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批评孩子,千万不要触碰这4个底线!

 阿呆爸育儿 2021-07-08


批评,是家长面对孩子犯错时常见的教育方法。正确的批评方式能让孩子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而错误的批评方式,不仅会让孩子受到伤害,更让亲子关系蒙上一层尘埃……

所以,批评也要讲究艺术。那么,怎样批评才能不伤害孩子,让孩子真正得到帮助呢?下面这4个底线,爸爸妈妈可千万不要触碰哦!

图片来源:摄图网

1批评时给孩子贴标签

案例

“今天你在幼儿园又打人了!你怎么这么喜欢打人,我看你就是个暴力狂!”

叶子老师解读:如果父母随意给孩子贴上了不好的标签,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在潜意识里强化这个定位,孩子不仅没有改正,反而更加“破罐破摔”。因此,批评孩子时一定要就事论事,千万不可给孩子贴标签。

√ 家长尝试这样做:宝妈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宝宝,听说你在幼儿园打人了,可以告诉妈妈是怎么回事吗?”

当孩子说出事情经过后,家长首先对孩子的行为表示理解,不必急于责怪,然后指出孩子的错误,告诉他正确的做法即可。比起责骂,引导他走向正确的道路才更重要。

图片来源:摄图网

2批评时对孩子吼叫

案例

睿睿不喜欢吃胡萝卜,总是捡出来扔掉,睿睿妈再也忍不住了,怒火像火山一样爆发:“睿睿,妈妈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不许不吃胡萝卜,你怎么还把它们扔掉了?我已经给你捡了多少次了?啊,你说!“

叶子老师解读:大喊大叫,并不能让睿睿明白为什么不能扔胡萝卜,反而会让睿睿感到恐惧。面对发泄情绪式的批评,孩子会将注意力放在如何消化家长的情绪上,这不仅无法引导孩子改正,还会让他们产生免疫,面对家长的责骂无动于衷。

√ 家长尝试这样做:用低沉的声音温柔但坚定的说:“睿睿,胡萝卜是用来吃的,不可以扔到地上。”

为什么这样做会比大喊大叫要好一点呢?因为低沉的声音更能引起宝宝注意;而温柔坚定的态度不仅不会伤害孩子,还可以将自己的观点有效的传递给他。另外,家长制止错误行为的指令一定要简单明了,才有助于孩子理解并执行。

图片来源:摄图网

3用伤害自尊的方法批评孩子

案例

害羞的丽丽不好意思跟客人打招呼,妈妈当着客人的面批评她没礼貌,之后丽丽跑回自己房间再也不肯出来了。

叶子老师解读:孩子都有自尊心,即使犯错,家长也应该尊重孩子。不分场合的批评孩子,会让孩子觉得没面子,甚至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不利于家庭教育。

√ 家长尝试这样做:对客人解释丽丽正处于羞涩期,面对陌生人不好意思是正常的。等客人走了之后再鼓励丽丽下次勇敢大方的跟人打招呼。

家长要在合适的时间与合适地方采用合适的方法教育批评孩子。这样,孩子易接受,批评的效果自然也会好。

图片来源:摄图网

4拒绝接纳犯错的孩子

案例

硕硕犯错后情绪低落,想让妈妈抱抱,妈妈却生气的说:“妈妈不抱,你是不乖的孩子,我不抱你!”

叶子老师解读:孩子犯了错,家长可以批评,可以表示不接受错误的行为,但是不能不接纳孩子。家长拒绝孩子的拥抱和示弱,会让孩子产生不被爱的恐惧,丧失安全感。

√ 家长尝试这样做:对孩子说:“宝宝改了就是好孩子,让妈妈抱抱好孩子。”这对于孩子是安慰更是期待,会给孩子改正错误增添动力。

孩子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教育,得到指导,更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爱。无论宝宝犯了什么错,我们都要进行爱的教育。要回应孩子对爱的渴望,更要主动表示爱。

艺术的批评一定是爱的批评,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是平时的言传身教,更是我们面对孩子犯错时的理智与思考,和对孩子始终如一的爱与尊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