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若不死,李世民很可能不敢发动玄武门之变!

 心中有爱春常在 2018-04-27

(说历史的女人——第157期)

她若不死,李世民很可能不敢发动玄武门之变!

今天我们来谈谈玄武门之变,这一事件在我国古代史上影响极大,当然在唐朝历史上更是意义非同凡响。不过因为李世民称帝后有修史的嫌疑,所以这一段历史的许多真相被隐没在历史的烟云中,充满了疑点,历朝历代都有史家进行过推测甚至研究,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总的来看,主要焦点也就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玄武门之变发动的原因,到底李世民是主动的呢?还是被逼的呢?

第二个问题是玄武门之变前到底发生了什么?老皇帝李渊做了什么,他是什么态度?

第三个问题是玄武门之变为何能够成功?

她若不死,李世民很可能不敢发动玄武门之变!

相关史载有两个版本,一个是《高祖实录》、《今上实录》,一个是《大唐创业起居注》。前者《高祖实录》、《今上实录》这个版本是根据《起居注》为底本、经过李世民的审阅删改之后的一个记录。所以后来,这两个版本在一些事件记载上,都存在差异,历史学家一般在两者出现矛盾或不同的时候,都以后者,即《起居注》为更可信的版本。

在目前流传的记载中,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背景是李建成为太子,但李世民虽为秦王,但其实力和影响力盖过了太子李建成,于是这引发了李建成的担忧,兄弟二人产生摩擦,最终李世民是为了自保被逼无奈发动了玄武门之变。但是这个说法显然是经过李世民修改后的史载,具体可信度有多少,各位小伙伴可以像史学家一样自己斟酌。

那么李世民和李建成到底有什么摩擦?或者说玄武门之变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促使了玄武门之变的发生呢?通常的说法是这样的,此事件由一个人引发,这个人叫杨文干。这个叫杨文干的人原来是太子李建成的手下,后来在唐初被任命为庆州都督。在唐武德七年的夏天,有人向李渊密报李建成和杨文干在筹划谋反。之后李渊就把李建成软禁起来,又派人召杨文干,杨文干就起兵造反了。这时候,李渊派遣李世民前去负责镇压,在出发前,李渊向李世民承诺等他回来后,就废掉李建成,立他为太子,但是结果李世民镇压杨文干之后,回来后,李渊并未兑现出发前的承诺,因此使得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矛盾更加严重。

她若不死,李世民很可能不敢发动玄武门之变!

这个版本的记载,明显一看都是经过李世民篡改后的史载,其中有三大疑点。首先李渊得到的密报是何人所报,史书没有交代,其次,李世民大军没有开拔到庆州,杨文干的部队已经混乱,他也被部下所杀。第三既然李世民是带兵镇压,而且取得成功,但是李世民的部将却被流放。

除以上史载中本身存在的三个疑点外,小编也有两个疑点,第一李建成已经贵为太子,而且通过李建成在前期的表现,他才能出众,而且深得人心,不敢说是做“千古一帝”的好材料,但至少也是个明君的好材料,他只管等着李渊老死,自己安安稳稳继承帝位就行了,他犯得着去反叛吗?第二,李建成如果搞反叛,总该会联合众多势力或党羽,怎么可能只联系一个势单力薄的庆州都督来干这种蠢事呢?

所以说,李世民篡改后的史载是靠不住的,唐人刘餗写有一本《隋唐嘉话》,他用一句话对此事件的真相进行了总结:“人妄告东宫。”如果这句话不可靠,那么史学风格严禁的司马光是不会相信的,但是显然这句话比唐史的表面粉饰更可靠,所以司马光在写《资治通鉴》的时候,引用了此话,即“人妄告东宫。”

不管是李世民修改过的史载,还是后人努力去探索的历史真相,总之各有说辞,具体哪个方面更可信,小伙伴可以自行斟酌。不过通过粗略分析,我们可以根据史载看出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主因是李渊没有兑现承诺,造成了兄弟二人的关系恶化,进而引发了流血事件。

她若不死,李世民很可能不敢发动玄武门之变!

那么我们也可以说,如果根据现有史载的情况来看,有人能够解决这兄弟二人的关系,不让他们的关系进一步恶化,那么李世民就不会发动玄武门之变。但是李渊没有做到的事,却有一人可以做到,她就是窦氏。

她若不死,李世民很可能不敢发动玄武门之变!

窦氏的家世非常显赫,她父亲是隋朝的神武公和定州总管窦毅,母亲是襄阳长公主。但窦氏从小就跟着她的舅父周武帝宇文邕生活,而且她的舅父非常宠爱这个女孩。当然宠爱并非无缘无故,原因是这个窦氏从小就极为不凡,出生就发长过颈,三岁时则头发跟身体一样长。少年时,就谈吐不凡,熟读史书,熟谙政治,且有巾帼风度。正是因为她的不俗,所以她舅父为她选择老公的方式也特别独特,即“雀屏中选”,结果选的老公就是后来的唐高祖李渊。

她若不死,李世民很可能不敢发动玄武门之变!

窦氏对于李渊的影响极大,主要有两个大方面,第一是大方向,窦氏和隋朝杨氏是仇家,所以窦氏对隋朝杨氏是没有好感的,有史学家认为,窦氏对杨坚所开创的隋朝敌对情绪潜移默化地传给了李渊,再加上以后杨广对李渊的怀疑,促成了李渊的起兵反叛。第二是生养子女,李渊虽然子女数十个,但是真正杰出的却只有几个,而这几个都是窦氏所生,即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以及平阳昭公主。这几个儿子几乎可以说是李渊成就大唐基业的最核心骨干力量。

窦氏活着时,曾经做过这样一件事,足见其非常了不起,也足见李渊对她的言听计从。当时李渊有宝马藏在家里,窦氏就建议李渊把宝马献给隋炀帝,但李渊不舍得,不久便果然引发了杨广的猜忌。之后,李渊便按照窦氏的建议,那宝马献给隋炀帝,打消了杨广的猜忌。这件事是李渊在回忆的时候,对李建成、李世民等说的。

她若不死,李世民很可能不敢发动玄武门之变!

此时窦氏已经在涿郡去世,她去世的年龄是45岁。后来李渊建唐,追谥她为穆皇后,李世民做皇帝后,追谥为太穆皇后。总之根据太穆皇后窦氏的情况来看,如果她没死,一定能够有办法解决李渊无法解决的兄弟矛盾。根据她之前的诸多表现,她的政治智慧要高于李渊。而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矛盾能够撞出火星,也正是因为李渊没有处理好兄弟两人的安排,比如既然让李建成做太子了,那么就要把权力主要向李建成这方面倾斜,因为他以后要做皇帝管理天下,但李渊的安排却很简单,他想体现父亲的公平,让李建成做了太子,但却把实权基本都让李世民给占有了,如此以来,不起矛盾才不合理。不过这个情况,以太穆皇后窦氏的政治智慧,一定能得以更高明的处理。至少她不死,李世民很可能不敢发动玄武门之变这种可怕的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