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调元人生赏析

 我的天堂111 2018-04-26
 



​ 

 

四川是个出大才子的地方,汉朝有司马相如,唐朝有李白,宋朝有苏轼,明朝有杨慎,都算得上本朝全国文坛冠军,至少是亚军。清朝是离当今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那么清朝有没有四川人够当这个全国文坛冠军呢?我感觉遗憾,四川文人在清朝文坛没有这样的全国冠军,连亚军、季军都没有了。清朝冠军让给南京人曹雪芹了。退而求其次,清朝267年,四川省文坛PK,冠军属于谁呢,我个人认为最有资格的是德阳罗江李调元。

李调元知名度确实不高,李调元故里更是没有多少游人。我知道李调元也是从阅读《古今名联故事》中知道他,说他担任广东乡试副主考时,当地官员和名士有点瞧不起这个四川土包子,接风时想给他一个下马威,先问他贵姓。李调元答道“骑青牛,出函谷,老子姓李”。酒酣耳热之际,窗外飞着麻雀,又让他即景赋诗。他张口就来“一窝二窝三四窝,五窝六窝七八窝”。名士讥笑,你这也算诗。他继续念道“枉食黄粮千种粟,凤凰何少尔何多”。又有传说李调元与江浙名人游览重庆枇杷山,江浙人说你们四川重庆城看上去象个乌龟。李调元接口道,重庆确实像个乌龟,你看它的头部朝天门朝向长江嘉陵江两江汇合口,还是一个下江乌龟勒。李调元看来是一个超级搞笑的天才,语言有点麻辣,这很符合四川人的口味。

四川在明末清初换代之际,经张献忠及其带来的乱世、瘟疫等大杀特杀,比宋末蒙古铁骑征服四川时烧杀还惨。都说热兵器时代原子弹杀人最凶,我看冷兵器时代更厉害。秦朝白起长平之战坑杀40万,明末张献忠更是创造世界纪录,把近千万的四川盆地人杀了大半。张献忠流寇各地,为什么只对四川人如此凶横。现在四川乡野民间还有传说,说是因为他青年时曾来四川做生意,上当受骗。路边蹲倒屙屎,完事后顺手扯起一把草揩,想不到是霍麻草(荨麻草),把他的沟子整辣惨了,于是这个老陕立誓以后要杀绝四川。

张献忠几乎杀光了四川盆地原住民,成都省城遭到彻底毁灭。土著人口大约只有5%漏网,以靠近邛崃山脉和龙门山脉地方为主,李调元的曾祖父就是其中之一。四川真大不幸,明清乱世四十年,我估计苏轼、杨慎留在四川的血脉后裔都在这次大毁灭中没有了人种基因传承。这也就难怪四川文人在清朝文坛再也无人称雄天下。天命不佑四川,经历两次改朝换代,两次长期兵燹拉锯,无奈只有把文化中心座主地位让给江浙。

清朝开国百年,土著和移民,筚路蓝缕,先解决温饱,再耕读传家。罗江李氏家族一马当先,一门四进士,两院三翰林。最厉害的数李调元,1763年会试时他差点问鼎第一名。由于总裁秦惠田存有私心,说“吾江南大省何让边省人出一头矣”,只有屈居第二名。殿试时李调元心情可能受到影响,也可能乾隆皇帝没有看中李调元四川人典型长相,仅得中二甲十一名,入了翰林院。四川人从此一直觉得有点憋屈,熬到清末,终于出了一名状元资中的骆成骧。我想如果骆状元再不出世,四川在这方面还是空白的话,估计四川人还要以李调元为主角,编一些戏耍下江人的对联和笑话出气。

我看李调元,他的知识面和记忆力与杨慎不差多少,也是罕见的百科全书型人才。他诗词文赋的灵性和奇气确实要差些。李调元吃亏,我看就吃亏在他的仕宦经历没有大起大落,没有李白、苏东坡、杨慎那样丰富的山水游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写出大块文章,古今一理也。

李调元29岁进士及第,仕途一帆风顺。1776年,42岁的他做到吏部考功司员外郎(相当于今天中央组织部人事司司长)。他不太懂人情世故,没有深入领会顶头上司的言语暗示,办理公文遵守规章,不知圆通。年度考评因此被上司舒赫德、阿桂评为“浮躁”。乾隆皇帝见到这个评语,也感到吃惊,特拔他继续当官,还外放广东学政三年。看来那时李调元还圣眷在心。

李调元没有吸取教训,只知实心办差,直心处世,不知不觉触到了复杂的微妙的满汉官场关系网。1782年他领差押运《四库全书》,沿途卢龙知县郭棣泰和广平知府弓养正联手下他的烂药,不慎淋湿黄箱,让乾隆皇帝大为光火。双方互告,李调元最后发配新疆,充军伊犁。上帝本心似乎想给这个春风得意的四川大才子李调元一些磨砺,让他有经历西北沙漠,增长见识的机会。遗憾李调元胆力太小,宁愿花钱赎罪,解职为民。我想他这次如果有了横穿清朝大疆土,流放大西北的经历,也许晚年写的诗文会有苏轼、杨慎那种奇气,在这方面的成会高很多。今世罗江的父母官也许就不会评价李调元“诗不如文,文不如戏,戏不如对,对不如人”了。

李调元看穿了乾隆末年官场乌烟瘴气,厌倦了满汉大员间勾心斗角。他人格正直,没有行贿和坤继续买官作。和坤那时是乾隆皇帝须臾离不得的满族大员。虽然清朝号称满汉平等,官位也是满员汉员一半。我看从骨子里,清朝皇帝从来都是信任满人,利用汉人而已。乾隆皇帝最爱玩把汉族大官升贬升贬的游戏,就像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演的一样,而满族大员一般没有这种待遇。

李调元很明智,选择急流勇退,在50岁盛年退出乾隆官场。1785年春回到故乡罗江养老。他总算平安降落了,在“和坤跌倒,嘉庆吃饱”时没有被牵连。我感觉他当官时怕也不是太清,虽然不是贪官,还是捞了一些外水,不然他哪有财力刻板刊印巨著《函海》,在故乡扩建醒园,新修万卷楼,养起戏班子。四川人有福,遇到李调元这种热爱搜集杨慎等乡邦先贤历史文献的书痴。李调元当官几十年我看他没有做出什么显著政绩,反倒是在业余兴趣方面,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他印川菜菜谱,改川戏剧本,写民俗组诗,搜民间谣谚,这些都算是开创性工作。他可以算是中国民俗学的鼻祖,川戏编剧的祖师。李调元喜爱平民文化和民间艺术,有这种心结和爱好,也许是后世四川人最喜欢李调元,喜欢编撰与李调元有关传说轶事的根源。

李调元有点孤芳自赏。他晚年过着“诗酒拥书城,田园看野鹤”的生活,又不太买地方官府的帐,肯定让人即羡慕又嫉妒,得了红眼病。他性格又有点粗直,没有处理好官府上下、家庭内部和邻里之间关系。私人恩怨日积月累,1800年四月五日,家庭内鬼与土豪外贼勾结,利用嘉庆川楚白莲教大起义,李调元本人避居成都的机会,一把火把他的心肝宝贝罗江万卷楼及其藏书化成灰烬。我看没有一点文化的人,是想不出这一致李调元于死命而自己一点也不担责的绝招的。绵州官府接到报警后,只是不痛不痒表述关切,乞师终不出。我看绵州地方大员是有教唆纵使嫌疑的。

李调元欲哭无泪,只有死了。他死在老家罗江,死在嘉庆七年腊月二十一,对应公历1803114日,这很好,可以再多算一年寿诞,终年虚岁70岁。他的万卷楼,他的《函海》,他的人生,他的诗词,标志着封建时代正统古文和雅文化的最后没落,李调元这位清朝四川大才子为她唱了最后一曲挽歌,也标志着白话文和俗文化称雄的时代曙光已经来临。

参考文献:

1、 李调元研究,四川民俗学会、罗江县人民政府编,四川出版集团,2007

2、 2、 巴蜀史,何介福著,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3、 3、 清代人物传稿(第十卷)--李调元,中华书局,2001.

附录:李调元趣味对联

 

访查对联

 

踏倒磊桥三块石;

剪开出字两重山。

 

半边山,半段路,半溪流水半溪涸;

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虚。

 

远观重重宝塔,六角四面八方;

近看平平玉手,五指两短三长。

 

黄狗过霜桥,点点梅花落地;

乌鸦跳雪山,片片竹叶朝天。

 

画上荷花和尚画;

书临汉帖翰林书。

名士对联

大块投河,方知文从胡说起;

玉珠击鼓,始信诗由放屁来。

 

主考对联

洞庭湖,八百里,波滔滔,浪滚滚,问大师由何而来?

巫山峡,十二峰,云漫漫,雾腾腾,本宗师从天而降。

 

骑青牛,过函谷,老子姓李;

斩白蛇,起大泽,高祖是刘。

 

春芍药,夏芙蓉,秋菊冬兰,我本探花郎,三江徐广义;

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吾乃摘星汉,四川李调元。

 

神童对联

吸烟摇扇,目前风云聚会;

屙尿打屁,胯下雷雨交加。

 

子把父当马,成何体统?

父望子成龙,理所当然!

 

炉捧胸前暖;

风吹背后凉。

 

藕入泥中,玉管通地理;

荷出水面,珠笔点天文。

 

千年老树做衣架;

万里长江当浴盆。

 

此木是柴山山出;

因火成烟夕夕多。

 

清水池塘清水鱼,鱼吃清水;

黄花菜地黄花女,女采黄花。

 

青草塘内青草鱼,鱼戏青草,青草戏鱼;

黄花田里黄花女,女弄黄花,黄花弄女。

 

搔搔痒痒,痒搔痒搔,不搔不痒,不痒不搔,越搔越痒,越痒越搔;

生生死死,死司生生,有生有死,有死有生,先生先死,先死先生。

 

夫妻对联

月圆月缺,月缺月圆,年年岁岁,暮暮朝朝,黑夜尽头方见日。

花落花开,花开花落,夏夏秋秋,暑暑凉凉,严冬过后始逢春。

 

主仆对联

羊毫笔写红绫纸,

鹿角杈凉紫罗裙。牛鼻索捆青杠柴。虎头靴套麻草鞋。猪拱嘴吃青海椒。马蹄刀切黄牛皮。

 

北京四川会馆楹联

此地可停骖,剪烛西窗,偶话故乡风景:剑阁雄,峨眉秀,巴山曲,锦水清涟。不尽名山大川,都来眼底;

入京思献策,扬鞭北道,难忘先哲典型:相如赋,太白诗,东坡文,升庵科第。行见佳人才子,又到长安。

 

醒园诗

醒园初筑亦悠然,地狭偏能结构坚。叠石为山全种竹,穿池引水半栽莲。

拈花偶笑人称佛,戴笠行吟自谓仙。曾到名山游脚倦,此生只合老丹铅。

 

哭万卷楼被焚诗

其一

烧书如烧我,我在书不在,譬如良友殁,一恸百事哀。

我欲临其穴,其奈寇未退。不如招魂来,梦寐如相对。

其二

万卷成灰灭,重楼亦烬余。今生无力购,来世再储书。

闻火君当贺,遗金我自疏。乞师终不出,无路学包胥。

 

书冢诗

不使坟埋骨,偏教冢藏书。焚如秦政虐,庄似陆浑居。

人火同宣谢,藜燃异石渠。不如竟烧我,留我待何如?

云绛楼成烬,天红瓦剩坯;半生经手写,一旦遂成灰。

獭祭从何检,尤杠漫逞才。读书无种子,一任化飞埃。

 

数字诗

一曰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买得五六七包粉,打扮八九十分妖。

十九月亮八分圆,七个才子六个癫。五更四点鸡三唱,怀抱二月一枕眠!

嵌头诗

白诗名高千古,

奇律雅格尤高。

盼多少风骚客,

为斯人尽折腰。

 

联讽狂才

 

清代乾隆年间, 四川出了个名叫李调元的才子, 才华出众, 诗文信笔而成. 一年, 他路过某城, 闻州官正在为赴考的才子饯行, 他正在看时, 不觉也被拉入席. 只见堂中方匾写着 \"起凤来龙\", 左面厢房写着 \"大块\", 放满当地名流的文章, 右面厢房写着 \"玉珠\", 放满当地雅士的诗文. 忽地, 席间一位书生放声高谈阔论, 李白, 杜甫及三苏也不放在眼内, 另一位书生却说:当今绵阳的李调元, 也算学富五车...也还未说完, 那狂才便阴阳怪气地说:李调元乳臭未干, 文章不通, 诗词也如狗屁. 众人都议论纷纷, 独李调元不动声色地饮酒. 一会儿, 那州官说道:我请各位做一个对子, 上联用\"大块\"作头, \"起凤\"的起字末, 下联用\"玉珠\"作头, \"来龙\"的来字末. 那几位才子搜索枯肠, 也写不出半个字来, 李调元从容地站起来, 提笔挥就:

 

大块投河, 方知文从胡说起;

玉珠击鼓, 始信诗由放屁来.

 

那些不把李调元放在眼内的才子都走来一看, 都惊呆了, 明知被骂, 却又不知此人来历. 李调元摆出傲慢的态度, 再写下:

 

李白诗名高千古,

调奇律雅格尤高;

元盼多少风骚客,

也为斯人尽折腰.

 

李调元掷笔而离, 那几位才子围上来一看, 方知是李调元, 但都对\"大块投河\"\"玉珠击鼓\"百思不得其解, 后得高人指点, \"大块投河\"\"玉珠击鼓\"的声音都是\"不通\"\"不通\", 都是嘲笑你们的\"大块\"文章, \"玉珠\"诗词.

 

对考才子

 

有一年李调元带了个书僮赴考, 由于在路上浏览景色, 出了川后他便急于赶路. 傍晚来到了渡口, 却有许多人在等候, 李调元只好在苦等. 老梢公见他的模样, 知是赶考的人, 便想帮他一把. 便对他说:你似是赶考之人, 想必学问不差, 我出个对子, 你能对上, 我便先渡你, 连船钱都可免了. 李调元说道:好啊, 却不知其它人意下如何? 众人都无异议, 老梢公说道:

 

鼻孔子, 眼珠子, 珠子高于孔子;

 

李调元虽见上联对圣人有所不恭, 但却也巧妙, 便答道:

 

眉先生, 须后生, 后生长过先生.

 

老梢公提手说道:对的好, .

 

对治狂生

 

李调元过了渡口, 便再急急赶路, 但他仍然改不了脾性, 专拣些风光秀丽的地方行. 一天, 走得晚了, 方知错过了宿处. 忽地见到一带瓦房大户, 便前往借宿. 户主原是进士, 做了几年知县后退隐, 正在和一班文人才子喝酒. 主人生性豁达, 但座中文人却目中无人, 见李调元也是文人打扮, 便想给他一个下马威, 其中一位傲慢地说:

 

树木桠多, 不宿无毛之鸟;

 

李调元心知对方有意嘲弄于他, 便气道:

 

滩平水浅, 难藏有角蛟龙.

 

李调元说完转身便走, 那家主人见状, 又听得李调元志气不凡, 便追出邀请李调元留低. 那些才子再也不敢小看李调元, 只好讪讪地问李调元的姓名, 李调元说道:

 

骑青牛, 过函谷, 老子姓李;

 

说完反问那秀才姓名, 那秀才却不知如何回答, 那主人家笑道:这位先生和阁下同姓, 难以对答, 老朽的姓名还可以勉强一对. 之后吟道:

 

斩白蛇, 定汉室, 高祖是刘

 

巧对回文联

 

李调元一举登科, 做了数年官, 便回乡探亲. 入了四川后, 小不免沿途欣赏风光. 一路行到川东, 忽地一座高山在前, 风景秀丽, 李调元便带了数个随从登山浏览. 山上有一古庙, 香火鼎盛, 庙中主持更是仰慕李调元的文才, 亲自替他焚香, 又倍他四处游玩, 更设置斋菜款待. 李调元心知主持有所求, 也不说破. 饭后用茶时, 主持说道:大人, 老衲有一事相求. 李调元说道:方丈请说. 方丈说道:本庙上代有位长老, 擅长丹青. 一次, 当他正完成一幅出水荷花图时, 刚好吴中才子唐伯虎路过, 便请他题字. 唐伯虎提笔写下一个上联便收笔. 长老问他为何, 唐伯虎说道:我只写下一上联, 今后如果有谁能对出下联, 他必定是当世奇才. 此联至今无人能对, 大人可否续对? 李调元大奇, 叫方丈立即拿画一看. 那果然是好画, 但字更好, 龙飞凤舞地写着:

 

画上荷花和尚画;

 

李调元一看, 知是谐音回文联, 果然难对. 沉思一会, 说道:有了, 便提笔写下:

 

书临汉字翰林书.

 

方丈大喜, 连称奇才.

 

句服才子

 

过了几年, 李调元调任广东学政, 在他赴任途中, 经过了洞庭湖, 那里的抚台大人也是才子一名. 拿抚台大人也很欣赏李调元的文才, 便带领当地的文人, 设宴款待李调元. 抚台大人对李调元十分恭敬, 但在座却有几位才子不知天高地厚, 想难倒李调元以显自己才华, 提出对句, 其中一人吟道:

 

洞庭湖, 八百里, 波滚滚, 浪滔滔, 大宗师自何来?

 

吟完洋洋得意地说道:大人, ! 李调元知他自负, 有心教训他, 便道:

 

巫山峡, 十二峰, 云霭霭, 雾蒙蒙, 本主考从天降!

 

下联一出, 众人皆叫好. 那秀才还想挽回面子, 再说:大人可否再赐教一联? 也不待李调元答允, 便吟道:

 

五百罗汉过湖, 岸边波心千佛子;

 

李调元稍加思索, 便道:

 

一个淑女对月, 人间天上两婵娟.

 

众人听后, 再一次叫好, 李调元却忘形地说道:我也有一联, 请大家赐教, 说完吟道:

 

枣棘为薪, 截竖开横成四束;

 

上联一出, 众才子哑然, 无人能对得上, 那抚台大人见李调元有些忘形, 便想令他知道江山无限, 能人辈出. 接口吟道:

 

阊门启户, 移多补少作两间.

 

众人听罢, 莫不叫好, 李调元更是一凛, 收起了目中无人之心.

 

张怀溎巧对李调元

 

清朝时四川广水出了个天才叫张怀溎,他聪明伶俐,九岁时已能写得一手好诗.有一天,他忽地对老师说道:古人都十分其怪,寸身合起来应该是矮,但却是射.委矢合起来应该是射,但却是矮,老师也不知如何解释给他听.此事传到李调元耳中,便叫了张怀溎来到面前,说道:这两字是由象形文字所演化而来,我可以详尽的说给你知.你十分聪明,我出个句给你对好吗?张怀溎点头答应.李调元说道:

 

雨过花争放;

 

张怀溎听得园中鸟儿在歌唱,顺口答道:

 

春来鸟自鸣.

 

李调元呆声赞好.

 

有些对联,看似信手拈来,文理也通,实际上更含深意,可以巧妙的讽刺人,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这一类对联的故事。

如何用对联巧妙的讽刺人话说,清代乾隆年间有个才子叫李调元,才华出众,文思敏捷。有一年,他路过某城, 赶热闹看州官为当地才子赴考饯行,不觉也被拉入宴席(士子的衣着跟普通老百姓是不一样的)。大堂上有一方匾,上写四个大字:“起凤来龙”,左面厢房放满了当地名流的文章,标称“大块”;右面厢房放满当地雅士的诗文,称作 “玉珠”。这时候席间一位书生放声高谈阔论,言谈中连李白、杜甫及三苏也不放在眼里。当说到当今李调元时,更是阴阳怪气地说:“李调元乳臭未干,文章不通,诗词也如狗屁。”众人都议论纷纷,唯独李调元不动声色地饮酒。过了一会儿,那州官提议,请在座各位做一个对子,上联以“大块”作头,“起”字作尾;下联以“玉珠”作头,“来”字作尾。无论是赴考的才子、还是高谈阔论的狂才都搜索枯肠,也没有写出半个字来。这时的李调元从容地站起来,提笔挥就:

上联:大块投河,方知文从胡说起;

下联:玉珠击鼓,始信诗由放屁来。

大伙儿近前一看,都惊呆了,明知被骂,却又不知此人来历。李调元并不再说话,紧接着写了一首诗:

李白诗名高千古,调奇律雅格尤高。元盼多少风骚客,也为斯人尽折腰。

写完,便掷笔离去。那几位才子围上来一看,藏头诗啊,原来是李调元。但都对“大块投河”及“玉珠击鼓”百思不得其解。后得高人指点,才知李调元是以“投河”及“击鼓”的声音嘲笑“大块”文章和“玉珠”诗词都是“不通”(扑通)“不通”的。

如何用对联巧妙的讽刺人再来看另一个才子纪晓岚的故事。大才子有个脾气非常不好的医生朋友,有一日,比大烟袋身体不舒服,去找这位医生朋友诊治,那医生朋友一见是纪晓岚,张口便说,我出个上联,如果你能对得出来,诊费,药费全免。纪晓岚工于对联,当然同意的很爽快。医生出了上联:膏可吃,药可吃,膏药不可吃。(膏,药,都是中医治病的药料,都是可以入口的内科药,而膏药却是外科贴用的。)纪晓岚微微一笑,立即对出下联:脾可医,气可医,脾气不可医。(中医讲脾,五脏之一,气则是与血相对应的一种中医存在。)上下联,都与医药有关,且下联暗讽医生的怪脾气,真真巧妙。

如何用对联巧妙的讽刺人再说一幅对子。话说某书生家贫无物,每到青黄不接季节,生计不继,只好向亲友借贷,均被拒绝。那一年,书生应试,高中举人,亲友纷纷前来巴结,趋之若鹜。书生感慨万千,在门口贴了一副对联,上联: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亲远戚,谁肯雪中送炭;下联:侥幸今年,科举头、二、三场内,文章皆合适,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诗以人品为第一——李调元

 

 

·李调元

  

 粗毛野兽石先生。(李调元)

——李调元幼时对塾师石先生

    另一说为纪昀幼年读书时对石先生,见《清·纪昀》主题帖。

 

饥鸡盗稻童筒打;(农  妇)

暑鼠凉梁客咳惊。(李调元)

——李调元对农妇[谐音对]

 

人轻轿重轻抬重;(轿  夫)

脚短路长短走长。(李调元)

——李调元对轿夫[谐巧对]

 

画上荷花和尚画;(唐  寅)

书临汉帖翰林书。(李词元)

——李调元续对唐寅悬联[谐音回文对]

    这副回文、谐音巧对,属“四三”断句格式。“画”字首尾相应,首为名词,尾为动词;如果倒过来读,则画尚的“尚”与“上”谐音,“和花”、“荷上”与“荷花”、“和尚”同音,这样,同顺读起来就一样了。本联利用谐音出对,构成了回文,十分巧妙。下联的“书”字亦首尾相应,与上联词性用法相同,如果倒读,则“林翰”同“林翰”谐音、“汉临”同“翰林”同音,同顺读没有什么两样。只不过“书临汉帖”与“画上荷花”结构不一致,未免美中不足。

 

吸烟摇扇,目前风云聚会;(某名流)

屙尿打屁,胯下雷雨交加。(李调元)

——李调元少时对某名流

    孩童时代的李调元,就能吟诗作对。一年夏天,李家来了一些客人,他们一边吸烟,一边摇扇品茶闲聊。其中也有蜀中名流,一客人素闻李调元人小颇有才学,不太相信,于是有意想考一考他。适逢李调元也在其父身边,便即景吟出上联要李调元属对。李调元沉思片刻,就朗声对出了下联。下联甫出,满座哄堂大笑,啧啧称赞李调元的机灵。下联虽有点俗,但出于童子之口,足见其反应敏捷,才华横溢,童雅趣致。)

 

枣棘为薪,截断分开成四束;(管  家)

阊门启户,移多补少作双间。(李调元)

——李调元对管家[析字对]

    作者根据中国字形特点,运用析字法即离合方式组成对联。“枣”是“枣”的繁[]体字,木名,即枣树;“棘”是丛生的小枣木,即酸枣,果实较枣为小。其木均可作柴薪用。根据“枣”的繁体字由两个“朿()”字写成与“棘”这两字的组合特点,及可作薪的功用,将上下组合之“枣”截断,将左右组合之“棘”“截断分开”,恰成四束柴薪。“阊门”,原是江苏省苏州城门名,这里泛指城门。“阊”字里面含有“日(曰)”二字,“门字里面没有”,故说“移多补少”。从“阊”字取出一个“日(曰)”而补入“门”中,则“阊门”二字“起屋”,就成了“双间”。当然,间字中的“日”字不作“曰”,是只取其字形相似而已。此联的可取处在于利用字形的构造,创造了一副妙对,读来十分耐人寻味。

 

四口同图,内口都属外口管;(塾  师)

五人共伞,小人全靠大人遮。(李调元)

——李调元对塾师[析字联]

    李调元幼时读书,一次他和几个书童贪玩犯错,塾师要惩诫他们,便出了上联,要他们属对,对出者免挨诫尺,对不出者要打手掌。李调元明白,这是个巧妙的拆字联,暗含着学生都要受老师管的意思。李调元思索了一会,抿嘴一笑,便对出了下联。塾师听罢,感到联中含有褒贬之意,于是拈着胡须喝道:“还不去念书!”本联上下联首句末字的“图、伞”为“图、伞”的繁体字,可谓拟联者手高,对联者才思敏捷;遂使全联巧妙别致,格调清新,韵味横生。

 

李打鲤,鲤沉底,李沉鲤浮;(候补道)

风吹蜂,蜂扑地,风息蜂飞。(李调元)

——李调元对某候补道

 

黄犬过霜桥,点点梅花落地;(袁  枚)

乌鸦踏雪地,片片竹叶朝天。(李调元)

——李调元对袁枚

 

半边山,半段路,半溪流水半溪涸;(广 联)

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虚。(李调元巧释苏东坡哑对)

——李调元巧释苏东坡哑对

    相传岭南有一块碑,上刻“半边山半段路半溪流水半溪涸”十三个字,征求下联,日久无人应征。后来苏东坡到广东做官,人们慕其才名,请其足对,苏看了后说:“一块碑只有一行字;只有一句上联?”说完笑着走了,众人颇感失望。直到清代李调元任广东学政,人们又将这块碑的故事讲给李听,希望他能续出下联。他沉思牌刻,说:“下联苏学士早已对出,我不能再对了。”众人问“为什么?”他才说出了下联,众人无不折服。

 

 

名人名家对联 · 李调元撰对联集

 

 

  李调元(1734-1802),清代戏曲理论家,诗人。字羹堂、赞庵、鹤洲,号雨村,别署童山蠢翁。四川德阳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由吏部文选司主事迁考功司员外郎。后遭诬陷,遣戍伊犁,至1785年方得以母老赎归,晚年潜心著述。著有《童山诗集》40卷,戏曲理论著作《曲话》、《剧话》等。《曲话》和《剧话》多摘引前人的戏曲评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李调元主张宗法元人朴素自然的风格,反对曲词宾白的骈丽堆砌的时尚,间有对剧作本事的考证,为戏曲史研究提供了资料。难能可贵的是他记载了当时勃兴的吹腔、秦腔、二簧腔、女儿腔的流布情况,对弋阳腔、高腔的发展脉络,进行了细致的探索,为后世戏曲史特别是剧种声腔史的研究提供了方便。有关对联传说颇多。

 

  细观子路;

  着意颜回。

    ——对棋友

 

  人轻轿重轻抬重;

  脚短路长短走长。

    ——对轿夫

 

  饥鸡盗稻童筒打;

  暑鼠凉梁客咳惊。

    ——对农家大嫂

 

  画上荷花和尚画;

  书临汉帖翰林书。

    ——补对唐寅旧联

 

  麾下威严天地物;

  堂上高风礼义廉。

    ——赠骄横狂暴之伊梨总兵罗三才。上联嵌三才(天地人)而缺“人”,下联嵌四维(礼义廉耻)而无“耻”

 

  栏外远山排闼绕;

  楼前积水当湖看。

    ——题虎坊桥梁家园看云楼

 

  窗外小丘如岫列;

  楼前积水当湖看。

    ——题虎坊桥梁家园看云楼

 

  山管人丁人管财,草管人命;

  雷搏妖魔鱼搏浪,绳搏妖狐。

    ——讽老道读“菅”为“管”,“缚”为“搏”

 

  黄犬过霜桥,点点梅花落地;

  乌鸦踏雪地,片片竹叶朝天。

    ——对袁枚

 

  半边山,半段路,半溪流水半溪涸;

  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虚。

    ——巧释苏东坡对

 

  青草塘内青草鱼,鱼戏青草,青草戏鱼;

  黄花田中黄花女,女弄黄花,黄花弄女。

    ——即景对

 

  豪气压群凶,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

  仙才媲众美,不让参军俊逸,开府清新。

    ——题江油太白祠

 

  洞庭八百里,山茫茫,水淼淼,大主考何地而来;

  巫山十二峰,烟霭霭,雾腾腾,老神仙自天而降。

    ——李调元出任江南主考,人以上联难之,李对下联

 

  白塔街,黄铁匠,扯红炉,烧黑炭,坐南向北打东西;

  紫竹坝,朱裁缝,穿金针,弹灰线,度短量长分大小。

    ——传为李调元对古联

 

  春芍药,夏芙蓉,秋菊冬梅,吾乃探花郎,三江胡成义;

  东紫薇,西长庚,南箕北斗,我本谪仙子,四川李调元。

    ——对胡成义

 

  生离己是多番,泉下尚须安排,为置桑麻数亩,侬且先归去;www.zhlzw.com中華勵志網

  死别只此一回,身旁已无牵挂,再教儿孙两卷,我随后就来。

    ——传李夫人临终出上联,调元忍痛对下联

 

  月圆月缺,月缺月圆,年年岁岁,暮暮朝朝,黑夜尽头方见日;

  花开花落,花落花开,夏夏秋秋,暑暑凉凉,严冬过后始逢春。

    ——对夫人

 

  此地可停骖,剪烛西窗,偶语故乡风景:剑阁雄,峨嵋秀,巴山曲,锦水清涟,不尽名山大川都来眼底;

  入京思献策,扬鞭北道,难望先哲典型:相如赋,东坡文,太白诗,升庵科第,行见佳人才子又到长安。

    ——题北京四川会馆

 

  踢破磊桥三块石;

  剪开出字两重山。www.zhlzw.com 中華勵志網

    ——传为李调元对童子

 

  蜘蛛有网难罗雀;

  蚯蚓无麟欲成龙。

    ——传为李调元对父

 

  吸烟摇扇,目前风云聚会;

  屙尿打屁,胯下雷雨交加。

    ——传为李调元少时对某名流

 

  四口同圖,内口都属外口管;

  五人共傘,小人全靠大人遮。

    ——传为李调元对师

 

  棗棘为薪,截竖开横成四束;

  阊门启户,移多补少作双间。

    ——传为管家妙对李调元

 

  李打鲤,鲤沉底,李沉鲤浮;

  风吹蜂,蜂扑地,风息蜂飞。

    ——传为李调元对某候补道

 

  狼生毫,毫扎笔,写出锦绣文章传天下;

  蚕作茧,茧抽丝,织就绫罗绸缎暖人间。

    ——传为李调元对师

 

  昨夜本院卜卦,八卦六爻,六爻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有准;

  今晨学生听点,五点三更,三更五点,五五二十五点,点点不差。

    ——传为某秀才对李调元

 

  搔搔痒痒,痒痒搔搔,不搔不痒,不痒不搔,越搔越痒,越痒越搔;

  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有生有死,有死有生,先生先死,先死先生。

    ——传为李调元幼对塾师

 

李调元简介李调元(17341229日——1803114日),中国清代戏曲理论家,诗人。字美堂,号雨村,别署童山蠢翁。1734年,李调元生于四川罗江(今属安县宝林镇)。父亲李化楠是乾隆年间进士,官至保安同知(官名),其诗作《万善堂诗》清婉雍容,名震一时。李调元遂宁张问陶(张船山)、眉山的彭端淑合称清代四川三大才子。其中,张问陶成就最大,袁枚称其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彭端淑次之,诗名不彰;李调元第三。另有民国少将李调元(1885-1952)字叔和。江西省宁都县田埠乡东龙村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