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崇祯一生三大错: 错杀一人, 错用一人, 错信一人...

 草原牧歌莱州 2018-04-26

公元1627年,年仅16岁的朱由检继位,是为崇祯皇帝,崇祯皇帝继位后,立志拯救危在旦夕的大明王朝,然而此时的大明王朝已经千疮百孔,即使崇祯皇帝每天兢兢业业的辛劳,仍阻止不了大明的败亡,固然,崇祯皇帝有自己性格上的缺陷,比如好面子、优柔寡断等,但是崇祯皇帝也犯了很多不该犯的致命错误,正是这些错误,直接葬送了大明江山。

错杀之人:魏忠贤

虽然魏忠贤专权跋扈,恶贯满盈,导致朝中乌烟瘴气,有一千个该杀的理由,崇祯帝继位后第一个就拿魏忠贤开刀,并且彻底清除了阉宦势力,此后东林党开始得到崇祯帝的重用,然而东林党个个都看重自身利益,一旦到了关键时刻便拿不出主意,这也让崇祯皇帝十分头疼,而且崇祯皇帝还忘了“制衡”的道理,无论是阉宦势力还是东林党,只要一方独大,就会造成扎专权跋扈的局面,只有让两者达到平衡,才更有利于朝廷的发展。

错用之人:杨嗣昌

杨嗣昌于崇祯十年担任兵部尚书,也算是崇祯皇帝十分信任之人,杨嗣昌此人虽然有一定的才能,但是也有一个十分大的缺点,那就是心胸狭隘,听不进去其他人的意见,对于有不同意见的将领,杨嗣昌都会极力打压他们,比如著名将领孙传庭,正是因为和杨嗣昌意见不合,最终被杨嗣昌诬陷下狱,孙传庭可谓是明末少有的有能力的悍将,他的下狱也给了起义军以可乘之机,等到他出狱之时,已经为时晚矣。

错信之人:袁崇焕

在国家内忧外患之际,当时的大臣分为主战和主和两大派,当时急于立功的袁崇焕站出来对崇祯皇帝说道,只需用五年便可平定辽东战事,崇祯皇帝便信以为真,事实上,以当时明朝的国力,五年之内根本不可能平定辽东战事,而袁崇焕却夸了海口,正是袁崇焕的这次计划,使明朝陷入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倘若明朝当时能暂时和清军议和,专心对付起义军,待起义军平定之后再对付清军,这样或许才能有胜算,不过袁崇焕最终还是被崇祯所杀,或许在崇祯眼里,当初信任袁崇焕就是一个错误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