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出鬼没的熊孩子,究竟能带来哪些交通隐患?

 福田书屋 2018-04-27

“危险源”是什么?


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发生危险的源头!


也可以解释为因为自身安全意识低下,十分容易引发事故的交通参与者。


老罗曾在之前的文章中列举不少类型的“危险类”,最常见的危险源有:小孩、老人、新手、电动车、大货车等等。


其中小孩以:安全意识低、目的小、速度快、无规律、后果严重等因素列为危险源第一位。


今天老罗(微信公众号:llsc99)花了几个小时的时间,专门收集了十三个实例,与大家一起分享,神出鬼没的熊孩子,究竟能带来哪些交通隐患?



路边有行走的儿童时,随时做好最坏打算,尽量与之保持更多的横向距离,同时给予比成人更多的视线关注,发现其行动轨迹有变化时,立即鸣笛,减速。



斑马线礼让行人是对驾驶员最基本的要求,我们常在行人通过后从他们身后经过。但对于儿童,一定要注意多留一些安全距离,待他们走过几米后再缓慢通过,防止因其它原因突然往回跑。



在车辆较少的乡村道路上,经过盲弯时,应该减速靠右行驶,严禁跨过中线,车速控制在30km/h左右,入弯前鸣喇叭,预防对向有快速行驶的交通参与者越过中线而引发事故。



小孩从你车前快速跑过时,别光顾着庆幸,更别幸灾乐祸,减速备刹、提高警惕,因为他随时可能再从你车前跑回去。



还可能跑出第二个!



经过建筑密集、小路众多的村庄或小区时,车速一定要慢,控制在20km/h以内,有小孩跑出时可以及时刹停。经过建筑转角时,挺直身躯,向前探视,尽可能减少A柱及车头盲区,提前发现安全隐患。



通过路口,不要和那些穿着校服骑着自行车的孩子抢道,他们眼里只有路,没有别的。


看见他们过来,别想着加脚油抢先通过,也别计算正好从他们身后经过,他们的行为方式你根本琢磨不透。


减速,目送他们离开,再通行,才是唯一正确的处理方式。



路边骑行的小孩行驶轨迹飘忽不定,超车前最好能鸣一声喇叭,再给其一个反应时间,同时保持一定的横向距离进行超越。



不要以为靠边停放的车辆前方没有电动车时,只要拉开横向距离就可以快速通过,别忘了还有奔跑的熊孩子,任何盲区位置都不可以大意,减速慢行才能确保安全。



经过斑马线时,不要去计算行人的速度,更重要的是注意自己的速度。有些小孩的速度是你计算不到的,也有些行人是你看不到的,管好自己的速度,提前减速、备刹、控速,无异常时平稳通过,有异常时能一脚刹停。



经过路口等红灯排队的车辆时,要小心车辆中间冲出来的熊孩子,当然这个位置也可能冲出老大爷或者电动车。



当旁边车道上的车辆减速或停车时,一定没什么好事,更别急着去一探究竟,与之同步减速、停车,才不会掉入陷阱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