表面上大方,實際上是在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情況下送人情。一旦與自己的利益發生矛盾,他就露出了極端自私、背信棄義的真面孔。而華歆則一諾千金,不輕易承諾,一旦承諾就一定要遵守。我們應該向華歆學習,守信用、講道義,像王朗那樣的德行,是應該被人們所鄙棄的。

  

眼盲心明

 

  有一個眼睛失明的少年擅長彈琴擊鼓,鄰里有一個書生過來問他:「你有多大年紀了?」少年說:「15歲了。」「你什麼時候失明的?」「3歲的時候。」「那麼你失明已經有12年了,整日裡昏天黑地,不知道日月山川和人間社會的形態,不知道容貌的美醜和風景的秀麗,豈不是太可悲了嗎?」那失明的少年笑著說:「你只知道盲人是盲的,而不知道不盲的人也實際上大都是盲的。我雖然眼睛看不見,但四肢和身體卻是自由自在的。聽聲音我便知道是誰,聽言談便知道或是或非。我還能估計道路的狀況來調節步速的快慢,很少有跌倒的危險。我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所擅長的工作中去,精益求精,而不浪費精力去應付那些無聊的事情。這樣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我不再為眼睛看不見東西而感到痛苦。可是當今某些人雖然有眼睛,但他們利令智昏,看見醜惡的東西十分熱衷,對賢明與愚笨不會分辨,邪與正不能解釋,治與亂也不知原因,詩書放在眼前卻成天胡思亂想,始終不能領會其要旨。還有的人倒行逆施,胡作非為,跌倒之後還不清醒,最後掉進了羅網。這些人難道沒有眼睛嗎?那些睜著眼而昏天黑地亂竄的人難道不也是盲人麼?他們實際上比我這個生理上的盲人更可悲可歎呀!」書生無言以對。

  這個故事揭示了這樣一種生活哲理:生理上的盲固然可歎,而心理上的「盲」更為可悲。眼睛失明是一大缺陷,但如果揚長避短,全神貫注於所擅長的事業中去,也能做出很大的成績來,領悟到深刻的人生道理。而如果昏昏然過日子,甚至胡作非為、倒行逆施,即使雙目明亮、四肢發達,也是一種不明事理不通人性的「睜眼瞎」和「人形獸」。

  

眼前與將來

 

  有一天,齊王上朝的時候,鄭重其事地對大臣們說:「我國地處幾個強國之間,軍務防備的問題,年年都要搞。這次我想來個大的行動,徹底解決問題。」

  謀臣艾子上前問道:「不知大王有何打算?」

  齊王說:「我要抽調大批壯丁,沿國境線修起一道長長的城牆。這道城牆東起大海,西經太行,連起轘轅山,接上武關,綿延4000里,同各個強國隔絕開來。從此,秦國無法窺伺我西部,楚國難以威脅我南邊,韓國、魏國不敢牽制我左右。你們說,這不是一件很偉大、很有價值的事嗎?」

  艾子說:「大王,這樣大的工程,百姓們能承受得了嗎?」

  齊王說:「是的,百姓築城的確要吃很多苦頭,但這樣做能從此減少戰爭帶來的災難,這一勞永逸的事,誰會不擁護呢?」

  艾子沉吟片刻,認真而懇切地對齊王說:「昨天一大早,天下起了大雪,我在趕赴早朝的途中,看見道旁躺著一個人,他光著身子,都快要凍僵了,卻仰望著老天唱讚歌。我十分奇怪,便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他回答說:『老天爺這場雪下得真好啊,可以料到明年麥子大豐收,人們可以吃到廉價的麥子了。可是,明年卻離我太遙遠,眼下我就要被凍死了!』大王,臣以為,這件事正像您今天說的築城牆,老百姓眼下正生活得朝不保夕,哪能奢望將來有什麼大福呢?他們還不知道能不能等到修好城牆的那一天,享受永逸的將會是什麼人呢!」

  齊王無言以對。

  所以我們在想問題、做計劃時,一定要從實際出發,既要考慮將來,也要顧及當前,統籌兼顧,切實可行。否則,再美好的打算也只能流於幻想。

 

 

笨人撈豆

 

  隋朝時候有個人,他用大車拉了一車黑豆上京城去賣。這個人吃力地拉著車走啊走啊,到了灞頭,他一不小心踏上了一個土坷垃絆了一跤。這下子不好了,他身後的車也失去了平衡,翻倒在地。那滿滿一車黑豆也全部被倒進了水裡。他從地上爬起來,看著水裡的黑豆發愁了:這麼多豆,一個人要撈到什麼時候啊!想了一會兒,他決定回家去,叫家裡人來幫他一塊兒撈豆子。於是他不再多考慮,撇下車和豆子就走了。

  這人剛一走,灞頭上的人議論開了:「他這一去還不知什麼時候回來呢,這麼多豆讓水沖走了多可惜,不如我們拿回去吧。」於是大家一起動手,吵吵嚷嚷地撈豆子,不一會兒就全給撈走了,一顆也沒留下。

  不久以後,那個運豆的人回到了翻車的地方。水裡有上千隻蝌蚪在追逐嬉戲。這人以為這就是他的豆子,想要下水去撈出來。剛一下去,蝌蚪知道有人來了,轉瞬間就全都游散了。這個人奇怪極了,呆呆地站了半天,怎麼也想不明白。他歎著氣自言自語地說:「黑豆啊黑豆,就算你不認識我了,離開我跑開了,我怎麼會也不認識你了呢?——怎麼你忽然間就多出了一條尾巴!」

  這個笨人判斷事物總是想當然,卻不根據事實來作科學的分析,自然也就無法知道事情的真相。這樣辦事情當然是不能成功的。

  

笨人熬湯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笨人,他不管做什麼事情都不動腦筋、不加思索,常常做出一些糊塗事來惹人家笑話。

  有一次,他在家裡熬一鍋菜湯。熬得差不多了,他想試試鹹淡合不合適,就用一把木勺舀了一勺湯出來嘗。這人喝了一點湯,咂了咂嘴巴,覺得似乎淡了一些,就隨手把裝著剩湯的木勺放到一邊,抓了一把鹽撒到鍋裡。這時,鍋裡的湯已經加上鹽了,而木勺裡的湯還是原來的湯,他也不重新舀上一勺,又拿起原來的那勺湯來嘗。嘗過以後,他奇怪地摸了摸腦袋,又皺了皺眉頭,自言自語地說:「咦,明明加過鹽了,這鍋湯為什麼還是這麼淡呢?」

  於是這個人就又抓了一把鹽放進鍋裡,但他還是沒有覺察到自己究竟在哪裡出了差錯,仍舊還是去嘗勺裡的湯。勺裡的湯自然還是淡的,他就又以為鍋裡的湯鹽還是不夠,於是又往鍋裡拚命加鹽。

  就這樣,木勺裡的湯始終沒有更換過,他也重複著嘗一口湯、往鍋裡加一把鹽的過程,也不停下來想一想是不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一滿罐鹽經他這麼一折騰,已經見了底了,可他還撓著頭皮,百思不得其解地想:今天真是活見鬼了,為什麼鹽都快要加完了,鍋裡的湯卻還是鹹不起來呢?

  這個笨人實在是辦了一件傻事,通過沒有加鹽的湯來評定加過鹽的湯。事物總是發展變化的,我們若總是通過相對僵化的局部來判斷全局的情況,又和這個笨人的錯誤有什麼兩樣呢?

  

終身不遇

 

  從前,洛陽有一個人,總想做官而一輩子都沒遇到做官的機遇。時光如流水,幾十年彈指一揮問。這個人眼看著自己頭髮已白,年紀老了,不禁黯然神傷。一天,他走在路上,不禁痛哭流涕起來。

  有人看見他這般模樣,感到很奇怪,於是走上前問他說:

  「老丈,請問你為何如此傷心呢?」

  這個人回答說:

  「我求官一輩子,卻始終沒有遇到過一次機會。眼看自己已這樣老了,依然是一身布衣,再也不可能有做官的機會,所以我傷心痛哭。」

  問他的人又說:

  「那麼多求官的人都得到了官,你為什麼卻一次機會也沒遇上呢?」

  這個老人回答說:

  「我年輕時學的是文史,當我在這方面學有所成時出來求官,正好遇上君主偏愛任用有經驗的老年人。我等了好多年,一直等到喜好任用老年人的君主去世後又出來求官,誰知繼位的君主卻是個喜愛武士的人,我又一次懷才不遇。於是,我改變主意,棄文學武。等我學武有成時,那個重視武藝的君主也去世了。現在繼位的是一位年輕的君主,他喜歡提拔年輕人做官,而我,如今早已不年輕了。我的幾十年光陰轉瞬即逝,一輩子生不逢時,沒有遇到一次做官的機會,這難道不是十分可悲的事嗎?」說罷,他又哭起來了。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如果一個人認準了某個遠大目標,並且腳踏實地、始終不渝地去努力拚搏,總是有成功機會的。然而,一個人一受到挫折就改變志向,自然只會一事無成。

  

莊子知魚樂

 

  莊子在濠水橋上與著名的哲學家惠施一起散步。他看見魚兒在水中悠然自得地遊戲,便對身邊的惠施說:「這是魚兒的樂趣啊!」

  惠施不以為然地反問莊子:「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兒是快樂的呢?」

  莊子反唇相譏:「那麼,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瞭解魚的樂趣呢?」

  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互不相讓,惠施辯解道:「我不是你,當然不知道你的感覺。你本來就不是魚,你肯定也不會知道魚的感覺。」

  莊子到底是做學問的人,十分善於總結問題的癥結。他認為兩人爭論的焦點是,你問我怎麼知道魚兒的快樂,這是你承認我瞭解魚的樂趣以後才會提出的問題。於是他告訴惠施:

  「那是因為我在橋上的心情很高興,所以我就認為魚兒在水中也是很快樂的。」

  這篇寓言是中國古代一場著名的辯論,帶有濃厚的哲學意味。

  惠施的觀點是,人只能自知,不能他知;而莊子的觀點則是,人既可自知,又能感知其他事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