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扶贫项目”中的“用地难题”——以中部v村为例

 anyyss 2018-04-26

 

漫画:老品子

 

So:这是市县领导参阅2099篇文章)

 

项目基本上都要占地。在精准扶贫项目中,土地方面存在着不少难题。依我所驻村的项目工作看,难题主要来自2个方面:一是公共设施用地;二是产业发展用地。

 

第一类用地:往往需要征地拆迁,甚至土地调规;第二类用地:主要是受益面覆盖的问题。以甲村为例,当前实施的项目中,这两种情况都存在,也较为典型。

 

一是农民要价太高,征拆难。

 

如村互助院建设,是解决农村居民年龄老化照料困难,和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住房安全的有效手段。在甲村互助院前期工作中,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对地址进行了精心选择,确定了3块备选地块:

 

一处涉及村民半个院落和一片园地(非耕地,已列入建设用地);一处涉及四户村民住房;一处主要是一般耕地,并将第一处作为优选地点,重点就第一处、第三处选址征占与村民们进行了协商。

 

受当前城镇用地价格上涨影响,村民的土地心理价位明确提高。农村住房一处院落如果出售,卖不上1再好的地出租,也就是300-500块。

 

但在协商中,虽然多次动员说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耕地补偿要求,仍然在一亩3万元以上,宅基地补偿至少10万元以上

 

土地确权后,村民抱着房放着宁可倒了,地搁着宁愿摞荒的心理,但只要一征占,就比照城镇征占漫天要价。扶贫项目往往预算较紧,况且考虑到后续影响,再好的项目选址,只要一涉及村民宅基地和承包耕地,一般只能无奈放弃

 

二是占用集体耕地,调规难。

 

还以上面这个项目为例:在以上3块地块协商不通的情况下,选择了村委会前的一块土地。地理位置也比较好,但共涉及5块耕地。

 

考虑到5块耕地中,两块面积最大的地块,为集体预留地,其余3块是村民承包地,但面积都较小,均在1亩左右。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于是决定,选用这块地块,随即与承包村民进行了艰难协商。

 

在答应调地互换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前提下,村民终于同意征占承包地。但在准备申请变更为建设用地,又遇到困难,即土地调规周期过长。扶贫项目申报一般在上年,确定一般在年初,建成投用一般都要求在年内

 

既使项目确定后,立即开展工作,如果涉及土地调规(一般需1年左右),必定达不到项目推进的时限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这块选址也只得作罢。

 

最后,选择了村内广场作为项目地址,该地块基本不涉及耕地和宅基地,但却涉及投资效率问题,即原先投资建设的广场被取代。好在广场投资相对很小,问题还不是太大。

 

三是受益要求太严,摆布难。

 

利用扶贫整合资金建设的项目,受益对象必须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用地面积较小、集体预留地充裕的条件下,完全可以实现。

 

但在用地面积相对较大的产业项目上,特别是种植项目上,基本上无法实现。以林果项目为例,甲村正在实施的林果园建设,种植面积200亩。

 

尽管充分考虑了贫困户的受益问题,几经对比选择了一块荒坡较多、贫困户承包面积较大的地块,但进入精准扶贫攻坚阶段,贫困户比例已明显下降,地块内贫困户的承包地面积,也只有非贫困户的1/2,而且地块交错。非贫困户期望项目收益,不愿调换退出承包。

 

但项目收益分配要求,又十分严格:如果按照计划推进,区块内拥有承包地的非贫困户,必定参与收益分配,这样必然违规。

 

如果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就必须将果树种植在无法有效灌溉的集体所有的石坡干梁,且分布散乱、不成规模,不仅收益难以实现,且管理难度空前加大。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就基本上失去了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