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淮海地区和淮海谭氏小考

 百汇123 2018-04-26

淮海地区,泛指以徐州市为中心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区域内有20个地级市,97个县级市,总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该地区地理位置险要,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淮海战役就发生在此,也是楚汉文化的发源地。这里先后出现了许多历史名人,如孔子、荀子、项羽、刘邦、李煜、王義之等。

据大墩子、白马寺、梁王城等遗址考古发现,4000多年前便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而今生活在这片方圆近1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人们,其祖先大多在山西洪洞县。据从很多姓氏家谱记载和碑文中所述“问我故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鸦窝。”为什么山西移民的后裔变为淮海地区人口的主要群体,而土生土长的淮海人人口却消失了?这要从元朝末年说起。公元1352年,元朝蒙古统治者对古城徐州及周边地区实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千里沃野血流成河,白骨累累,加之淮海地区地处黄河下游,洪灾、旱灾、蝗灾不断,饥荒频发,淮海地区百姓深受其害,连年战乱和自然灾害,导致当时土地荒芜,千里无人烟,哀鸿遍野。

明朝初年,朱元璋灭元后,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中原地方经济,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三年,先后组织了八次向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大规模迁民活动,淮海地区以徐州为中心也列入其中。不同姓氏的先祖们从山西洪洞县城北广济寺大槐树下办理手续,成群结队,背井离乡,不远千里迁移至淮海地区定居。这是历史上政府组织的最大规模的移民活动,而今他们的后代成了淮海地区人口主体。

展开剩余78%

淮海地区谭氏主要分为三大支系,第一支以徐州为中心分布在淮海地区,这一支派分布较为广泛。一支为安徽亳州谭氏,这一支已参加淮海谭氏宗亲活动。另一支为安徽阜阳地区。山东临沂地区谭姓人口也很多,由于年久未续谱而未入总谱。但也有些零星的谭氏族人从不同历史时期加入到淮海地区中来,据粗略统计有70000之众。

淮海地区谭氏主要分布居住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如江苏徐州所辖六个县市区,山东枣庄、临沂、泰安,河南开封,安徽淮北、宿州、江苏宿迁、连云港,他们均为淮海地区谭氏始祖二公之裔,而今成为当地名门望族,推动了淮海地区的历史变革和社会发展。

据家谱记载,淮海地区谭氏先祖为兄弟四人,大公于元代迁往湖北沔阳(现在的仙桃地区,人口分布情况不详),二公为淮海地区始祖,三公留居河南开封阳武县,四公迁居山西横沟。二公这一支脉,定居邳州市泇口村。

传至九世祖谭宬公时,公时年83岁,即明代万历三十三年,为先祖立碑并亲撰碑文。公从京城得黄册,藉此编写了第一部家谱,此谱延续至今。

元朝末年,连年征战,民不聊生,谭二公为避战乱,携家眷披星戴月逃出家乡河南阳武县,历经千辛万苦,最终选在较偏远的江苏邳州泇口村安顿下来,从定居至现在相传近七百年,谭二公被尊为一世祖,到现在已传28世。这一脉传至七世出一位稍有名气的人物谭广,广公是武庠生,入南京督察院任巡城吏。

九世出现了一位为官清廉的谭宬,他生于1524年,虽生于农家,但勤于耕读,后考取正贡,授训导衔、封文林郎、任山东泗水县知县。晚年退隐回乡后,他于83岁时k主持首编泇口谭氏家谱,并为先祖立碑建祠。

宬公生有三子,尤以长子好善一生颇有建树。明万历十七年,好善任山东泗水知县。好善一心勤政为民,任内均田粮、完积赋、建社仓、兴学校,政绩卓著。为弘扬儒家思想,他带头捐银建仲子祠。万历二十一年,擢升顺天府通判,任内奉旨维修卢沟桥。后改任南京户部主事,郎中,户部侍郎。有《景贤歌》、《卞里志》序文,《为愿复籍以敦孝思事》文章传世。明万历二十一年,皇上亲下旨褒奖谭好善夫妇,给予很高评价。

好善公育有七子,唯次子师颐史书有记载,师颐青年时任安徽省天长县训导师,尔后进京任国子监助教,晚年回归原籍颐养天年。

清乾龙年间,出了一位德高望重的乡贤,他就是十四世孙谭肇绪。肇绪公生于康熙五十一年,卒于嘉庆九年,享年93岁。他一生重教育擅经商,治家有方,深受乡邻及族人的爱戴。乾龙四十六年,他召族人建黄石公庙、建家祠、关公庙,修订家谱等。乾龙六十年,他受朝廷之邀,赴京参加千叟宴,皇帝御赐黄马褂一件,龙头手杖一支,封休职郎之衔。

清嘉庆年间,这一支脉又出现一位感动朝野的人物,他叫谭成洛。

谭成洛,字营,(1736一1809)15岁随其父做盐业生意,开始肩担驴驮,步行几十里到台儿庄卖盐。途中必经陶沟河,寒来暑往返于家乡与台儿庄之间,趟水过河苦不堪言。同时他也看到无数乡民因无桥所受困苦。于是他拿出家中全部积蓄,历经两年多建成连接苏鲁唯一石桥。谭成洛义捐银两建桥,工程浩大,捐资之多,此举深受民众的赞扬传颂。皇帝据其德行功劳恩赐和嘉封为恩骑尉、监生、捐职千户总。他用过的那条扁担,一直悬放在谭家祖屋的正墙上,以教后人。

民国及现代出现许多知名人物,有留学国外的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博士生,国内知名大学教授、国家人社部、国土资源部政府官员等。现代知名人物有:谭中超、谭超运、谭西振、谭红玲、谭中诚、谭中俊、谭杰、谭卫东、谭运举、谭长志、谭新建、谭龙(谷山)、谭亚龙、谭兴龙、谭中令、谭大金等(在搜集补充中)

清朝康熙年间,山东郯城地区发生8.5级大地震,波及淮海地区,强烈的地震致使河流断流,城池下陷,方圆几千平方公里到处是残垣断壁,自然灾害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淮海地区人口又进行一次大迁徙。泇口村处在泇河口低洼之处,洪灾频发,广种薄收,谭二公的后裔因此陆陆续续从泇口村迁出,加之明代五世祖文献公迁居广西,六世祖谭义公明代迁居山东费县,(此一脉现与老家邳州无联系,居费县何镇何村不得而知)后延至十世、十一世、十二世,迁移形成了一个高潮,战乱、灾荒、官职升迁、投亲靠友,辗转迁往异地者频现。

现在戴庄镇、岔河镇谭姓人口最多,约占淮海地区谭姓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苏、鲁、豫、皖各地谭姓人口数量在攀升,祖居地泇口村谭姓人家已不足十户,这样就形成了二公后裔独特的人口分布,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均有谭姓人口繁衍生息,这一支脉已融入淮海地区,成为地域族群中的名门望族,如今又广布祖国四面八方,各条战线,各种行业,有的成为栋梁之材,有的成为行业精英,他们源自泇口村,所以称之为淮海地区谭氏。

淮海谭氏族人居住村落名录:邳州市范围:戴庄村、谷山村、营子村、林庄村、沙庄村、李圩村、依西村、杨桥村、车夫山村、小张楼村、西黄石村、西桥头村、马庄村、武圣堂村、贺庄村、大堌村、小良壁村、赵家村、石羊村、桃园村、谭墩村、楚墩村、旗杆村、徐营子村、董坝子村、徐塘村、青墩村、泇口村、谭家洼村、黄海子村、五河口村、新河小谭庄村。

睢宁县城。

东海县芝麻巷村。

新沂市范围:城岗谭庄村、棋盘小谭庄村。

宿迁代场岛。

郯城高家瓦房村。

兰陵县谭梁子村、房庄村、北横山村、官庄村、程村、友期庄村。

枣庄孟庄村、台庄栗庄村、仓庙村、前程村、泥沟村。

贾汪韩场村。

肖县王寨杨集村、谭庄村。

灵璧大谭楼村、小谭楼村、

宿州市郊区。

注:文中所列淮海谭氏居住村落如有遗漏请宗亲修改补充。

清华大学博士教你两个月内迅速提高英语成绩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