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写意画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非主流的存在,南宋时期的牧溪在这一领域有很大成就,但也因此地位不高。当时的水墨花鸟主流是先双钩再晕染,继承宋代院体花鸟画的传统。 但是明中期以后,水墨写意画逐渐发展壮大,沈周在其中发挥的力量很大。他在前人基础上所开创的水墨写意花鸟启发了后来的大写意花鸟的发展。明代的画家大都受过沈周的影响,像文征明、唐寅以及徐渭等人。事实上,沈周本身非常推崇牧溪,且从他身上得益不少。 ▼北京故宫博物院有一卷牧溪名下的水墨写生图卷,卷末有沈周题跋。 沈周在跋文中称:“不施色彩,任意泼墨,俨然若生。回视黄筌、舜举之流,风斯下矣。”沈周在此基础上创作了不少类似的作品,常见的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其卧游图册。 ▼另外台北故宫也有一个写生册页 除此之外,在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还有一册沈周名下的水墨花果写生册页,用意甚精而笔墨不拘小谨,画面简洁质朴,笔法沉着凝练而体物精严,墨色润朗醇厚而通体浑然,全幅笔意墨趣,跃然纸上。是沈氏的经意之作。由于在国外,平时公布的资料不多。今天放上此册页的高清细节资料,供各位欣赏学习。 沈周还在后面写了写生之体会:诸果十种,盖余戏笔耳,然以写生之不易,则知余亦非戏也。 沈氏此类体裁风貌,脱胎于南宋牧溪法常一派,并传承元人张中(14 世纪人)墨笔花鸟手笔,但已改变了宋、元人那种工整写实晕染的画法,又能自出新意,笔墨已在欲放未放之间,开启了文人作品以蔬果入画的风潮。此意念后经陈淳的发扬光大,开启了徐渭的泼墨写意,再经清代八大山人、扬州八怪等的承续发扬,至今不衰。可谓意义重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