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估衣街

 网罗天津卫 2018-04-27
 2003-09-09 09:22   天津地方风味菜系(简称津菜)起源于民间,得势于地利,借肋津门丰饶的物产和”喜尝鲜,好美食”的民俗民风,随着天津的政治、经济(尤其是漕运、盐业)和文化的发展及其逐步城市化,而在明末清初逐渐形成,经过二百余年的兼收并蓄发展完善,到清末同治光绪年间达到鼎盛阶段,这时的饭馆已”五百有奇”。而津菜形成的标志便是为庆祝康熙登基(1662)年而开设的聚庆成饭庄。

  聚庆成饭庄坐落在估衣街宝宴楼胡同。它和后来陆续开业、位于估衣街通往南运河码头的归贾胡同中的义和在成、义升成,位于通往侯家后中街宽仅5米,长百余米的江叉胡同中的福聚成、聚升成、聚源成、以及侯家后中街上的聚合成、聚乐成两大饭庄,在方圆数百米的地区形成了最初天津风味”八大成”饭庄。

  在估衣街地区聚集着高级大饭庄如此之多,确实前所未有、令人叹为观止,而且后来这种局面也未能再出现过,这种状况在全国也是罕见。这是因为以估衣街为中心的北门外大街、针市街、竹竿巷、侯家后中街、锅店街地区,是天津最大的绸缎布匹、皮货、药材、颜料、干鲜货、干海味和猪肉批发市场,侯家后中街地区为全市最大的娱乐消费区。这里”商号麝集,歌舞楼台相望,琵琶门巷,丛集如薮。其开辟之早为津门各地之始;繁华景象又非今日之所有”。加之漕运总督衙门、漕运税收钞关也先后移至于此,南来北往的商贾、游客无不落帆驻足,留连忘返。津菜高级饭庄如此密集,与其消费者层次高有着直接关系。清代中叶天津诗人周楚良《津门竹枝词》中就有”估衣街内赵洪远,一饭寻常费万钱”和”山珍海错佐香醅,饭馆寻常日两回,酿馅豆莛难下咽,要他冰核炸焦来。”等诗句,食客们之穷奢极欲,由此可见一斑。所以,当时人以”富贵贫贱”形容天津四门,北门因有估衣街商业区而得一富字,的确恰如其分。

  天津风味菜的八大成庄装修豪华典雅,家具用具高档精美,承办宴会档次分明,美馔佳肴丰富多样,堂柜管理细致有方,厨房内部工种齐全分工明确,具备了大菜系高级饭庄应有的条件。津菜厨师掌握的烹调技法完备,尤以清炒、油爆、软溜和勺扒见长,其中勺扒技术,大勺在厨师的手中左右开弓上下翻飞,宛如高难度的杂技动作。津菜口味以咸鲜清淡为主,酸甜口为辅,兼有小辣微麻,符合北方人的口味,也适应四方宾客的需要。津菜厨师利用天津临海跨河盛产的咸淡两水虾蟹,烹制出季节时令性很强的河海两鲜菜肴。如吃鱼讲究春吃花鱼、夏吃目鱼、秋吃鲤鱼、冬吃银鱼,代表菜品有软溜鱼扇、官烧目鱼条、罾蹦鲤鱼、高丽银鱼;吃虾讲究春吃晃虾、夏吃大虾,代表菜品有炸晃虾、煎烹大虾、炒青虾仁;吃蟹讲究春吃海蟹、秋吃河蟹、冬吃紫蟹,代表菜品有芙蓉蟹黄、溜河蟹黄、酸沙紫蟹等。这些美味佳肴为津菜所独有,而且软溜、官烧、罾蹦、酸沙等烹调技法也为津菜厨师所独创。

  除八大成高级饭庄外,估衣街西边还有天一坊、什锦斋、会仙居、明庆馆,东边还有慧罗春、燕春坊等津菜大饭庄、因其不只接待成桌酒宴,也接待散座小吃,所以天津饮食行业内称之为二荤馆,他们有着强大的竞争力。后来有的在南市开了分号,有的升格为高级饭庄。估衣街还是津门素菜的发轫之处,其东面大胡同南口的真素楼,为清光绪年间开业,金字匾额为严范孙所题主,两侧有津门书法家华世奎所题内藏”真素”二字的楹联。其西面落壶洞的素珍楼素菜馆开设更早,在周楚良的《津门竹枝词》中曾有诗提及。

  估衣街还是津门小吃的发源地,号称津门三绝的狗不理包子(侯家后中街)、耳朵眼炸糕、(北门外大街),均距估衣街仅一箭之地。其他如清真的白记饺子、庆发德羊肉蒸饺、陆记烫面炸糕、明顺昌酱肉、祥德斋津味小八件等名品店铺相隔也不过百米之遥。

  饮食文化受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制约,以估衣街地区八大饭庄为代表的天津地方风味菜系,随着估衣街地区商业繁荣在清末达到鼎盛时期。久居津门的河北庆云诗人崔旭(1767—1845年)在《津门百咏》中称赞:”烹调最说天津好,邀客且登通庆楼”。天津著名文学家华长卿(1805—1881年)在评点乾隆年间天津美食家于扬献写的《津门食品诗序》中写道:”北方食品之多,以津门为最,吴越闽楚来游者,皆以为津门烹饪之法甲天下,京师弗若也”。南社名士胡朴安在《中华风俗志》中也称:在晚清之际,天津饮食文化”远胜京师”,以至于食客们驱车骑马奔赴津门来满足其口腹之欲。

  民国初年,北洋军阀袁世凯不愿离开京津老巢而去南京就任民国大总统,于农历壬子(1912)年正月十四纵兵在京、津、保哗变(史称壬子兵变,津门俗称”抢当铺”),将繁华的估衣街地区洗劫一空。此后,天津的商业中心向南市转移;抗战后商业中心又向南转移到英法租界的滨江道、小白楼一带。估衣街的商业繁华遂成为明日黄花。

  解放后,政府不但重修了天津风味的中和楼饭庄,还于1958年将北马路上与估衣街有挹翠里小胡同相连的鲁西南小馆同聚楼,改建成红旗饭庄,津菜四大名师中的三位:杨再鑫、史俊生、贾景奎曾在此主持厨政。

  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又重修了估衣街,并在此北面修建了天津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恢复衣街地区往日商贾云集游人如织的繁荣景象。在历届市领导的关怀支持下,津菜得到恢复与发展,在全国饮食业中赢得了自己应有的地位。为落实市政府”发展津菜,振兴饮食业”的指示,在津菜研究发展基地—红施饭庄几次召开津菜研讨会,为发扬光大津菜做出了贡献。

  作者简介:

  高碧仁,男(1945---1999)曾任天津市菜奖励基金会副秘书长,市津菜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市烹饪协会理事,红桥区烹饪协会秘书长,《天津烹饪》杂志主编。

  1963年毕业,先后在红旗饭庄、红桥饭店、天一坊饭庄工作。

  1987年以来先后在《中国烹饪》《中国商报》等全国和市级报刊上发表津菜论文80余篇,对津菜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在挖掘、整理津菜典故和津菜烹调理论上独辟蹊径,填补了长期以来津菜研究上的空白。

  他参与《中国烹饪大全》《中国北方风味菜谱》等六部书的编写和为《津菜飘香》等三部电视片撰写解说词;1990年2月他被任命为《天津烹饪》主编。1993年他还担任《天津地方志·商业卷·饮食篇》编纂工作,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史料。

  稿源: 北方网   编辑: 刘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