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礼以传家——悬鱼

 肥点豆 2018-04-27


悬鱼,典出《后汉书·羊续传》: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讲的是东汉时期羊续任太守时,有府丞送给他生鱼,他收下来悬挂在院子里,后来这人又送鱼给他,他把上次悬挂的鱼给他看,叫他以后不要送了!宋徐积有诗云:爱士主人新置榻,清身太守旧悬鱼!


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由“羊续悬鱼”引申而来的一种古建筑装饰元素,多出现在民用建筑用,在宫廷建筑中几乎看不到。它位于悬山或歇山建筑两端山面的博风板下,垂于正脊,大多用木板雕刻而成,使得建筑淳朴而不粗鄙,精美而不奢靡!因最初为鱼形,并从山面顶端悬垂,所以称为“悬鱼”。


悬鱼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元素,至少在唐代的建筑中就已经出现,在唐代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中已经有云纹悬鱼。


随着时代的发展,悬鱼形式多样而又不局限于鱼样,形象渐渐变的抽象、简化,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装饰形式,有的甚至变换成了蝙蝠,以取“福”之意。


悬鱼在我国主要出现在中原、三晋及浙闽地区,因地域文化的不同,呈现出了不同的视觉效果。


中原及三晋地区出现的悬鱼形式,基本代表了北方的装饰风格,如开封大相国寺、山西平遥古城,体现出大气、豪放、浑厚的感官效果。而浙闽地区多用木材质,配以“壬”、“葵”等字体,表达了祈水乐民的寓意。


悬鱼这一建筑装饰构件,有着多种造型和含意。一是因为古民居多为木结构,怕火,而鱼为水中之物,象征水,可克火;二则利用其谐音取吉祥之意:鱼,余也、裕也。阐释了人们祈福平安、吉祥的美好愿望。


悬鱼的存在,加强了山墙处搏风板的整体性,使之更牢固、耐用,就如“雀替”、“斗拱”等一样,既体现了结构上的需求,又体现了装饰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