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位卓越的大诗人和杰出的外交家诞辰170周年

 方竹云天图书馆 2018-04-27

俗话说的好:“弱国无外交”。然而在积贫积弱的晚清时期,却有一位外交达人,他以自己的满腔爱国热忱和浩然正气,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坚决维护华侨的权益,打响了外交保卫战,受到了国人和广大华侨的拥戴和敬仰,他就是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的清代著名诗人黄遵宪。


黄遵宪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清朝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出生于广东嘉应州,1876年中举人,历任驻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任湖南按察使,协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他工诗,善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主要作品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


今年4月27日,这位卓越的大诗人和杰出的外交家诞辰170周年,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黄遵宪的外交风采。

 

任驻日参赞,建言保护琉球国


光绪三年(1877),黄遵宪的同乡、翰林院侍讲何如璋,被任命为中国第一任驻日公使后邀请他一起去日本。此时,黄遵宪刚考取举人,家人都希望他再考进士,反对他去日本。他不顾家人和亲友的反对,毅然抛弃科举仕途,选择了到海外从事外交工作的职业。经过何如璋的推荐,黄遵宪被任命为驻日参赞官。


黄遵宪在日本任职四年,漫游各地,参加各种集会,结交各方面的人士,与许多日本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情,积极倡导中日睦邻友好,曾被日本历史学界称为中国“最有风度、最有教养的外交家”。尤其是他对日本政府吞并琉球的行径,他则加以抵制,据理力争。


光绪元年(1875),日本政府派兵进驻琉球,要吞并琉球。黃遵宪代替公使何如璋,上书清廷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分析日本国内形势,认为当时的日本,无论在经济方面还是在军事方面,与我国相比,“彼虽贪横,亦未必甘冒天下以大不韪”,如果我国能够坚持强硬立场,并采取果断措施,那么日方必将屈服。黄遵宪请求清朝政府对日采取强硬政策,通过斗争求得和平,从而在外交上争取主动权。   


由于软弱无能的清政府一味地对日妥协,没有采纳黄遵宪关于保护和拯救琉球的正确主张,坐失良机,导致光绪五年(1879)3月日本政府派兵接管琉球首府,掳走国王和王子,改琉球为冲绳县,从此断送了隶属于中国五百余年的琉球国。黄遵宪只好把他满腔悲愤写成了《流求歌》,寄托了他的无奈和失望。


《日本国志》


驻日期间,黄遵宪深入了解日本国情,搜集了200多种资料,撰写《日本国志》(1887年成书),全书共四十卷,五十余万字,详细论述日本变革的经过及其得失,借以提出中国改革的主张。他在日本还写了大量表达希望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繁荣富强愿望的诗歌。他的诗作在日本广受欢迎,纷纷赞他为“裁云缝月之高手”。黄遵宪又以日本历史、政治、景物、风俗等为题材,写成《日本杂事诗》200余首,开拓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新境界。 


光绪八年(1882)春,黄遵宪奉命离开日本,调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临行之际,为答谢日本友人的深情厚谊,黄遵宪挥笔写下了《奉命为美国三富兰西士果总领事留别日本诸君子》七律五首。其中两首写道:


远泛银河附使舟,眼看沧海正横流。

欲行六国连衡策,来作三山汗漫游。

唐宋以前原旧好,弟兄之政况同仇。

如何瓯脱区区地,竟有违言为小球。

 

沧溟此去浩无垠,回首江城意更亲。

昔日同舟多敌国,而今四海总比邻。

更行二万三千里,等是东西南北人。

独有兴亚一腔血,为君户户染红轮。


表达了他在外交方面的政治抱负,以及中日友好相处的愿望。

 

任旧金山总领事,全力维护华侨权益

 

作为一名在外长达十四五年的外交官,黄遵宪身体力行,切实履行职责,全力保护华侨利益。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允许西方人在东南沿海一带招幕华工开发南洋和美洲,大量中国人在生活逼迫下陆续出国。然而华侨在国外也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


光绪八年(1882年)3月30日,黄遵宪奉命抵达美国旧金山任中国总领事。正赶上美国掀起排华高潮迭起,美国议院甚至制订出台了《限制华工条例》,共15条。


黄遵宪到任后,对美国的排华政策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全力维护华人和华商的权益。1882年8月,有个中国商人从巴拿马到美国,美国当局以华商未领中国官员的执照为借口,把他扣留。黄遵宪以法律和约章为依据,聘请了美国律师,向美国司法部门进行交涉,指出即使按美国国会新颁布的排华修正案,也只是禁止华工入境,不准在美华人入美藉,而以往签订的中美商约主张中美通商,也没有禁止中国商人入境,这是违背中美商约条例的。经过据理力争,美国当局终于允许被扣留的他国华商上岸。黄遵宪的这次交涉影响很大,此后由他国来美的中国商人也就不必再办理领取中国政府执照的手续。这是黄遵宪抵制美国排华的第一个胜利。


美国颁布的排华法案还规定不准华人假道美国,当有华人从美国旧金山出境,船经英属一些地域后再回美国,美国海关便不准再入境。对此,黄遵宪严正指出这是“背条约,妨国例,且有违公法”的,决心与之力争。他驰电向美国当局交涉,指出这是属于由美境过美境,并非新的来美华人。这完全符合国际惯例,也不违背美国排华新例。经过交涉,获准放行。经过黄遵宪多次依法交涉,美国司法总长终于向外交部发出如下通知:“华工假道美境,与续来佣工不同,不能作为有犯限禁华工新例,华商人等由他国来美,及曾居住美国再来与执领事护照而来者,均得通行,华工假道旧金山往他处者,亦由领事给照,不受留难。”这是黄遵宪抵制美国排华的又一个胜利。


美国官方还寻机刁难华工,有的华人被以不合卫生条件为由逮捕。黄遵宪感到十分气愤,并亲自到监狱看望被捕的华人。美国有每人卧室须有500立方尺空间的规定,黄遵宪看到被捕华人关在拥挤的监狱里,卫生条件恶劣,便令随行人员测量监狱的面积,当场质问美国官吏说:“这里人多地窄、空气污浊,难道这里监狱的卫生比华工居住地的条件好吗?”美国官方理屈词穷,只好将被捕的华人释放。旅美华工华商对黄遵宪“无不感戴恩泽”“忻慰之至”。

 

任新加坡总领事,为华侨铺好回家路

 

由于新加坡各岛屿,没有设领事馆,华侨多受“欺凌剥削”,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护。光绪十七年(1891)10月,出使英、法、意、比4国大臣薛福成推荐下属黄遵宪担任驻新加坡总领事。


当时新加坡人口约有51万,而华侨就占了近半,所有落地产业和沿海贸易,华侨占比七八成。黄遵宪到任后,先是对南洋各岛情况进行了一个月的详察。经了解,新加坡等处华侨往来贸易与内陆相关涉的主要有船舶、财产、逃亡、拐诱、诬告等,其中特别指出的是存在如何对待南洋华侨的态度问题。当华侨回国时,有的“乡邻姻族视为鱼肉,每每勒索讹诈,及不遂,则富商而指贩买猪仔者,以良民而诬为曾犯奸盗者。”这也是因为清朝顺治、康熙年间实行海禁造成的。尽管在《南京条约》签订后,海禁实际上“不废而自废,不删而自删”,可长期海禁所产生的影响并未消除,有人借海禁敲诈勒索诬甚至陷华侨,令回国华侨苦不堪言,直接影响了华侨回国作贡献的积极性。


光绪十九年(1893)6月,薛福成根据黄遵宪的调查报告,向朝廷呈交了《请申明新章豁除海禁折》,提请“申明新章,豁除旧禁,以护商民而广招徕”。9月,根据黄遵宪对南洋华侨的情况调查和建议的朱批奏折发布:“薛福成所奏种种积弊,自系实在情形”,请敕令刑部“将私出外境之例,酌拟删改,并由沿海各直省督抚出示晓谕州县乡村,申明新章既定,旧禁已除”,“良善商民,无论在洋久暂,婚娶生息,一概准由出使大臣,或领事官给与护照,…归侨治生置业与内陆人民一律看待,并听其随时经商出洋,毋得仍前借端讹索,违者按律治罪。”


这是近代史上第一次由清政府发布的有关华侨政策的指令。它对保护华侨合法利益,改善华侨与祖国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正因如此,南洋华侨十分感激和怀念黄遵宪。


黄遵宪


光绪二十年(1894),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身在异国的黄遵宪,思念祖国,十分关注战事的发展。这年底,黄遵宪回到祖国,结束了他十几年的外交生涯。


黄遵宪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外交家,他的人格魅力不仅使他受到海外华侨的敬重,同时也得到了出使国家官员的欣赏。他的外交才能和外交思想,丰富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史料宝库,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作者: 刘永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