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根”与“本”

 简易乾坤 2018-04-27

 

“根”与“本”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180427第八版

作者:高秀丽 于峻嵘

从左至右依次为甲骨文的“根”、小篆的“根”、金文的“本”、小篆的“本”

“根”本义指树根。依“六书”分析,是一个形声字,形符“木”表示语义范畴为树木,声符“艮”表示读音。其甲骨文字形以会意(为人之足,为木之足)。《说文·木部》:“根,木株也。”又,“株,木根也。”

“本”的部件是“木”上加一短横,短横示意树根之处。《说文·木部》:“木下曰本。”“本”即根义。徐锴系传:“入土曰根,在土上者曰株。”树木的根向下生长且处于树木最底端,又引申指物体的底端。唐·白居易《早春》:“满庭田地湿,荠叶生墙根。”

“根”是植物的根本,由此扩大引申指事物的本源。宋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后代考取科举的文人将书束之高阁,以至于游谈无根。根部根植于事物内,因此“根”引申出根植义。《旧唐书》:“渠牟形神佻躁,无士君子器,志向不根道德,众雅知不能以正道开悟上意。”(“渠牟”指韦渠牟,唐代诗人。)这句话是说韦渠牟为人轻率急躁,无君子风范,未深植道德,无法理解圣意。“根”在此处就是根植的意思。

《说文·穴部》:“究,穷也。”又“穷,极也。”“根”引申出根究、追究义。唐皮日休《十原系述》:“穷大圣之始性,根古人之终义。”“穷”与“根”同义对举,指根究、追究。

徐锴曰:“本,一,记其处也。本、末、朱,皆同义。”《吕氏春秋·辩士》:“是以畮(“畮”即“亩”古字。)广以平,则不丧本茎。”田地宽坦,劳作时不会损害到作物的根和茎。《广雅·释木》:“本,干也。”王念孙疏证:“干亦茎也。”《徐霞客游记》:“树甚异,本高二丈,大十围。”此处“本”义为草木的茎、干。“本”为草木的一部分,可以指代草木。宋叶隆礼《契丹国志·胡峤陷北记》:“息鸡草尤美,而本大,马食不过十本而饱。”(息鸡草,北方牧草名,即羊草。)“本”此处指羊草。

《风俗通义》(孝文帝二年正月诏曰):“农者,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躬帅耕,以给宗庙粢盛。”“本”指事物之基。《汉书》:“今不正其本,而置廷平以理其末也,政衰听怠,则廷平将招权而为乱首矣。”此处,“本”“末”分别指农业与商业。而较之“根”,“本”的本义有所虚化。警句中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本”为副词义“本来、原来”。

“根”与“本”本义都指树根,两者作为同义语素连用成词,最早可追溯到汉代,指其本义“树根”。汉刘向《说苑》:“是犹秋蓬,恶于根本而美于枝叶,秋风一起,根且拔也。”这就像秋天的蓬草,厌恶自己的根部却赞美自己的枝叶,当秋风刮起来的时候,就被连根拔起了。此处,“根本”和“根”同义,指木、草之根。同义复合词“根本”用以形容事物的重要部分。《续资治通鉴》(丁酉,湖广总领周嗣武奏):“蜀为今日根本之地,自屯兵蜀口,五十年间,竭全蜀之力,仅足供给军食。”“根本之地”指战略要地。

木有根,人有本。为人,勿忘本。《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高秀丽 于峻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