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馘,国,猎头,割鼻,割耳,和国家

 小猫臭臭 2018-04-27

馘,国,猎头,割鼻,割耳,和国家

 

 猎首(headhunting)和国字的起源;

山海经里的guo,写如角, 读如guo, 通’城‘: [1]。其为人,人首三角[2]

注释:[1]戎:指戎部落。

   [2]人首三角:指定水绥城。角,读郭音,指城。今称绥德,在陕西绥德县。德,指水。

译文:戎部落,定都于定水绥城。

馘(guo):

馘,国,猎头,割鼻,割耳,和国家馘,国,猎头,割鼻,割耳,和国家

馘,国,猎头,割鼻,割耳,和国家馘,国,猎头,割鼻,割耳,和国家馘,国,猎头,割鼻,割耳,和国家馘,国,猎头,割鼻,割耳,和国家馘,国,猎头,割鼻,割耳,和国家

古獲切,音幗。軍戰斷耳也。《左傳·成三年》以爲俘聝。通作馘。《字林》截耳則作耳傍,獻首則作首傍。(割鼻则作自旁? )  上面的截图从左向右,

顺序编号, 上层1.2,下层3.4.5.6.7共七幅。

图1, 和图2, 来自被定名为‘安纳托利亚圣体象形符’, 是卢维人的书写符号, 有多处石刻都使用这个图文象形符号。 和克里特岛的phastos 字盘使用的字符类似, 保留了早期的有具象形素的特点。【濮鲁先生对此字盘有解读】

图1,意思为头颅,翻译语言为拉丁语的captu. 就是英文‘资本capital’的字根。 这里有最初的资本,增值和猎头仪俗的’关系‘,现代的字符captu 只保留了这个语汇的语音和语义, 并不保留最初的’形素‘信息。图2, 是剥头皮后的头颅;scalpium.scalping,

拉丁语的图符,是一个头颅,拉丁语的读音为captu;而‘captu/chapter’是同源字. 我认为就是濮语的’贾‘, 贾为首,濮语字形为”丨“, 汉字写为甲,是十干之首。其义的读音jia/ka/cha,是同音对转, 都表示头, 和猎头,在拉丁语里,

这个字演变为首都和金融用语’资本‘,也和古代’酋首‘的脑袋是最重要的’资本和肥料‘的意识形态有关。在古代族群的’神秘思维‘的意识形态中,敌方的头颅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汉字的造字法是以’会意‘法为主 ,割头, 割耳,割鼻和用’钺‘, 刖,戉 ,酋,首, 并和后来的国家的概念演变,其读音’馘,guo’, 通【国】是其引申义’, 国的原字“从囗wei’,从‘或’, 而‘或’就是武器,从戈。[或]:yù,huò 粤拼:waak6,都与武力降伏他族有关,是部落间战争和部落联盟间的战争的产物。所以我们在图3.4.5.6.7中,看到的是汉字的视觉思维的结果, 用会意,和形声造字法,在同一个音义根’guo’的‘武力征服’的语境里, 在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前,百花齐放式的造出了个自的‘guo’的概念, 如最早的刑法是’割头, 工具为‘戈’,为‘戉’,‘钺’。最初并没有金属的‘钺’,只是石头的, 后来上升为礼器的‘石,玉的钺, 和更晚出的金属钺’。 这里有不同时代的同一象征物’戉‘的不同时代的造型和会意。 而俘虏从最早的割头, 逐步进化, 部分地【去野蛮】,进化为只割鼻子,割耳朵, 脑门刺字等刑法。可能还有工匠断足:刖刑。 希腊的金属神都是瘸子。所以同源的国,就在’武士集团‘的’行为模式的演变中,文化的演变中, 导致书吏选择’造字‘的不同义素构件。

总的来说’guo’在惩罚行刑的字汇中, 会意的意素有‘首,鼻,耳和武器【或/戈】通’割‘的意思。而在通过武力建立最早的部落方国的概念字的创作中, 则使用里’囗wei‘字的意素, 表示为有围墙的聚落。 并在’囗‘wei’里,用’玉,或,二土, 八方,民, 氏,方,玄, 等意素符号造字,更有比较有象征性的国的‘同义’字:如三秦为国, 这肯定是在秦人立国之后出现的概念字了。

馘,国,猎头,割鼻,割耳,和国家馘,国,猎头,割鼻,割耳,和国家国;三秦为国

(國) 邦也。邑部曰。邦、國也。按邦國互訓。渾言之也。周禮注曰。大曰邦。小曰國。邦之所居亦曰國。析言之也。从囗。从或。戈部曰。或、邦也。古或國同用。邦封同用。古惑切。一部。 

【国】字, 从割头, 割鼻 ,割耳, 到围城, 有戉,有玉,有民,成为一域之领地,从最早的语汇,到后来获得‘视觉证件’的汉字,其根就是‘图案’的头, captu, 而印第安人的‘猎头’scalping‘, 就是第二个图案所表示的剥头皮后的头。 斯基塞和凯尔特人, 印第安人, 古代中国的族群, 都广泛地使用’猎头‘术, 来建立’国家‘。 而蒙古人在割耳朵和割头堆成山方面,都是这个字汇的’会意‘的见证。 (请参考本人’出草‘台湾人的猎头一文)

猎首headhunting),又称猎头,中国古籍作馘首台湾原住民出草,指将人杀死后砍下头颅并收集的一种习俗。许多古代文明都曾流行过猎首的做法,有史籍记载的包括:古中国人、台湾原住民日本人、阿富汗努里斯坦人、古印度阿萨姆人和那加兰人、缅甸佤族婆罗洲人、印度尼西亚人、菲律宾人、密克罗尼西亚人、美拉尼西亚人、新西兰毛利人亚马逊平原与美国大平原地区的印第安人尼日利亚人、欧洲凯尔特人和斯基泰人,等等。猎首的做法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还在太平洋战场出现过,但到今天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基本绝迹了。

人类学界,猎首行为在社会中的角色一直是一个讨论的热点课题。当代学者普遍认为,猎首行为是曾经在社会群体和个人的等级制度的形成、强化和维持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的一种仪式。一些人类学家提出的理论认为,猎首行为源于宗教观念中“灵魂栖于头颅中”的看法,而猎首则是为了带回并最终征服敌人的灵魂。在人类学著作中,猎首行为出现的直接原因包括羞辱对手、统计战功、完成某些仪式、维持星象平衡、展现阳刚、勇猛、嗜血和威信等等。 (引自维基)

商鞅变法规定:
战后士兵将斩获的敌兵首级示众三天后交由将军核实,核实无误三天后可按军功获得爵位:士兵斩敌甲士首级一颗可得爵位一级,良田一顷,住宅土地九亩,役使无爵位的庶子一人,并且拥有担任官吏的资格;斩敌甲士首级五颗可以役使本乡的五户人家;欲为官者斩敌甲士首级一颗可担任五十石俸禄之官,斩敌甲士首级两颗可担任百石俸禄之官。
补充: 天涯论坛: http://bbs.tianya.cn/post-no05-182777-1.shtml
这种战场上割取敌人耳朵的习俗,并不是成吉思汗蒙古人的发明,乃是一种古老的习俗,属于阿尔泰游牧文化,(费力妈: 台湾原住民称猎头为出草, 台湾原住民是不是阿尔泰种? )历史已经无比久远。割取敌人耳朵用于统计胜利成果,也是游牧战士分得战利品的凭据,如果死者是敌方主要首领则需要把整个头颅割下带回。汉末诗人蔡琰有如此描述匈奴的诗句:“马后载妇女,马首悬男头”,匈奴携头颅回去记功领赏也!
 如此割耳习俗其实是一种民族标识,可供我们用以识别和指认先秦历史人物的民族背景。  从《逸周书·世俘》记载中我们看到周人就有这种割耳习俗,周人的民族背景再次从他们的行为方式中显示出来,他们与成吉思汗蒙古人应是同类。 《逸周书》又名《周书》,因为它属于《尚书》中“周书”之逸漏篇,又名《汲冢周书》,因为是汲冢古墓中得来的,晋代一个盗墓贼盗掘河南汲郡魏国古墓,盗掘出这些早已失传的古籍篇目,里面有不见于任何先秦古籍的西周早期历史记载。    《逸周书·世俘篇》不到800字,记载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得胜后四个月时间里发生的事情。周人攻取殷帝都城后,继续剿灭不肯顺服的诸侯国,而后才返师周原,这期间周人频频举行“告天宗上帝”的祭祀,用割来的敌人耳朵“馘”作告祭。   录“世俘篇”全文如下(可跳过不看,下有注解):  维四月乙未日,武王成辟,四方通殷,命有国。  惟一月丙午,旁生魄,若翼日丁未,王乃步自于周,征伐商王纣。越若来二月既死魄,越五日,甲子朝,至接于商。则咸刘商王纣,执矢恶臣百人。太公望命御方来,丁卯望至,告以馘俘。     戊辰,王遂御循追祀文王。时日王立政。吕他命伐越、戏、方,壬申荒新至,告以馘俘。侯来命伐,靡集于陈。辛巳,至,告以馘俘。甲申,百唶以虎贲誓命伐卫,告以亳俘。     辛亥,荐俘殷王鼎。武王乃翼,矢慓矢宪,告天宗上帝。王不革服,格于庙,秉语治庶国,籥入九终。王烈祖自太王、太伯、王季、虞公、文王、邑考以列升,维告殷罪,籥人造,王秉黄钺,正国伯。壬子,王服衮衣,矢琰格庙,籥人造王,秉黄钺,正邦君。     癸丑,荐殷俘王士百人。籥人造王矢琰、秉黄钺、执戈王奏庸,大享一终,王拜手,稽首。王定奏庸,大享三终。甲寅,谒戎殷于牧野,王佩赤白畤,籥人奏,武王入,进万献。明明三终。
 乙卯,籥人奏崇禹生开三终,王定。庚子,陈本命,伐磨百韦,命伐宣方、新荒,命伐蜀。乙巳,陈本命新荒蜀磨,至告禽霍侯、艾侯,俘佚侯,小臣四十有六,禽御八百有三百两,告以馘俘。百谓至,告以禽宣方,禽御三十两,告以馘俘百韦,命伐厉,告以馘俘。    武王狩,禽虎二十有二,猫二,糜五千二百三十五,犀十有二,氂七百二十有一熊百五十有一,罴百一十有八,豕三百五十有二,貉十有八,麈十有六,麝五十,糜三十,鹿三千五百有八。    武王遂征四方,凡憝国九十有九国,馘磨亿有十万七千七百七十有九,俘人三亿万有二百三十。凡服国六百五十有二。     时四月,既旁生魄,越六日,庚戌,武王朝,至燎于周,维予冲子绥文。武王降自车,乃俾史佚繇书于天号。武王乃废于纣矢恶臣人百人,伐右厥甲,小子鼎,大师伐厥四十夫,家君鼎,帅司徒、司马,初厥于郊号。武王乃夹于南门,用俘,皆施佩衣,衣先馘入。武王在祀,太师负商王纣,县首白畤,乃以先馘入燎于周庙。     若翼日辛亥,祀于位,用籥于天位。越五日乙卯,武王乃以庶祀馘于国周庙,翼予冲子,断牛六,断羊二。庶国乃竟,告于周庙,曰:“古朕闻文考修商人典,以斩纣身,告于天于稷。用小牲羊犬豕于百神水土、于誓社。”曰:“惟予冲子,绥文考,至于冲子,用牛于天、于稷,五百有四,用小牲羊豕于百神水土社三千七百有一。”    益之商王纣于南郊。时甲子夕,商王纣取天智玉琰五,环身,厚以自焚。凡厥有庶,告焚玉四千。五日,武王乃俾于千人,亲爱之四千庶玉,则销天智玉五,在火中不销。凡天智玉,武王则宝与同。凡武王俘商旧玉有百万。    古人指称敌人耳朵有专用字“馘”,读guo,会意字,由表示人头的“首”与表示敌国的“或”(或是国的原始写法)组成,甲骨文写作“聝”,这是更原始的写法,意思很明白,就是敌国战士的左耳朵。《毛传》:“馘,获也,不服者杀而献其左耳曰馘”。    割耳行为在古代阿尔泰游牧民族中传承不衰的事实表明,这原本就是他们的固有习俗,那么这个汉字的发明权当非他们莫属矣!    《世俘篇》以“武王成辟”开始倒叙,“辟”,指克成帝业,时离武王出征已过去四个月了。此篇从这年的一月开始记叙,在四个月里周人共举行了九次用人耳告祭“天宗上帝”的活动,次序如下:  ”丁卯,望至,告以馘(聝)、俘。”(一月丁卯,出征的太师吕尚返师,“望”即吕尚,以人耳并战俘献祭武王军“中神车。游牧军队出征,军中都有神车相随,车上有神龛,龛内有列祖牌位。《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军中也有神车,一辆用白马驮拉的勒勒车,此白马也是专用的,任何人都不能骑它,有萨满巫师不断在神车前为大汗占卜。    “壬申荒新至,告以馘(聝)、俘。”“辛巳,至,告以馘(聝)、俘。” “甲申,百弇以虎贲誓命伐卫,告以馘(聝)、俘。” “乙巳,陈本,新荒,荀,磨至……告以馘(聝)、俘。” “百韦至,告以禽宣方,禽御三十两,告以馘(聝)、俘。” “百韦命伐厉,告以馘(聝)、俘。”以上七次是出征伐纣途中在军中神车前进行的告祭,以下两次则是返师周原之后在周庙里举行的献祭:“乃夹于南门用俘,皆施佩衣衣,先馘(聝)入。”    “武王在祀……乃以先馘(聝)入,燎于周庙。”如果你实在没有耐心啃读艰涩古奥的文句,那么只要注意以下数语即可: “武王遂征四方,凡憝(憝,恶也,这里的意思是消灭)国九十有九国,馘(聝)磿亿(亿,古代十万为亿)有七万七千七百七十有九,俘人三亿万有二百三十,凡服国六百五十有二。”    意思是说武王灭掉了99个诸侯国,割来敌军耳朵177700个,虏得奴隶人口30万零230人,用武力臣服之国多达652个。(费力妈: 周人只割耳朵, 所以他们的会意字是【从耳从或】,不是【从首从或】。
   《论语》,《孟子》和《史记》都说武王德膺天命,众望所归,所率仁义之师几乎兵不血刃就成功了,原来全是谎言!    可以推想一下,蒙古人割下两万多个耳朵就装了九个大麻袋,武王所获的17万个耳朵真不知要用多少大麻袋去装呢!周人不是阿尔泰游牧民族又会是什么呢?(费力妈案, 本人不认为可以这样判断人种。 还要有基因的证明。 割耳,割鼻是割头的’改良版‘, 世界上猎头的习俗分布很广。)台湾原住民也有猎头的习惯, 是否也是阿尔泰的基因? 人种基因和宗教行为的关系并不是可以这样来判断的。)
   如果希罗多德关于斯基泰人的记载已经使你毛骨悚然的话,那么《世俘》记载的血腥场景定让你瞠目结舌:“辛亥,荐俘殷王鼎”。
   就是把俘虏投到沸鼎中煮死,以此享祭天与祖。“殷王鼎”指是从纣王处得来,代表着帝王威严的“九鼎”。“荐”,形声字,本义就是铺陈祭奠。    “癸丑,荐殷俘王士百人。。。。。。大享,三终。” 再次举行杀俘献祭仪式,一百个有“王”或“士”称号的殷国贵族被选中用于献祭,嗜血的“天宗上帝”又一次得以“大享”,仪式中萨满巫师三次奏乐舞蹈。    “(四月庚戌)武王乃废于纣矢恶臣百人,伐右厥甲(六十),小子鼎,大师伐厥四十,夫,家君鼎。”    不久武王再次用帝纣“恶臣”百人作人牲,这些人先是在帝纣尸体旁被“废”了,即斩去手脚或挖去眼睛之类(“废”通“伐”),然后武王亲自用箭射,接着武王又亲自砍杀了60个“右厥”之人牲,即绑弃于右边的那些“恶臣”,并用武王专用之鼎盛装或烧煮这些尸体献祭。    “小子”就是“少子”,就是武王,“小子鼎”就是刻有武王名字的鼎,他是周文王最小的儿子,以少子身份继位,此乃阿尔泰游牧民族固有之习俗,所谓“少子守灶”是也!小儿子蒙古语读作“斡赤斤”,本义就是“父业的守继人”,阿尔泰游牧民族无有长子继位的观念,武王以“小子”继位,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周人的民族属性。    应知武王亲自杀伐宰割人牲乃是“大敬”之举,此乃儒家理论所极力推崇的。《礼记·郊特牲》言:“(天子祭天祭祖时)君再拜稽首,肉袒亲割,敬之至也。”其所表达的正是这种古老的游牧文化。    武王砍杀并鼎祭之后,“大师”(即“太师”吕尚)抄刀砍杀了绑弃于左边的40个人牲,并用“夫”和“家君”(即大夫,大臣)之鼎盛装或烧煮这些尸体献祭。笔者推测装在鼎里的可能是人肺,因为孔子向他的弟子传授周礼时说过这样的话:“有虞氏祭首,夏后氏祭心,殷祭肝,周祭肺。”(作者徐江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