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端“葫芦” 珍品匏器 砑花葫芦锦上添花

 乡村骑士706 2018-04-26


在西泠印社的春拍中,一件清代巧雕匏器以69万元成交,创下内陆匏器拍卖的新纪录。“匏”是“葫芦”的旧称,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葫芦只是十分平常的事物,但如果制成了艺术品,其却能登陆故宫博物院。


在目前故宫众多的收藏中,匏器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门类,而在拍卖市场上,匏器成交价格也出现了稳步上升的走势。


范匏技术巧夺天工


在众多的匏器中,许多珍品都采用范匏工艺。“范匏”,简言之,在葫芦幼小时,将其纳入已制好的有阴文花纹的范模中,待其长成,与范模严丝合缝,取出后即可得阳文花纹的匏器。


故宫博物院中,就收藏有一件匏制蒜头瓶。自口部向下直至腹部有6道凹线纹垂直贯通,将器身划分成6瓣,每瓣自成装饰单元,均于颈下饰阳文如意云头纹、联弧纹及卷草垂肩纹,腹部饰独窠莲花纹并有卷草袅娜向上。下腹亦有凸弦纹2道。器底为6瓣葵花形圈足,内有阳文楷书“康熙赏玩”印章款。


范匏之法言易行难,器形与纹饰俱美者往往十不得一,其讲究的是纹饰清晰、粗细均匀、毫无模糊之处的作品殊为难得。更为可贵的是花纹图案衔接自然,天衣无缝。


像这件蒜头瓶般纹饰清晰、粗细均匀、毫无模糊之处。更为可贵的是其每一瓣间的图案衔接自然,天衣无缝,而衔接处凹线上的阳文以及莲花纹上的阴文筋脉制作中都具阴中有阳或阳中有阴的工艺难点,却没有任何错乱。


砑花葫芦锦上添花


一件匏器,之所以可以成为手中把玩、怀揣的宠物,除了其要有“天生丽质”之外,还要有诸多锦上添花的美化手段,除了“范”之外,“刻”、“砑”、“烫”等都是常见的制作工艺。


“刻”,就是用牛角或玛瑙刻成器具,按葫芦圆体随势刻画,线条流利,形体简练,多为花草、鱼类及戏曲人物故事;“烫”,烫面也称火笔,老法以自制火香,制成如手指粗的燃香,中心插入铜针以为笔头,点燃之后导热至铜针,用以烫画图案。


而“砑”,则是葫芦活中特有的工艺。其是将葫芦表层硬皮轻度软化,之后用不同角度的砑子为工具,在已定稿葫芦身上砑制出点、线、面,凸于平面,力轻则砑不凸出,力重则划破表面面线,完全靠手感力度进行创作。


砑花是葫芦中最为特殊的工艺之一,天津近代陈锦堂的砑花葫芦最受追捧,早在1994年,他的一件砑花象牙口葫芦,就拍出了14300元的高价。


他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构思高雅,布局疏密有致,手法精细,每件作品如同浮雕国画,题材为山水、花鸟等,这无疑也是选择其他砑花葫芦的重要标准。


相关附件有讲究


一件精美的匏器,除了其自身的工艺之外,相关附件的制作也是大有讲究,像故宫收藏的一件匏制螭寿纹鼻烟壶,上配铜镀金錾刻宝相花盖,下连牙匙。金属盖与洁白的牙口及深红的匏壶形成了色泽与质地的鲜明对比,相映成趣。


而在拍卖场上,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葫芦虫具,都配有精美的蒙心(葫芦口盖上的装饰物)。蒙心的制作,不拘何种材质,都要求精细而坚固,线面排列匀称细密,多都是采用象牙、玳瑁等珍罕材质,而且精湛的蒙心,还能为葫芦虫具“加分”。


在一次拍卖会中,有一件象牙玳瑁五子登科盖蝈蝈罐,其主体为本长倒栽油壶鲁葫芦,并未经过任何修饰,但历经把玩,色已深黄,包浆圆润。配象牙口框及高蒙心,下衬象牙平托。


蒙心取整料雕制,底屉镂空雕金钱眼,上雕雄鸡一只雏鸡五只,寓意“教五子”。五只雏鸡环绕雄鸡四周,或嬉戏、或啄食,雄鸡昂首侧目,威风凛凛,雕刻生动传神,栩栩如生。蒙心外罩以玳瑁雕制鸡笼,镂雕细致入微。鸡笼与蒙心以螺口连接,构思巧妙,相得益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