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湘西北谭姓谭氏概述:
2018-04-27 | 阅:  转:  |  分享 
  
湘西北譚姓譚氏概述吾湘西北譚氏始祖“譚興”公,原籍江西廬陵(吉安)府,別稱“江右”吉水縣大洲人氏,世系江右望族也。元末明初時期群雄四起戰火遍
地,兵災人禍造成民不聊生。欲求生存者以逃難遷徙為上計,因此就造成了歷史上各族族人一次次難民大遷徙。元惠宗(元順帝)至正二年,西元
(1342)年,江西廬陵(吉安)府吉水縣面臨三大天災人禍驟至,吾先祖自元朝時期就慕湖南衡州府安仁山水奇秀,風土醇厚。避天災人禍舉家
遷徙湖南衡州府安仁縣宜陽八都聚族而居之。湘西北譚氏一世祖譚添麟圖畫吾湘西北譚氏(古稱:澧州譚氏),一世祖“添麟”公追隨明朝“洪武
帝”南征北戰立勳明室,官至湖廣行省參政.千戶.九溪衛指揮使等職。一世祖“麟公”於洪武二十三年(西元1390年),奉旨移鎮九溪,
皇賜祿田數百頃,奉旨落籍澧州世襲纓清白傳家,五大房子孫椒繁廣列黌宮。一?世祖“譚添麟”、二?世祖“譚必祥”、三?世祖“譚友道”、四
?世祖“譚湧”、五?世祖“譚鐫”(古譜字:左王·右雋,王+雋,二字合一字)、?六世祖“譚鉞?”,吾一世至六世先祖的輝煌人?生歷程已
經隨著日?月的推移以濃?縮成了一個個歷史故事。吾一世祖“譚添麟”約生於元惠宗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丙子年(至元二年),西元1336年
,祖籍;江西吉安府吉水縣大洲,原居衡州衡陽郡-安仁縣。歷任湖廣行省參政.管軍百戶.千戶.本衛千戶所.正千戶.指揮使等職(元-明朝於
各路設千戶所,置千戶為長官,隸屬於萬戶,下領百戶千戶,為世襲軍職,正五品)。元末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極端尖銳化,終於導致了元末農民
起義。這次起義規模大、時間久,以紅巾軍為主力的農民起義軍沉重打擊了元朝在全國各地的統治,為朱元璋最後推翻元朝創造了條件。???正當
元朝統治下的北方處在軍閥混戰的時候,吳元年十月,朱元璋命中書右丞相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平章常遇春為副將軍,率軍二十五萬北伐。他再三申
明行軍紀律,又發佈了北伐檄文,提出“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口號。根據朱元璋的作戰部署,徐達率軍先抵淮安,攻佔山
東全境。洪武元年三月,徐達等進入河南,同時,由馮宗異率領的偏師克陝州,扼潼關,西略華州,以防李思齊等援兵東犯。五月,朱元璋抵汴梁,
準備進軍大都。閏七月,明兵會集德州,步騎舟師繼續沿運河北上,下長蘆,克清州,至直沽,大都震驚。七(月二十八日,當明軍佔領通州後,元
順帝率後妃、太子逃到上都。八月初二,徐達率北伐明軍進入大都,元朝政權被推翻。?元朝至正22年(西元1362年)譚添麟聞明太祖寬仁愛
仕,仗劍前往投從,至則太祖已在江州詣軍門,引見為護衛親軍。洪武三年楚諸郡皆為陳氏,太祖兵臨之,陳友良勢大減。逐棄江州,彬力也。太祖
至龍興,令普祥仍守袁州,而以彬為江西行省參政。西元1363年從破陳友諒於鄱陽湖,以功擢管軍百戶;西元1364年隨征陳理於武昌,理降
;從湖廣行省參政下漢、沔、荊、嶽屢功加升千戶職,西元1389年論前後功實授九溪衛千戶所正千戶,加升指揮使銜,兼握百戶篆,並鑄千百戶
印授之。九溪衛駐防在慈利縣北九十裏。西南至永定衛二百八十裏,本宋之索口寨,後廢為市。?明洪武二十三年(西元1390年)設九溪衛下轄
桑植安撫司及九個千戶所;有九淵、野牛、三江口、閘口四關。所屬曰守禦添平千戶所,在衛北,洪武二年置。曰守禦安福千戶所,在衛西北,洪武
二十三年九月置。曰守禦麻寮千戶所,在衛北,洪武四年置。曰桑植安撫司,本桑植、荒溪等處宣撫司,在衛西北,太祖丙午年二月置,後廢,永樂
四年十一月改置。左、右、前、後、中五所,以及澧州所、安福所、添平所、麻寮所四所。?洪武二十三年?西元1390年,奉旨移鎮九溪,同時
又奉旨指揮部將呂成、韓忠等人采木伐石,立營堡始築衛城、屯田。?明成祖甲申年(永樂二年)西元1404年卒,贈百戶篆,贈護國將軍,賜祿
田數百頃,世襲纓,其子孫奉旨落籍,世襲左所千戶、千戶(蔭一子為左所千戶)。歸葬安仁,妣謝氏,封號宜人(明、清為五品官之妻.母封號,
封為宜人)。生一子,譚必祥(譚添麟尊称为;湘西北譚氏一世祖)。編輯撰寫:湘西北譚氏“添麟公”支系第二十一世裔孫譚曉平筆名:冰雪2011年2月18日定稿統計字數:1651
献花(0)
+1
(本文系探索古今中...原创)